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打破稀土“卡脖子”,美国抄中国作业,祭出“新型举国体制”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智谷趋势 时间:2025-07-19 18:13:09


作者 |王战新

为了打破稀土“卡脖”,美国正在抄中国作业,祭出了“新型举国体制”!

华盛顿、硅谷和华尔街,已经联合发起了一场“稀土复兴运动”。

上到总统官员、企业巨头,下到德州工人、普通市民,财政补贴、银行贷款、企业股民投资,来势汹汹。

老美还拉来了澳大利亚、乌克兰、印度、越南、丹麦、南非等国家,试图构建以美国为中心、盟国为支点的稀土产业循环体系。

7月11日,怀俄明州布鲁克稀土项目正式开工,这是美国70年来首个新的稀土矿,颇具象征意义。

这套“组合拳”动作频频,范围之广、投入之大力度之强,堪称前所未有。

当老美也对稀土搞起了“国产替代”,筑起政府补贴的高墙,我们能不能守住关键产业的护城河?

一场巨大的连锁反应,正在展开。


为了打破稀土“卡脖子”的局面,美国已经顾不上违背祖训了,对稀土企业政策手段齐出。

传统上美国政府一般不会干预工业部门,但就在7月,美国国防部却与美国最大的稀土企业——MP Materials公司签订一份极其反常的协议。

协议第一条是,国防部出资4亿美元收购后者15%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这就意味着,MP Materials将从一家民营企业变成一家“国有参股企业”?甚至是“国有实际控制企业”。

万万没想到,老美也出一手“民转公”“混合所有制”

协议第二条是,国防部未来十年将批量采购MP Materials公司生产的钕镨氧化物,且收购价不低于110美元/公斤。

这个价格,太不寻常了。

美国国防部给某个企业搞价格兜底,极为罕见。哪怕是波音、SpaceX的国防订单,都得按市场价来,如今却专门为MP Materials“开小灶”。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个兜底价(110美元/公斤),远远高于当前市场价(64美元/公斤)。

什么意思?

说明美国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哪怕短期内达不到市场价格,也要不遗余力地支持“国产稀土”。

有些讽刺的是,西方稀土企业常常指责中国企业“获得过多政府补贴”可一旦轮到自己,那感觉是“真香”。

这还没完。美国不光政府动手补贴,还鼓动华尔街和硅谷巨头们,一起帮扶MP Materials公司。

目前,摩根大通和高盛已经同意,将为MP Materials提供10亿美元贷款;苹果公司将提供5亿美元的投资。

可见,美国官员、银行家和企业家使用非常规手段,为MP Materials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经济学家看了都犯迷糊:

“政府投资、低息贷款、统一收购、价格管控……全部凑在一起,不就是计划经济吗

美国版的“新型举国体制”,呼之欲出。

这是因为,MP Materials是“全村最后的希望”,它运营着美国唯一一座成熟的稀土矿,拥有全美唯一一家稀土磁体生产厂。它的目标,是成为全球唯一的“垂直整合”稀土磁体生产商,涵盖从开采到精炼再到磁体制造的全链条。

某种意义上讲,MP Materials就是对标“中国稀土集团”而生。

放眼全球,真正实现上、中、下游全覆盖的稀土企业,只有中国稀土集团。


在稀土这件事上,老美也是真的急了。

对外,他们也毫不掩饰了,正在用武器+强权逼其他国家交出稀土矿。

年初,特朗普曾表示,不排除通过“军事或经济胁迫”手段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可能性。消息一出,很多人以为美军会去抢领土,实际上,他可能看中的是格陵兰岛南部的坦布里兹稀土矿(世界最大稀土矿床之一,资源储量约为3850万吨)。

果然,很快格陵兰岛就把该矿所有权卖给了美国Critical metals公司。


美国还用同样的套路,获取了乌克兰、尼日利亚、南非、刚果(金)、蒙古、巴西泰国等国的稀土矿。

5月8日,美国用军事援助换取了乌克兰稀土矿藏50%的所有权。

另外,也有一些国家主动“投靠”美国。7月1日,美国宣布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共同启动关键矿产计划,组成了所谓的“四国稀土联盟”。

可以说,为了抢夺稀土产业资源,老美把所有的筹码都押了上去。

拉长时间来看,过去10年,美国的稀土产业还是有明显进步的。2014年,美国的稀土产量只有4000吨,到2024年为4.5万吨,十年时间增长了十倍。

7月11日动工的怀俄明州布鲁克稀土项目,是美国70年来首个新的稀土矿。


美国能源部长宣布:“我们将建立安全的稀土元素供应链。我们将不再受中国挟持。”

兴奋的表情,快藏不住了。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美国在短期内或可凭借“新型举国体制”和全球霸权打通“开采关”,但在精炼和磁体制造环节,依然很难绕过中国。

稀土供应链的复杂性,在于其涵盖三大环节:开采、精炼和磁体制造。

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超60%,而到了加工精炼稀土化合物的环节,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92%。

据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数据,中国控制着全球91%的稀土精炼、87%的氧化物分离和94%的磁体生产。

中国最强的功力,还不在于“采”,而在于“炼”。

MP Materials虽能开挖15%的全球稀土矿石,但美国缺乏足够的技术、设施和专业人才,这些矿石不得不运到中国搞精加工。

《纽约时报》的报道承认,中国拥有39所大学培养稀土专业人才,炼厂的溶剂提取技术领先全球一代,而美国连一门常设课程都少见。

加拿大稀土企业Neo Performance Materials的CEO曾说过,生产超纯镝要经过100步化学工艺,Neo公司在中国的提炼厂花了七年才掌握,而美国企业几乎从零开始。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材料学家安东尼奥就认为:

要赶上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将需在至少10年间大额投资。


当然,中国绝不能因稀土技术的领先,就掉以轻心。更不要低估当今军事科技第一强国的爆发力。

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飙升至全球第一,在产量和技术上都超越了美国,日本人信心急剧膨胀,觉得“美国人不过如此”。结果呢?美国仅用七年,就把日本半导体企业打蔫了。

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能固步自封,同时巩固内部堡垒,防止被老美“偷家”。

有些美国企业喜欢玩阴招,比如用高薪高福利“挖走”中国稀土专家,又比如通过贿赂中国稀土企业职工来获取中国稀土专利技术,煽动中国企业主走私中国稀土材料。

近期,有关部门果断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进行狙击和反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今年发布《关键技术保护名录》,明确将南方离子型矿高纯度提取等十余类核心工艺列入国家秘密与技术秘密双重保护名单。 几个南方省份已相继试点建立“稀土技术专家保护岗”,以特殊津贴和责任制形式稳住关键技术线人才。 2025年5月9日,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商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邮政局联合行动,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种种举措,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稀土人才、稀土技术和战略矿产。

从70年代“稀土之父”徐光宪发明串级萃取工艺,到2021年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中国稀土产业的成果来自不易,万万不能拱手让人。

在稀土永磁领域,中国已完成从“以量取胜”到“以技称雄”的变革,更要“卷”向新高度。

2024年,中国科学院研发的纳米晶界调控技术将钕铁硼磁体矫顽力推制高点,有效压缩重稀土用量。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牢牢记住,优势不可能永远维持,要准备新的杀手锏。


当下,贸易保护主义的阴霾笼罩全球,地缘冲突此起彼伏,通缩压力如影随形,普通人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守护钱袋子?

我们有份“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你解读宏观、经济、政策、楼市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动向,199元/年,全年48期,帮助大家看清趋势,直达本质的财富信号。

最近恰逢智谷趋势12周年庆为回馈各位读者朋友,现在订阅,我们还将加赠——

1、《5节宏观分析框架课(音频)》

2、1场《下半年市场展望闭门分享》

扫码入圈,看清趋势,消除迷茫。

参考资料:

1、《物以“稀土”为贵?美国国防部之后 苹果也看上了这家公司》,科创板日报

2、《美国寻求扩大非洲矿产金属供应链部署》,中国能源报

3、《“不再受中国的挟持!” 美国70年来首次启动新稀土矿》,VOA

4、《中国不卖了,价格暴涨超200%,这才是“卡脖子”的大杀器》,智谷趋势

5、《时间,可能不多了》,刘晓博说财经

6、《心智观察所:美国真能推动本土稀土供应链建设吗?,观察者网

7、《中国“反向操作”,西方试图追赶!》,参考消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