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怡菲 文/图)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作为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本届链博会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链博会首次增设创新链专区,聚焦前沿技术转化与产业协同,从“发明端”到“应用端”全链条展示创新成果。
创新链专区产业应用展示。
创新链专区的首次设立,无疑是本届链博会的核心亮点之一。据了解,专区围绕“制度保障、载体支撑、服务协同”三大板块,聚焦前沿技术应用与产业协同,涵盖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交易平台、科技园区及高新企业等14家参展机构和企业,共同围绕以专利为核心的创新成果,展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再到市场反馈的全链条过程。
在链博会现场,米塔视界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了此次参展的创新成果:一是应用于文旅方面以及博物馆、奢侈品等场景的裸眼3D显示技术,二是应用于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无介质空中成像技术。“参加第三届链博会,从机遇维度来看,我们能掌握更加丰富全面的政策信息,也获得了更多资源对接的机会。此外,链博会更为我们提供了绝佳的品牌宣传平台。”
米塔视界创新裸眼3D显示技术。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正在持续攀升,“如何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成为重要课题。
在创新链专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过程所和理化所,以及中兴通讯、同方威视、大连科天新材料等机构和企业,现场展示了关键核心技术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和创新成果,并呈现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案例。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的“锂程全景沙盘”。
“这次参展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性展示,借助全景沙盘的形式呈现全产业链,涵盖从材料生产到应用和回收的各个环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此次展示的“全过程优化的锂电固废高效低碳处理技术与应用”“锂电前驱体反应结晶新装备开发及高端正极材料智能制造”这两项技术,是最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成果。
再生材料制备、冶金提取工序等技术展示。
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利盘活系统也进行了展示;工信部电子一所呈现了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推广系统的成功实践案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则展示了涵盖国际商标注册、专利及外观设计申请等环节的全流程服务。同时,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交所科交中心这三大交易机构,不仅集中展示了自身快捷高效的技术交易系统及相关成功案例,还在现场接洽企业的技术交易需求。
这些案例印证了创新链专区的核心理念,即通过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创新链专区让实验室里的‘金点子’变成产业发展的‘金钥匙’。”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称。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链博会设置了超过100项首发首展首秀。其中,首次举办的“链博首发站”新品发布专区举办至19日,该专区集中展示了全球供应链的最新技术与产品创新成果,以及产业链协同创新的最新趋势。
在“链博首发站”活动中,贝特瑞公司发布了行业首创的BTR S+i石墨长续航负极材料解决方案。“硅基负极是突破锂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我们的产品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锂串扰效应、材料分散不均和热稳定性问题。”贝特瑞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商报记者介绍。
贝特瑞工作人员现场介绍相关材料。
从专利盘活到产业园集成,从单点技术突破到全链条协同,第三届链博会创新链专区不仅展示了各大领域的攻坚成果,更揭示了科技创新是一项涉及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节、创新场域的系统性工程、体系化活动,其突破性进展往往是多方联动协同的结果。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创新是链博会的底色,也是链博会的生命力所在。本届链博会首次增设创新链专区,完整呈现全链条转化过程,生动展示了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化密码”,也构建了精准畅通、完整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