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未来 廊坊报道
一种终极能源正在从科幻变成现实。
近期,围绕可控核聚变商业化的探索在多个层面展开。7月17日,上交所聚焦“可控核聚变”话题,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核心部件、系统装置、工程应用等领域多家企业参与交流。7月16日—18日,2025中国国际核能源与核聚变产业大会集中展示了核聚变技术、核电站设备、核燃料循环系统及核安全装置等全产业链创新成果。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走在世界前列。A股不少企业披露了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布局。联创光电(600363.SH)布局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高温超导磁控硅单晶设备等;英杰电气(300820.SZ)提供磁场电源、加热电源、控制系统电源等配套服务;合锻智能(603011.SH)开展聚变堆、真空室、偏滤器等核心部件的制造预研工作……
“可控核聚变带来的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它可以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跃迁。”7月14日新奥能源研究院院长刘敏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路线有多条,从燃料角度可分为氘氚聚变、氢硼聚变等,从约束方式可分为磁约束、惯性约束(含激光约束)等。目前不少专家认为,现有技术路线中最具有商业化应用可行性的是氢硼聚变,因为其燃料丰富易得,成本低,安全环保,能高效直接发电。
远高于化学燃烧功率
与可控核聚变相比,目前所有的能源都算是常规能源。
从反应原理上看,煤炭、石油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风电是将风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光伏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核聚变是将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转化为能量,进而转化为电能,遵循的是质能方程(E=mc²)。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赵永涛向记者介绍:“从当量上来讲,一次核反应或者一次核聚变释放的能量,比一次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高100万倍,甚至更多。所以一旦核反应起来或核燃烧起来,那比化学燃烧的功率要大得多。”
与核聚变相对应的核裂变,早已实现了商业化,典型的是核电站。
核裂变的反应条件相对宽松,不需要高温高压。核电站通过缓慢的链式反应稳定地释放核能,这些能量被用来加热水并产生蒸汽,进而推动发电机的轮机转动,最终转化为电能。
核聚变的反应条件却相当苛刻,需要上亿的温度以及足够高的压力,形成高密度等离子体,同时还要通过某些手段对等离子体形成约束。
因此直至目前,可控核聚变仍停留在实验阶段,而绝大多数实验仅已证明其科学可行性,并没有验证其商业性。
走在商业化路上
但有一种聚变路线已经显现出商业化潜质,那就是氢硼聚变。
虽然目前的主流路线是氘氚聚变,但以氘氚作为燃料的聚变,氚的成本高,有辐射。氢硼聚变由氢原子核和硼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氦原子核,即α粒子,无中子。氢硼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具备经济性,α粒子穿透力小,具备安全性。
早在2017年新奥就开始了聚变商业化技术研发,布局球形环氢硼聚变技术。新奥聚变实验首席科学家石跃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新奥的目标明确,就是要实现聚变能源的商业化。我们的研究都围绕着这个目标,制定了严格的计划和时间表。2035年我们要验证氢硼聚变商业化可不可行,从那个时间点倒排。我们要做四个装置,每个装置的时间节点是多少,目标是什么,都是很清楚的,一环扣一环,所以我们的装置迭代升级非常快。”
记者了解到,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新奥建成“玄龙-50”装置,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球形环物理实验装置。它的电流驱动曾达到170kA,创造了电子回旋波(ECRH)无感驱动世界纪录。
图为新奥球形环物理实验装置“玄龙-50U”。李未来/摄
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玄龙-50”升级为“玄龙-50U”。升级后的“玄龙-50U”参数指标提升10倍以上,并在2025年实现了百万安培、4千万摄氏度氢硼等离子体放电,以及1.2特斯拉强磁场稳定运行1.6秒的世界纪录,验证了高参数氢硼等离子体的可实现性。同时,新奥并行启动了更高参数的“和龙-2”建设,探索解决氢硼聚变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项目预计2027年建成。
仍需全球努力
在全球核聚变领域,对于技术的探讨都是开放的。
如新奥集团主办的第三届氢硼聚变研讨会汇聚了中、法、德、美等11国近50家顶尖科研机构专家及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特派代表。
“聚变能源代表着人类的未来,作为前无古人的复杂系统科学与工程,需要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去开放合作,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去创新突破。”刘敏胜说道。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对外发言人拉班·科布伦茨(Laban Coblentz)也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聚变实验平台,ITER计划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几万名科研人员开展国际协作。新奥在球形环氢硼聚变领域的积极探索,是对全球聚变科研发展的重要贡献。ITER未来希望加强与私营企业的合作,携手推动全球聚变科技加速发展。唯有通力协作,才能使关乎人类未来命运的聚变事业稳步向前。”
但氢硼聚变现在仍有一些难题需要突破,例如氢硼聚变的理想反应温度超过10亿度,目前还远远达不到。“不过,通过非平衡状态的维持、燃料比例优化和反应截面的重新研究,氢硼聚变充满希望。
非平衡状态是氢硼聚变能够实现的重点。以往的研究认为核聚变需要等离子体在热平衡状态下才可以实现,后来研究发现,氢硼聚变是可以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西安交通大学外籍教授霍迪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有专家认为,氢硼聚变终将推动人类从“能源约束时代”迈向“文明能级跃升时代”,新奥也提出了“在2035年进入聚变堆阶段,助力中国发出聚变能源的第一度电”的目标,人类何时能够实现能源自由,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