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造假6年,虚增营收11.35亿。
作者 | 高岩 谢美浴 张凯旌
编辑丨刘钦文
来源 | 野马财经
“金通灵财务造假6年,虚增9亿营收,公司及高管合计仅被罚570万。”
“已经到了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程度。”
“违法收益是成本的几百上千倍。”……
此前,主营工业鼓风机、离心空气压缩机的龙头上市公司金通灵(300091.SZ),因为财务造假虚增营收11.35亿元、虚减营收2.5亿元,被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150万元、涉事高管合计被罚420万元的结果刚一出炉,就遭到投资者在股吧、雪球等投资者社区吐槽,担心违法成本低,难以震慑严重的证券犯罪行为。
如今,金通灵的刑事追责来了。
而在此之前的2024年底,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已经通过公开征集50名以上投资者授权委托,将金通灵普通代表人诉讼案转换为特别代表人诉讼(也就是中国版证券集体诉讼),将金通灵及其涉事高管,还有三家券商——光大证券(601788.SH)、华西证券(002926.SZ)、国海证券(000750.SZ),以及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一起起诉追责索赔。目前,该案最终结果尚未出炉。
罐头图库
金通灵的处罚涉及3个层次:行政处罚、民事追责、刑事追责。背后折射的是我国证券违法行为的犯罪成本正在迅速增加,震慑、遏制严重证券犯罪的作用也在一并增强。仅2025年以来,已经有包括金通灵在内的9家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因为证券违法行为,领罚刑事追责。
值得注意的是,南通市国资真金白银从主要责任人季伟等人手中“接盘”了金通灵,并且还在金通灵被立案调查后,为了拯救上市公司,为其2亿元借款提供担保。目前,地方国资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持有金通灵29.37%股份,为其控股股东。
截至周五7月18日收盘,金通灵报收于2.89元/股,下跌0.34%,总市值43亿元。不过,公司股价今年以来累计已经上涨超过40%了。
金通灵6大责任人被追究刑事责任
7月17日晚间,金通灵(300091)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收到检察机关的《起诉书》,被告单位金通灵,被告人季伟、袁学礼、许坤明、冒鑫鹏等6人应当以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等数罪并罚追究刑事责任。
其中,季伟时任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袁学礼担任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冒鑫鹏任监事及财务部部长、许坤明时任总经理助理、并担任金通灵合同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罐头图库
检察机关认为,金通灵作为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连续六年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记载虚假财务数据的年度报告,其间有四年将亏损披露为盈利,造成投资者经济损失,情节特别严重。
被告人季伟、袁学礼作为金通灵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告人许坤明、冒鑫鹏等作为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其行为均已触犯《刑法》,均应当以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被告单位金通灵在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发行文件中编造重大虚假内容,被告人季伟、袁学礼、冒鑫鹏分别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应当以欺诈发行股票罪追究刑事责任。
金通灵表示,本次诉讼尚未审理,判决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最终影响以法院判决为准。
财务造假6年,
虚增营收11.35亿
金通灵,成立于1993年,2010年6月在深交所上市,是江苏南通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最初主营业务为钢铁冶炼、有色冶炼、火力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石油化工等。后来转型为“主营工业鼓风机、离心空气压缩机”等。
金通灵财务造假的迹象最初暴露在2023年初。
彼时,金通灵发布了一份颇为出乎市场意料的业绩预告。称公司在2022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41万元的情况下,2022年全年预计亏损3亿元-4亿元。
此前有过类似案例,上市公司在某一年突然计提巨大金额资产减值的行为,为的就是将此前隐藏的问题一次性“洗”干净。而深交所也直接给金通灵发函,质疑商誉减值和资产减值是否合理。在审计和保荐机构进一步核查后,潜藏的真相终于被挖出。
罐头图库
2023年4月,审计机构大华所在自查金通灵财务情况时,发现了11个重大差错。比如公司发放奖金未入账、公司代客户回款没算、建造合同完工进度有误等等,导致的结果是,财务报表里包括营收、净利润等多达31项指标均需要调整,2021年本就已经下滑严重的净利润还会进一步减少。
拔出萝卜带出泥,监管的立案和处罚很快跟进,投资者们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蒙在鼓里六年之久。
而有关财务造假的手法,官方调查称,系通过伪造工程形象进度确认表、发货单等调节EPC总承包项目完工进度(履约进度),以及未发货提前确认收入、对销售退回不冲减收入等方式,虚增或虚减营收和利润总额。
查来查去,无论是所谓财务造假,还是会计所自查,归根到底归到一条线上,都与公司几年前做的几个EPC工程项目有关。
EPC是一种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的项目管理模式,又可称为总包工程,在建筑、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都广泛适用。其可以更好地控制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提高效率,但同时对技术、管理能力,以及资金底子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具体而言,金通灵证券部称,是有几个需要公司自己垫资做的项目,出问题后被中断,最终停工。虽然是垫资做的,但前期该确认的收入,还是要按照工程进度确认的;项目停掉,财务上也要及时处理,比如冲回或计提。公司抱有侥幸心理,处理不及时,事情就被定性了。
其中,该扣的金额没扣,就成了虚增;该确认的收入没确认,就成了虚减,最终酿下苦果。
罐头图库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奕杉认为,金通灵的说法,以及大华会计所的更正,确实应该是有关联的。EPC总承包工程涉及的财务数据会很多,例如存货、收入、成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利润总额等,这些数据和工程进度的关联性确实非常大,工程进度不准确也确实会使得财务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客观事实。
2023年6月27日,金通灵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金通灵立案。
五个月后,2023年11月,金通灵收到江苏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2017年至2022年,连续6年金通灵在营收和利润数据上施展“乾坤大挪移”。其中虚增营收11.35亿元;虚减营收2.5亿元。
其中,2017年、2018年、2021年、2022年,金通灵虚增营业收入分别为5.01亿元、5.5亿元、6893.07万元、1530.85万元,四年总计虚增营收11.35亿;虚增利润分别为1.46亿元、1.48亿元、7398.71万元、4332.73万元,总计虚增利润4.11亿元。
此外,2019年,金通灵虚减营业收入1.97亿元,虚减利润总额3852.77万元;2020年,金通灵虚减营业收入537.68万元,虚增利润总额5730.08万元。
2017年至2022年,金通灵虚增与虚减利润,总额分别占公司各年度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03.06%、133.1%、31.35%、101.55%、5774.38%、11.83%,导致公司在相应年度报告涉嫌存在虚假记载。
据此,江苏证监局责令改正,并且于2023年11月21日对金通灵公司及高管合计570万元的行政处罚。
此外,涉事中介机构大华所被江苏证监局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华西证券则被暂停保荐资格6个月。目前,相关资格均已恢复。
“搞工程”遭反噬,
南通产控成控股股东
金通灵也是家族企业,创办者是季伟的父亲。季伟自小就进厂磨炼,接班后带领金通灵向更高端的大型工业鼓风机领域发展,攻克技术难题后,于2010年代表南通首家创业板公司敲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
不过,上市后金通灵就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10年—2015年,公司营收从5.8亿元增至9亿元,净利润却出现腰斩,期间还一度亏损。
于是在2016年,季伟开始了大胆地尝试。金通灵左手并购,右手承接大额订单,在扩张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当年年报中,金通灵称经营模式正从产品销售到发电岛系统集成,逐步向工程总包延伸。2016年-2018年,金通灵共新增了11份EPC(工程总包)订单,累计金额67.31亿元;至2018年末,公司未确认收入高达49.58亿元。
金通灵公告
上海运能、泰州锋陵都是在此期间收购的,江苏运能则是后期被上海运能收购的。金通灵年报曾提到,上海运能可单独进行EPC业务,余热发电业务包括EPC和EMC(合同能源管理)两种模式,以EPC为主。
金通灵官网
季伟的尝试一度帮助金通灵实现收入、利润双双翻倍,但靠垫资搞工程拉升业绩的模式也存在很大风险。随着工程总包项目的增多,工程业务本就占用较多资金,一旦再出现工程款无法收回、或因纠纷导致工程停工等情况,公司现金流将面临极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并购还给金通灵积累了金额庞大的商誉,其中仅并购上海运能一家公司,就形成商誉5.94亿元。
很快,金通灵就受到反噬。公司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重新募资也填不上债务的窟窿,季伟和兄弟季维东不得不把手中持股全部质押,直至找来南通国资纾困,才解了燃眉之急。如今,南通国资已经成为金通灵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当初为了解决资金焦虑,季伟和金通灵不惜多次违规。
2017年,为确保金通灵定增顺利进行,季伟与投资人李宁签署协议,对其认购的股份进行收益保证。原本这类“抽屉协议”就是违规的,结果后续公司股价表现还不佳,导致李宁损失超过2000万元。李宁心生不满,遂申请对季伟进行财产保全,给季伟加了一层“轮候冻结”。
2019年,上海运能旗下子公司还因为擅自闲置危废仓库、未配套有机废气治理设施、新项目未经环评审批擅自建设被行政处罚,背后其实体现了该公司“开源节流”的运营思路。
南通国资接手之后,面临的难度也不小。
业绩方面,金通灵连年亏损,且越亏越多。2020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0.49亿元、0.6亿元、3.62亿元、5.06亿元、13.14亿元。
图源:同花顺
关于亏损原因,公司披露,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计约5.74亿元,减少2024年净利润约5.27亿元。
此外,金通灵在2024年报中解释,由于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客户经营变化以及在建项目延期等多重因素,导致公司系统集成运营类收入下降,进而造成经营性亏损。此外,公司依据会计政策对商誉、应收款项、合同资产等计提了减值准备,进一步加大了财务压力。
2025年第一季度,金通灵营业收入为1.21亿元,同比减少67.76%;归母净亏损为7287.74万元,同比扩大197.51%。扣非净利润为-7291.7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179%。
不过,今年以来金通灵股价已经上涨超过40%,投资者在股吧、雪球等社区判断,公司利空出尽。
《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观点认为,违规上市公司“首恶”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能够及时制止他们的严重违法行为继续蔓延,防止更多投资者受到误导,保障证券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也是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让投资者在相对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投资活动。同时,能够强化法律权威,给其他上市公司敲响警钟,促使各公司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完善公司治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你如何看待对金通灵董事长、CFO、总助等6责任人被“一锅端、齐入狱”的刑事处罚?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