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郝敏:中国光学突围历程照见芯片前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7-21 08:10:37

环球时报

近期,美国在对华芯片政策上呈现多变态势。先是4月,美国政府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市场销售H20芯片。5月,美国商务部废除拜登政府制定的“AI扩散框架”,同时发布了3个AI芯片出口管制合规指引。到了7月15日,英伟达总裁黄仁勋访华时宣布,H20芯片对华出口获批准。

这一看似矛盾的举措,实则源于中国科技突破导致美国重新权衡利弊。在华盛顿看来,中国企业已推出性能接近的芯片,若持续禁售H20,美企将丧失中国市场,还可能加速中国摆脱对美依赖。此番放开英伟达对华H20芯片禁令,则是美国试图从供应链源头到行业标准规则上帮助美国产品抢占国际市场,同时全面限制和延缓中国国产芯片的市场推广与运用。对于英伟达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来说,中国市场不仅仅是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更为至关重要的是,“倘若美国公司不在中国市场参与竞争,那么中国技术将传遍世界”。

然而,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不会停止。回顾中国光学仪器制造领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辉煌成就,我们能从中探寻到中国科技在面对外部封锁时突围的力量,也能借此更清晰洞察当下芯片领域的风云变幻。

芯片领域博弈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脉络与光学仪器制造领域几乎完全相同。3年前,美对华芯片战刚打响时,笔者曾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进行调研。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光学仪器制造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没有光学玻璃,更谈不上制造光学仪器,甚至连维修工具都依赖从西方进口。彼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对关键光学技术与设备开出天价,很多核心产品更是不卖给中国。

这样的困境并未阻挡中国科研人员奋进的脚步。1953年,我们的科研人员白手起家,亲手建起玻璃熔制厂房,年底即研制出我国第一炉光学玻璃,为中国光学仪器制造业打下基础。1958年,在国内率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高温金相显微镜、多倍投影仪等8种有代表性的精密仪器(统称“八大件”)及一系列新品种光学玻璃。1961年,中国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仅比美国物理学家西奥多·梅曼研制出世界首台激光器的时间晚10个月。

短短10年时间,长春光机所的科学家和无数科研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彻底改变了我国光学仪器制造领域一穷二白的面貌,在震惊世界光学界的同时,把西方国家原本高价垄断的光学仪器价格大幅拉低。在长春光机所工作近60年、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王家骐院士的介绍最让人泪目。他曾主持研制海上型号的潜地弹道导弹光电瞄准仪,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唯一代表上潜艇参加海上试验那一天,王家骐院士特意穿上了一套最好的毛料中山装。别人问他,为什么要穿得这么正式?王院士回答说:“一旦出了事,要是被外国人打捞起来,从服装就能看出是中国人。让他们看看中国科研人员为科学献身的样子,看到中国科技自强的志气!”

中国的科学家们正是这样以行动诠释着勇于创新、坚持创新的信念,用不懈努力探寻科技发展的前沿。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直径两米的巡天空间望远镜预计明后年将发射升空,在同等深度和精度的基础上,它的广度是哈勃望远镜的300倍以上。届时,中国在天文物理方面也会拥有自己尖端的“家把什”。

光学仪器制造领域的发展历程可以印证芯片领域的态势变化,有专家称此为“边际管制效应”。也就是说,一旦中国有了性能接近的产品和技术,良率和产能快速提升,甚至性价比快要赶超美国同类产品时,美国的相关管制就会放松,以挤压中国的竞品市场,同时防止中国摆脱对美技术依赖和中国产品在全球供应链市场上的拓展延伸。总之,不卖给中国芯片等产品时,华盛顿强调的是所谓国家安全和价值观,卖的时候又紧盯市场和利润,一切皆是考虑美国利益优先。现在华为和寒武纪等公司已经有了性能接近的芯片,仍在努力满足国内需求,但中国科技产品“出海”是迟早且必需的。英伟达H20芯片放开对华销售是好事,有利于中国企业统筹利用内外资源,双方各取所需,也实现互利共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会放慢科技发展的脚步,中国的发展始终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点上。从光学仪器制造到载人航天、量子通信、北斗导航,等等,大量的事实证明,美对华芯片领域的限制打压同样阻挡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相反只会增强中国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决心和能力。中国科技的未来必定是星辰大海。(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法学院院长、国际关系学院知识产权与科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