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生物科技企业通过第18A章登陆港股市场,包括药捷安康-B()、映恩生物-B()、脑动极光-B()等。
而在近期,又有一家生物科技企业杭州德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适生物)向港交所递表,拟通过第18A章实现上市,华泰国际是其独家保荐人。
自研医学影像基座模型,IPO前估值达26亿元
德适生物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浙江杭州,是全球医学影像AI技术的引领者。德适生物自主研发国际先进的iMedImageTM,这是世界上参数规模最大的通用型医学影像基座模型,并且已在多样化的临床环境中成功实现商业化。
借助iMedImageTM基座模型,德适生物为全球的医疗机构、研究机构及企业客户提供智能且标准化的成像设备、模型即服务(MaaS)云平台以及本地化自训练解决方案,其解决方案通过尖端的AI技术为临床医学影像行业赋能,实现从数据处理到诊断能力的端到端升级。
截至2025年6月21日,德适生物拥有多元化的产品组合,覆盖六款基于iMedImageTM的分析系统、三台AI+智能医疗器械、四款代表性试剂耗材以及两类大模型服务。
其中,AI AutoVision®(预计为全球首个AI染色体核型分析系统)是德适生物的核心产品,已获中国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认证并提交注册,不过这款核心产品还未走到上市阶段。另一款产品metaSight®(全球首个AI染色体扫描系统)也获得中美欧三地监管批准。
值得一提的是,在成立到发展的过程中,德适生物曾实现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宁波嘉缘、国中投资、余杭经开、华睿睿银、红石梁集团等。
而德适生物在2025年6月进行了最后一轮增资,其投后估值为25.60亿元(人民币,下同)。
另外,在股权变动中,德适生物的创始人、控股股东宋宁博士已经套现超过5000万元。
虽然历经多轮融资,但截至2025年6月27日,德适生物的创始人、控股股东宋宁博士仍持有公司52.06%的表决权。
部分产品实现商业化,业绩表现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核心产品尚未上市,但德适生物的AutoVision®、AI+智能装备、主要试剂及耗材等产品实现了商业化,因此公司在近年实现了收入的增长。
具体而言,2023年、2024年,德适生物的收入分别为5284.4万元、7035.2万元,毛利分别约为3749.5万元、4606.1万元,但年内亏损分别为5611.6万元、4337.5万元,年度毛利率也有所下滑,分别为71.0%、65.5%。
从收入结构来看,基于iMedImageTM的分析系统及器械在2023年、2024年分别贡献了83.1%、58.0%的收入,主要为销售AutoVision®、metaSight®自动细胞显微图像扫描系统,其业绩对这部分产品的依赖较重。
此外,德适生物于2024年9月推出了模型服务,并在当年录得1954.0万元收入,贡献了27.8%的收入,也是德适生物的业绩在2024年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这项服务的后续发展有值得期待的地方。
德适生物还有一些地方值得留意。招股书披露,2023年、2024年,德适生物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流出4739.5万元、2977.7万元,这表明德适生物的运营较为依赖于投融资活动获取的资金。
而截至2025年4月30日,德适生物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556.7万元(未经审核),2024年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10.4万元。
对比现金营运成本及年度亏损来看,德适生物的现金流相当吃紧。
因此,此次能否在港股成功IPO对现在的德适生物来说具有重要影响。而如果成功上市,德适生物拟将IPO募集资金投往这些方向:推进核心产品AI AutoVision®的研发及商业化;分配至其他基于iMedImageTM的分析系统候选产品的研发及商业化;加强公司的iMedImageTM基座模型及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加强我们的模型服务组合加强公司的商业化能力及市场渗透;扩大公司在全球市场的业务;寻求医疗价值链中的上下游参与者的战略收购及投资,共同构建基于云的生态系统及一体化的医疗AI生态系统;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