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部分港美股投资者收补税通知 有人考虑转道港股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证券时报 时间:2025-07-21 20:20:17

  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吴瞬

  今年以来,部分港美股投资者陆续接到当地税务局的补税通知,要求其境外投资收益按20%税率补缴税款。据记者了解,目前这一通知主要涉及一些“大户”,从前期各地税务部门公布的一些案例来看,需补缴的税款及滞纳金为十余万元乃至上百万元不等。

  在此背景下,不少直接投资港股的投资者开始考虑转向港股通渠道。目前港股通交易港股,在转让差价所得方面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有效期截止到2027年12月31日。

  有人补税超百万元

  “我们有个客户接收到税务局的有关通知,要求自查境外投资收益,补交盈利部分税款,最后交了10万。”从事财税管理咨询工作的李女士对记者表示,近期确实有不少客户问及境外投资,尤其是港美股投资交税的事情。

  记者翻阅多个社交平台发现,有关“境外收入要交税”“共同申报标准(CRS)系统开启全球征税”“收到税务局短信通知梳理境内外收入”等分享帖明显增多。“今年以来,咨询这方面信息的客户确实多了不少,我们也在研究。”信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秦晋告诉记者。

  这一场补税风波在此前已有征兆。今年3月26日,湖北、山东、上海、浙江等四地税务局同步发布了一份依法对未申报境外所得的纳税人开展风险应对的消息,在文字表述上,四份消息基本一致,但并未披露该补税行为是否为投资港美股所产生。这四份消息显示,有4名境内居民分别补缴税款及滞纳金18.48万元、126.38万元、12.72万元、141.3万元。

  不少尚未收到补税通知的港美股投资者目前心态忐忑。有港股投资者向记者表示:“最近持续在搜索相关信息,挺担心突然收到补税通知。不过目前还是亏损状态,理论上应该是不用补税。”

  对此,加密货币财税软件和服务提供商FinTax创始人Calix指出:“过去大家之所以没怎么听说过相关稽查案例,是因为早期税务局可能还没有足够的手段或资源去利用这些数据。但近年来,数据分析能力显著增强,税务局开始主动分析CRS数据。作为中国税收居民,如果你的海外资产和收益足够‘显眼’,就很可能进入税务局的视野。从长期来看,这类境外资产迟早都将面临税务机关的关注与征管。”

  在Calix看来,今年税务机关公布了具体案例,相关金额虽然不算大,但显然意在释放信号,背后反映的是征管机制的升级——基于特定的风险指标,采用内部的“五步工作法”等手段,对自然人海外收入展开体系化评估。同时,这也得益于税务机关的征管技术与涉税数据分析能力显著提升,过去主要依赖纳税人主动申报,而现在则通过信息整合和技术手段,打通了原本“信息孤岛”的数据。“目前来看,常见的被核查对象包括投资港美股、互联网公司海外股权变现等人群。但我们认为,Web3相关的币圈收入同样非常值得关注,且未来可能成为重点之一。”

  盈亏情况需自行上报

  事实上,对境外所得进行纳税并非新政。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关于境外所得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等,居民个人的应税所得包括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其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境外所得部分不与境内所得合并,分别单独计算应纳税额。

  据悉,我国税务机关获取居民境外收入信息的主要渠道是CRS系统。这一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4年制定的国际税收合作机制,要求参与国金融机构识别并申报外国税务居民的金融账户信息,比如说,当中国税务居民在CRS参与方的金融机构开设账户时,相关账户信息将通过CRS机制自动交换至中国税务机关。

  “CRS已经实施多年了,并非今年才启动,只是之前监管比较宽松,仍在摸底阶段,现在开始强化监管了。”赵秦晋表示,目前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等地区都已经和中国内地同步,使内地税务局知晓投资者的境外金融账户情况。

  就具体的交换信息来看,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卢超对记者表示,交换的信息来自金融账户,不仅个人银行账户,股票账户、空壳公司(以投资股票利息等消极收入为主)、通过合伙等形式持有的账户也会被认定为金融账户进行信息交换。

  富途证券的一份文件也显示,所有金融机构必须遵守CRS的法律法规。而在金融机构的相关申报信息中,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年末账户结余或总价值,年度内已记入账户的入款项(包括股息、利息、卖出金额等,但不包括交易盈利),相关税务信息一般情况下一年申报一次。

  上述从事财税管理咨询工作的李女士表示:“据我了解,目前CRS交换的信息主要是一个账户余额,但还无法知晓账户持有人过往的盈亏情况及投入资金等信息。”她表示,纳税人要自查自报,或者主动与税务部门沟通。

  事实上,目前在社交平台上有收到补税通知的投资者就表示:“我资金量并不大,只是因为交易频繁导致流水看着大,但实际是亏损,且只有一点点股息,跟税务部门沟通和申报后,并没怎么补税。”

  有投资者考虑转道港股通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纳税人收到税务部门的信息,主要是提醒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提示需自查境内外收入、自主申报、自查风险等,并非直接要求补税。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何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纳税人接到提醒后应积极响应配合,按照税务部门要求,对近年来境内外取得收入和申报纳税情况进行梳理,并整理好相关佐证材料。发现存在未申报或少申报收入的应及时办理申报;不存在未申报或少申报收入的,也应向税务部门说明情况并根据税务部门要求提供佐证材料。这样才能避免因存在税收风险且拒不配合被立案稽查。

  对于纳税人非常关心的境外股票交易计税方式,何杨指出,考虑到股票交易有盈有亏,按纳税年度盈亏互抵后缴税可能更为合理,其他国家和地区通常也是按年计税。据了解,对于境外的股票交易,我国税务部门在征管操作中,允许纳税人按照纳税年度盈亏相抵,但不允许跨年互抵。

  有纳税人反映,如果按年度结算纳税,那有可能亏了好几年好不容易解套,一交税就会出现整体亏损。对于该问题,多位受访人的观点都是,只能按规则计税,或与税务部门进行充分沟通。“每个地方的执行情况或有差别,建议纳税人主动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上述李女士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由于港股通交易可暂免资本利得税至2027年。因此,不少直接投资港股的投资者后续可能会转回到港股通交易,但美股投资者则没有这项选择。对此,前述港股投资者就坦言,若境外投资收益确定需要缴税,必然会转向港股通交易。业内人士分析,这一趋势可能对富途证券、老虎证券等主打境外投资的互联网券商带来显著业务压力。

  但相比较于直接投资港股,港股通也存在一些“劣势”,比如不能参与港股打新,也不能交易部分刚上市新股或相关指标不能加入港股通的公司。

  总体来看,赵秦晋认为,部分港股投资人存在的补税情况,不会影响港股市场整体资金流情况。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