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下周回国”的贾跃亭,又在美国搞出了大动静。
近日外媒曝出消息,贾跃亭创办的法拉第未来(FF)刚签下1.05亿美元(约7.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协议。算上2025年的几笔钱,这家成立11年的公司一共拿到超50亿美元融资。
要知道,FF连正经交付的车都只卖了11辆(结果没多久就全部召回),却能让全球资本持续“为梦想窒息”。这场热闹的背后,一个问题始终悬在人们心头,贾跃亭这套融资的大戏还能玩多久?
从“卖车给个人”到“面向企业”
这次融资的由头,是贾跃亭推出了一款名叫“FX Super One”的新车。按他的说法,这是一款“AI-MPV”,搭载激光雷达和L4级自动驾驶,听起来科技感拉满。但和以往不同,这次他不打算主要卖给普通消费者了,而是转向企业客户——租车公司、直播 MCN 机构、房产经纪公司,甚至还想拉美国政府“入伙”。
“To B(面向企业)付费预订单已经超4100台!” 贾跃亭在近期的直播里兴奋地宣布,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为了给这个新故事添彩,他还计划在华盛顿某俱乐部开一场交流会,专门跟美国议员、官员聊新能源政策、关税补贴,号称要“帮美国盘活本土新能源产业链”。
在过去的十年里,他一直想在To C市场(卖给个人)分一杯羹,结果堪称“灾难”。FF只交付了11台车,转头就全部召回,还被媒体质疑这11台都是“假数据”。不是他不想好好卖车,而是现在的新能源市场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特斯拉和比亚迪占了全球35%的份额,中国车企在东南亚、中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国内市场,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都突破 47.6%了,FF这种没根基的品牌,想在To C市场出头,基本等于天方夜谭。
眼看To C故事难以为继,贾跃亭展现了他惊人的“战略转型”能力,换个赛道去To B。
贾跃亭直播画面截图
有网友戏称贾跃亭在给企业客户画一张大饼,租车公司买了他的“AI-MPV”,靠L4自动驾驶能提升业绩;直播MCN机构用这车拍视频,能学抖音博主搞流量变现;房产经纪公司能把车和房子绑定,搞“车家生态”。这些听起来离谱的设想,居然真让美国一些企业动了心,4100台预订单成了他说服资本的“硬证据”。
可稍微懂点生意的人都知道,To B的水比To C深多了。企业买车不像个人那么随意,要走技术评审、预算审批,层层关卡下来,一单生意谈半年都算快的。而且企业客户账期长,FF这种常年亏损的公司,根本耗不起。要知道光是2024年,FF的亏损就没断过,现在突然要做To B,更像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警钟已敲响
贾跃亭最绕不过去的坎,是他的债务问题。
2017年乐视爆雷时,贾跃亭卷着钱跑到美国,留下一堆烂摊子。当时他在中国的被执行总金额高达340亿元人民币,包括个人担保债务和乐视关联债务。十年过去,他嘴上说“一直在还钱”,可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的剩余债务还有140亿元人民币。
贾跃亭视频画面截图
这些钱从哪来?答案可能藏在FF的融资里。有业内人士猜测,贾跃亭拿到的50亿美元融资,很大一部分被用来填补债务窟窿。毕竟FF没什么营收,除了融资款,根本没有其他现金流。可资本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一旦投资者发现“钱没用来造车,全拿去填债”,这场融资游戏随时可能崩盘。
更麻烦的是,美国监管机构已经盯上了他。
前不久,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向FF发出“韦尔斯通知”,指控贾跃亭“违反联邦证券法中的多项反欺诈条款”。简单说,就是怀疑他在融资、财报里造假,忽悠投资者。虽然贾跃亭团队嘴硬说“只是例行调查”,但熟悉美股规则的人都知道,这种级别的调查一旦坐实,轻则罚款退市,重则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要知道,FF能在美国融资,靠的就是“上市公司”身份。如果SEC调查导致股价暴跌甚至退市,后续融资渠道会被彻底堵死。到时候别说搞To B业务了,能不能维持公司运转都是问题。
从2014年到2025年,贾跃亭靠“讲故事”在美国撑了11年,他还能跑多远?答案或许就在下一个“下周”。只是这一次,资本还会为这个“新故事”买单吗?或许不久就有答案了。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张景嵩 陈妍羽
编辑 陈筱妍
审核 罗祎 王晨郁
BREAK A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