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融生智库 杜一用
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后不久,东尼电子的控股股东浙江湖州富豪沈新芳父子随之向两家基金公司转让股份。看起来,沈新芳父子像是在向基金公司抛“飞刀”,因为东尼电子可能涉嫌财务造假。
沈新芳和沈晓宇父子在2008年创立了东尼电子。在这之前,沈新芳当过国营棉纺织厂的厂长,2001年才和儿子在湖州自立门户创立了大朝针织厂。创立东尼电子儿子的贡献更大。2005年儿子去了一趟韩国,接触到一种微细合金线材。这种线材当时在国内造不出来,都要依靠进口,因此价格高昂。
当时恰逢中国加入WTO,劳动密集的纺织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沈晓宇的这一趟韩国之行,让他们下定了转型的决心,并且转型的方向就确定为微细合金线材。进入一个有技术壁垒的全新行业,沈氏父子面临的难题可想而知。
作为一个行业的后来者,如果只是做技术跟随,企业一定是没有前途的。沈氏父子搞弯道超车,国外同行还只能制造0.1毫米的合金线材时,东尼电子就把研发的目标瞄准了0.06毫米。胜出一筹的质量叠加成本优势,连苹果、西门子和ABB后来都成了他们的客户。2017年,东尼电子在上海主板上市。2021年沈新芳父子以35亿元身家进入湖州10大富豪之列。
根据东尼电子的最新公告,沈新芳父子准备向长风和天盈两家基金公司转让大约12%股份,说法是“基于偿还部分质押融资的需求”,交易价格4.78亿元,对应的股价是17.21元。沈氏父子原本合计持有超过50%的东尼电子股份,2020年儿子沈晓宇离婚,前妻张英分走了大约6%的股票。不过,沈氏父子一直牢牢掌握着东尼电子的控制权,即便这一次转让后,还是没改变他们在东尼电子中的控制地位。
两家基金公司受让股份的目的应该是财务投资。但选择在这个时候受让沈氏父子的股份,很像接了沈氏父子抛过来的一把“飞刀”。
7月24日,东尼电子刚收到浙江证监局的警示函。根据警示函,东尼电子被发现存在不少问题。比较敏感的有两条,一是存在成本入账不完整、研发费用核算和存货计价不准确的情况,导致公司2022年报和2023半年报信披不准确;二是今年初预披露时,公告表示2023年亏损幅度大概在3.2-3.6亿元,实际上却亏损了6个多亿。
这事往小了说,是公司财务不小心把账算错了;往大了说,东尼电子可能存在财务造假。如果是财务造假,那东尼电子可就摊上了大事。众所周知,新监管环境对财务造假的惩罚相当严厉,重则退市。
收到警示函当日,东尼电子几乎跌停开盘。市场对基金公司受让沈新芳父子股份似乎也不看好,转让公告披露以来,东尼电子股价一直跌跌不休。参照交易价格,公告披露两天前,基金公司账面上还略有盈余,公告当日,股价大跌6个点。这一波阴跌,基金公司眼看着一成的损失就要跌没了。
两家基金公司在这个时候受让沈氏父子的股份,或许有“否极泰来”的考量。东尼电子在去年出现了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巨亏6个多亿,今年中报继续预亏4800-6800万。亏损出现收窄迹象,或许基金公司觉得东尼电子眼下的情形已经坏到了极点,抄底正是时候。
看似利空出尽,这是乐观的一面,涉嫌财务造假却是一只随时可能降临的黑天鹅。或许也已经预估到可能出现的被动局面,双方股权转让的付款方式签得很委婉,订金250万,此后分阶段由少到多逐步付清转让款,交易周期在9个月以上。
表面上看,基金公司似乎做好了“一旦发现苗头不对赶紧收手”的准备。对沈氏父子来说,这次股份转让却像是在做一次套现尝试。
沈氏父子自愿承诺的减持期限是2023年7月10日。但按照“最近三年累计分红金额不能低于年均净利润30%”的减持新规,连亏两年的东尼电子显然达不到减持条件。而通过基金公司可以达到曲线减持的目的。
只是这样的套现方式能否最终成行,眼下还不好下结论,毕竟东尼电子的不确定因素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