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海外网评:中国互联网如何赋能世界数字未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杨凌霄 海外网 时间:2025-07-22 18:17:48

海外网


工作人员在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的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巡检设备。(图源:新华社)

你知道么?今天,每十个中国人,就有八个网民。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下称《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这个数字蕴藏着什么?是全球超过五分之一的网络用户,是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持续拓展,是中国网络文化润物无声的千帆出海,是中国数字科技引领时代的大步前行。

数字背后是规模与实力双重迈进。今年3月,美国知名网红“甲亢哥”在中国乘坐高铁过隧道时,直播信号竟然零卡顿。无数美国网友震惊:“我在难闻的纽约地铁里刷不出文字,你却在中国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上2K直播不掉线。”这背后正是中国多年来布局建设的“数字基础设施”:《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域名总数为3262万个;IPv6地址数量为68567块/32;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这些数字勾勒出的是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图谱。不仅仅在国内,在世界各国,中国企业带动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正掀起无数“数字革命”:在安哥拉,百分点科技助力安国完成国家级智能化人口决策系统的建设;在埃及,华为在开罗建设埃及境内第一个主流厂商公有云节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惠及本国人民,更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为世界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注入新动能,成为全球数字治理中不可或缺的积极力量。

用多样化形式传递中国故事。如今,不论是行侠仗义的中式修真,抑或“霸总甜妹”的言情小说,网络文学早已不只是小众爱好,更是3.5亿海外用户的精神粮仓。借助数字平台的便捷传播以及AI技术的辅助优化,无数中国优秀网络文学作品以多语种形式触达世界各地,掀起一股“中国风”阅读热潮。与此同时,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动漫、游戏等多元内容,进一步拓展了文化输出的边界,构建起一个立体的中国文化生态圈。路透社6月刊文评论称,中国的网络文学在过去十年中迅猛发展,有力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在网络文学之外,从汉服美学、ChinaTravel等热词屡屡登上TikTok热搜,到中国微短剧平台Reelshort在欧美应用市场连续霸榜,再到中国游戏出海“邀世界同乐”……这些带着“网感”的文化载体,让中国故事在指尖滑动中完成无声的文化传递。

以技术创新激活产业潜能。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成为激活新质生产力的“金钥匙”。这款上线不足20天便斩获3000万全球日活用户的 AI 应用,不仅刷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增长纪录,更在产业场景中展现硬核实力。在制造业车间,AI视觉检测系统将产品缺陷识别效率提升,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良品率;在文旅领域,DeepSeek驱动的数字孪生技术让敦煌壁画“动”起来,游客通过AR眼镜与虚拟飞天共舞,带动文化遗产地客流量增长40%。2024年我国7000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正通过“技术+场景”的化学反应重塑经济形态,种种创新实践证明:当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耦合,不仅能推动制造业迈向新质生产力,还能让“诗和远方”的文旅资源更好转化为民生福祉。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今年曾刊文评论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蓬勃生态系统,并根据其他行业的不同需求开发不同功能,以更好地赋能经济发展。中国的成功经验为世界各国利用人工智能的变革潜力提供了深刻见解。

在这里,11.23亿网民每日抒发创意;在这里,中国故事扬帆出海;在这里,产业革命悄然掀起……在中国这片数字沃土上,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拓展发展边界,每一个创新应用都在提升民生温度。未来,中国将继续引领数字时代潮流,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更加平等、普惠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