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货运应急先行!峰飞航空交付吨级以上eVTOL,低空经济商业应用加速落地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华夏时报 时间:2025-07-23 00:06:14


(峰飞航空供图)

本报记者王潇雨 北京报道

尽管目前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应用场景落地以及产品和运营体系等诸多领域仍需要经过时间“打磨”,但中国的eVTOL制造商们在低空经济已经成为被寄予厚望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正在加快节奏将产品从研发走向商业运营,并持续探索实用化场景应用新阶段。

新机交付

7月22日,中国最早投入eVTOL航空器赛道的科技企业之一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峰飞航空”)向合利创新智能交付了全球首架获颁“适航三证”(TC、PC和AC)的吨级以上eVTOL—V2000CG凯瑞鸥(下称“V2000CG”)。

按照峰飞航空方面的说法,此次交付标志着吨级以上eVTOL在技术与适航认证上实现突破,大型eVTOL向低空运营商业化闭环迈出坚实的一步,助推低空经济应用加速落地。

在7月22日举行的交付仪式上,峰飞航空展示了V2000CG刚刚获得的由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称“民航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AC)。这款飞行器在2024年3月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ype Certificate,TC),证明型号设计安全可靠,符合局方发布的专用条件中适航审定基础条款要求。而在2024年12月又获得了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Certificate,PC),证明能按照局方批准的生产质量系统,始终能生产出符合型号设计的批产架机。此次获得AC则代表着单机航空器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在获得航空器适航认证所必须的“三证”之后,V2000CG成为全球首架严格按照民航适航程序设计、制造和交付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全流程得到适航认可,具备合法飞行和运营的基础资格。

据峰飞航空方面相关人士在此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V2000CG是其自主研发的一款采用纯电动力,无人驾驶的eVTOL飞行器,最大起飞重量2吨,最大商载400公斤,巡航速度最高200公里每小时,适用航程200公里。相比于目前主流构型的eVTOL,V2000CG凯瑞鸥的特点在于结合垂直起降和固定翼巡航功能,便于灵活部署。因此在低空物流、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等领域有着广泛的使用场景空间。

峰飞航空方面在交付仪式上透露,从研发试飞到适航符合性试飞,再到场景验证飞行,截至目前,峰飞航空的2吨级航空器目前已完成超过4万公里的安全飞行。

目前,V2000CG飞行轨迹已经覆盖华东平原、西北青海高原、东北大兴安岭、华中长江流域、华南海南岛,以及阿联酋和日本等海外国家。在平原、高原、沙漠、林区、海洋、跨江等多种场景的飞行不仅验证了航空器的性能,同时也是对丰富低空应用场景的探索。

峰飞航空方面此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在飞控航点、三电及核心零部件均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企业在eVTOL上能够迅速布局,一个优势就在于其产业链与电动汽车多有重合,因此在研发制造领域能够快速布局。”一位长期在航空航天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资深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除V2000CG之外,峰飞航空研发的eVTOL产品还包括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两吨,且配备了一个驾驶员座位和四个乘客座位的大型载人eVTOL盛世龙,这款飞行器在2024年8月在南京完成了跨长江首飞。峰飞航空方面表示,盛世龙研发及适航进展顺利,目前多项审定计划已经获得局方认可,即将进入符合性验证阶段。

应用场景开拓

“目前中国在eVTOL产品设计和研发方面可以说是诸多企业各显神通,其中不少实力很强,也有比较成型的产品体系,但对于运营体系的建立,以及使用场景从实验性走向实用性的‘落地’过程还需要更多探索,”一位供职于eVTOL飞控系统开发企业的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来距载客阶段还差很远,但货运或者救灾等特种用途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成熟。”

在7月22日接收首架V2000CG的合利智能方面介绍说,该公司专注构建以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行器为核心的低空飞行生态,着力智能通航市场的培育、开拓,促进传统通航向智能化、自动化迭代,于广州、杭州及全国多地率先开展低空经济场景落地探索。

合利智能在2021年就采用峰飞航空75公斤级航空器大白鲨,在广州天德广场-番禺海鸥岛开展了eVTOL移植器官空中运输的实验项目,首次将“低空+医疗”模式投入实战应用。2023年5月,双方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和订单采购协议,之后合作采用大白鲨远程运输临床标本,突破传统陆运时空限制,开辟医疗物资空中运输新通道。

2024年被视为“低空经济元年”,不仅首次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各级政府开始密集出台支持政策。如上海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500亿元以上,打造创新高地与商业应用高地。

根据目前eVTOL领域对其应用场景的构想,包括载人客运、货运、公共服务以及旅游观光等领域将成为这种新型飞行器从前沿探索到生活日常最有希望实现成熟“落地”的场景环境。

据多位业内人士在与本报记者交流时表达的观点,虽然目前eVTOL在载人客运方面已经有过试运营且取得了成功,但在诸多因素限制下短期内并不能指望“空中出租车”能够规模化铺开运营,“航空安全对于监管方来说就是生命线,在不能真正建立完善的监管运行体系,以及eVTOL产品本身足够成熟之前,还需要经过大量的运营来积累经验和数据,才能在下一个阶段保证这种新‘物种’能够成为一种真正的交通运输方式。”

从民航局已经开始通过完善的法规体系来进一步完善eVTOL作为一种飞行器的适航认证体系,并且已经开始为一些产品颁证,也可以看作是中国正在为这一领域的商业化做着最为基础的准备工作。

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此前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是航空业发展的首要前提,当前低空经济政策导向以“先载货后载人、先隔离后融合、先远郊后城区”为原则,引导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场景有序拓展。

据悉,峰飞航空V2000CG完成了“低空+物流”长距离超视距复杂货运飞行场景探索,其消防应急机型也取得突破性进展,伞投物资、消防灭火及投放救生筏等功能在国家级应急消防演习及长江应急保障等场景进行验证,打造“低空+应急”新质救援能力。

责任编辑:黄兴利主编:寒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