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机器人+」优必选拿下9000万元大单背后:从实验室到工厂,人形机器人打的到底是什么工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华夏时报 时间:2025-07-23 00:06:20


(图片来源于优必选官方公众号)

本报记者石飞月 北京报道

尽管市场对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落地仍充满疑虑,但行业近期却捷报频传——先是上个月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拿下中国移动超1.2亿元大单,紧接着近日优必选又斩获某车企超9000万元的机器人采购项目,据传主角正是人形机器人。这些真金白银的订单,似乎正在撕开商业化的一道口子,让外界不禁猜测:人形机器人的春天要来了?

但现实可能没这么乐观。业内人士坦言,眼下的人形机器人更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物流搬运、物料分拣这类流程固定、环境简单的场景里,它们确实能派上用场;可一旦面对复杂多变的任务,它们就立刻“露怯”:动作笨拙、成本高昂、稳定性不足……距离真正的“全能打工人”,它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场商业化大考,才刚刚开始。

9000万元大单到手

近日,据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发布的《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示》,优必选中标觅亿(上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受此消息利好,优必选7月21日早盘大涨超9%,截至当日收盘涨5.25%至90.25港元/股,不过7月22日该公司股价又回落到85.1港元/股。

公示信息并未显示这次的具体采购项目是什么,《华夏时报》就此采访了优必选方面,对方回应称与客户有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不过有媒体报道称,这是目前公开信息中业内单笔中标金额最大的人形机器人采购订单。

今年以来,优必选已经拿下不少人形机器人的商业批量订单:工业制造方面,3月27日,东风柳汽宣布在其汽车制造工厂内部署20台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商用服务方面,居然智家拟于2025年底前采购部署500台优必选仿真人形机器人,还将对优必选的仿真人形机器人进行推广,在战略合作目标期内计划销售10000台;科研场景方面,7月13日,优必选宣布天工行者在手订单已达百台,预计今年教育科研领域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超过300台,天工行者是该公司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出的一款172cm的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定价29.9万起,是业内首款30万元以内的科研级人形机器人。

据优必选在2024年财报中总结的未来展望,2025年将是其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规模化商用时代的开始,也是其人形机器人量产爬坡的开始。该公司此前计划,2025年规划人形机器人产能达到1000台,预计交付几百台;在2025年各个场景都顺利落地的情况下,乐观估计2026年人形机器人交付将达数千台;2027年有望实现万台级别的交付。

但由于体量较小,优必选还未将人形机器人单独列为一个收入项目,暂时归属于“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中。2024年优必选收入为13.1亿元,同比增长23.7%,据报道,其中人形机器人的收入约为3500万元。优必选当前的业务分为教育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物流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其他行业定制智能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消费级机器人及其他硬件设备。

工业场景的尝试

与其他人形机器人公司相比,优必选这两年显然对旗下产品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展现出了更多的重视。据媒体报道,优必选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剑曾在此前的业绩会上表示:“工业制造是我们最看重的,是能够切切实实帮助客户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

这也是优必选和宇树科技当前在宣传上的不同之处。自今年春晚开始,宇树科技便成了行业内的明星公司,旗下人形机器人供不应求,上周还正式开启了上市流程,但该公司所展现的更多还是偏向娱乐化的一些功能,比如跳舞和格斗。

据报道,周剑此前业绩说明会上的一番话,疑似暗指宇树科技:“这个行业现在的确有点奇怪,出现了大量的跳舞、翻跟头的机器人,可能比较吸引眼球,可能对融资也比较有利,但老实讲,这个技术路线不是人形机器人要实现的路线,人类也不可能空翻过去把水拿过来递给别人。”“遥控式的、没有自主智能的不是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个方向也肯定不是优必选要做的,我认为没有价值。”而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人形机器人进入生产生活的“终极目标”实现之前,通过表演能够展示机器人的真实发展情况,也能产生部分商业价值。

在工业制造领域,这两年优必选一直在做准备,安排旗下人形机器人进厂实训。据了解,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系列已进入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多家企业实训,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人形机器人。

至于当前的实训情况如何,优必选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目前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已经在车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实训:在比亚迪汽车工厂,优必选Walker S1第一阶段实训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效率提升了一倍,稳定性提升了30%,相关优化工作还在持续进行中;在吉利,Walker S1已经完成了在极氪宁波工厂第二阶段的工作,基于前期Walker S1的优异表现,吉利集团已经安排在领克进行第三阶段实训工作,主要进行充电枪的插拔测试和物料搬运实训;在富士康,Walker S1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物流场景的搬运任务,第二阶段会在物流场景覆盖更多的区域,使用更多的工业人形机器人进行相关任务的测试。”

上述负责人总结道,在实训过程中,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关节的稳定性、整机结构的可靠性、电池的续航、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定位导航、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上有比较大的提升,解决了在工业场景中,人形机器人算法和软件系统稳定性的技术难题,从而让机器人能够快速地适配分拣、车辆组装等一系列更复杂的工作。

当然,看重工业场景的并不只有优必选。7月9日,智元机器人在富临精工绵阳工厂开展了三小时的直播,展示了智元机器人自研的A2-W通用具身机器人“上岗”一个月以来的真实作业表现。在直播中,A2-W成功完成了两班制、单班搬运800余个周转箱的任务,还展示了多模态感知与动态避障功能,可现场实时识别人员、周转箱及其他障碍物,自主规划路径、调整或暂停作业。

宇树科技其实也在进行工业场景的探索和应用,至于人形机器人涉足多少,该公司并未着重宣传过。不过王兴兴今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最近一年,我们升级了机器人手臂的操作能力,比如装配零部件、开门等,都是为了让机器人帮助人类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

技术成熟度不足

好事儿不只是优必选的,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前段时间也拿下了大单。

据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上个月公示的信息,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该项目分为两个采购包,一个是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7800万元,一个是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4605万元。

然而,在智参智库特聘专家袁博看来,单一场景的实验、演示或订单证明只能证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可行性,并不能证明人形机器人的实用性。“人形机器人必须能够有价值、不可替代的、广泛服务于最终客户,才能代表人形机器人进入了规模商用阶段,而智元和宇树中标的项目仅仅是中国移动的代工项目,不意味着已经真正服务于最终用户。”

至于现阶段人形机器人能够做到什么程度,袁博对本报记者表示,从行业和场景来看,由于人形机器人目前的环境适应能力还远远不够,算法的局限性非常大,电池续航能力不够,复杂环境计算能力不足,因此目前最适合在环境简单、标准化程度高、重复性强的场景中商用,比如汽车制造中的装配线、物流仓储的搬运、商场的导购服务等,这些场景对灵活性要求相对较低。

而优必选显然也是一家比较现实的公司,并没有想要一蹴而就。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道,优必选将分三个阶段规划人形机器人在制造业场景中的应用。“第一阶段(2023年-2024年),以新能源汽车制造场景作为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切入点,实现人形机器人在搬运、物料分拣等工业场景中的测试;第二阶段(2025年-2027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将逐步拓展至中等难度任务,重点打造3-5个专用场景下的应用,逐渐实现规模商业化,横向拓展至消费电子制造业等其它行业及应用场景;第三阶段(2028年-2033年),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将进一步拓展到较为复杂的任务场景,具备超过10+种技能,成为多任务通用型工业人形机器人。”

今年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有两大技术突破:数十台人形机器人应用“群体智能”技术在极氪5G智慧工厂展开协同实训;该公司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在Walker S2身上实现3分钟极速自主换电,无需人工干预或关机,网友锐评:“相当于人类午餐时间30秒换了个装满饭的胃,再也不用吃饭了。”

“总体来看,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商用仍面临成本高、可靠性不足、环境适应能力差等问题。这反映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成熟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未来3-5年可能是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过渡期。”袁博说。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