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发不出车马费的“电池老二”亿纬锂能,赴港IPO续命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磊 数智研究社 时间:2025-07-23 08:04:05

“发不出车马费”背后,是亿纬锂能在激进扩张、高额负债和极致内卷下,试图通过H股募资和全球化战略,在宁德时代的阴影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确定性。这场“赌性坚强”的博弈下,亿纬锂能能否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稳定盈利模式,穿越周期,还需时间检验。

文 | 啸 天

近日,一则关于亿纬锂能在商用车电池发布会后未能按惯例发放车马费的消息,在业内引发热议。这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与亿纬锂能近期拟赴港IPO的宏大叙事形成鲜明对比,不禁让人猜想:这家以激进扩产著称的动力电池巨头,是否真如传闻般“囊中羞涩”?

资料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亿纬锂能的资产负债率一路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达到62%,长期借款飙升至175.7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也远超行业龙头。

在行业硝烟弥漫、巨头林立的背景下,亿纬锂能的“缺钱”困境愈发凸显,其高达300亿港元的H股募资计划,究竟是“救命稻草”,还是在产能军备赛中不得不为的“饮鸩止渴”?

1

市占率下滑、盈利承压

亿纬锂能,这家2001年成立于广东惠州、以消费电池起家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的头部玩家,其核心业务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三大板块,其中动力电池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

2024年,动力电池板块实现营收191.67亿元,占总营收的39.43%,是公司业绩的绝对支柱。这一年年,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0.29GWh,同比增长7.87%。据SNE Research统计,2024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九,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五,市场份额约为2.3%。

在营收和出货量的增长背后,亿纬锂能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却面临挑战。2024年,亿纬锂能实现营收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5%,这也是其近年来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归母净利润虽微增0.63%至40.76亿元,但从2022年到2024年,公司净利率却呈现出小幅下滑趋势,分别为10.1%、9.3%和8.7%,与行业龙头宁德时代2024年动力电池系统业务23.94%的毛利率相比,亿纬锂能17.4%的整体毛利率显得“不够看”,这表明亿纬锂能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利润空间明显受到挤压。

亿纬锂能在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市占率也在悄然下滑。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全国第四,市场份额为4.45%。但到2025年5月,其在国内企业的排名已下滑至第五位,市场份额降至2.7%。在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巨头合计吃下超过六成市场份额的背景下,留给二三线厂商的生存空间愈发逼仄,稍有不慎便可能跌出前十。

这种市场份额的下滑与盈利的承压,与动力电池行业的“规模为王”逻辑密不可分。

有行业人士对「数智研究社」表示,当前动力电池产业的技术壁垒并不高,核心竞争力在于规模效应带来的降本能力。为此,亿纬锂能采取了激进的扩产策略。招股书显示,截至目前亿纬锂能在全球共拥有八个生产基地和两个在建基地,规划总产能超过300GWh。此次赴港IPO,募资金额也将主要用于扩充海外产能,包括匈牙利和马来西亚等地的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印证了其通过大规模产能扩张来抢占市场的决心。

然而,“烧钱”扩产的代价是巨大的。亿纬锂能的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的92.8%降至2024年的69.2%,远低于行业平均75%的水平。这意味着,公司投入巨资建设的产能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而导致大量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后,折旧费用大幅增加,进一步侵蚀了利润。

这种“以规模换市场”的逻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同质化的阴影下,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2

债务高企、极致内卷

亿纬锂能的“缺钱”并非空穴来风。

其财务数据显示,公司正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从2020年至2024年,亿纬锂能的资产负债率从35.13%飙升至59.36%,2025年一季度更是攀升至62%,远高于所属行业50.99%的平均水平。

同时,长期借款从2020年的11.1亿元激增至175.7亿元,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71天延长到95天,而宁德时代仅约60天,这表明亿纬锂能的资金回笼速度较慢,营运资金面临挑战。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亿纬锂能虽然账面货币资金有134.35亿元,但其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债券等合计已超过120亿元,偿债压力不言而喻。

正是在这种缺钱的背景下,亿纬锂能却还在不断扩张,追求极致内卷。从2020年至今,其融资公告几乎每隔半年便会出现一次,7轮融资、超260亿元的募资额,以及此次高达300亿港元的H股募资计划,都显示出公司对资金的强烈渴望。

这些资金被投入到匈牙利、马来西亚等海外生产基地的建设,大圆柱4680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几乎所有技术路线的布局,以及锂矿、隔膜、电解液等产业链的深度整合。这种“全面开花”的重资产模式,无疑带来了庞大的现金流需求和折旧费用的增加。

生活在宁德时代阴影之下的亿纬锂能,面临着“想卷,但没资格”的残酷现实。在动力电池这个寡头垄断的行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占据绝对优势,留给其他厂商的只有“裂缝”。

尽管亿纬锂能已进入宝马、奔驰、现代起亚等23家车企供应链,手握超500GWh意向订单,但车企普遍高达10%的年降本要求,使得电池厂商的利润空间被持续压缩。同时,车企“多供应商”模式的普及,也使得亿纬锂能即便拥有意向客户,最终能否转化为高利润订单仍是未知数。

对于亿纬锂能来说,“发不出车马费”的表象背后,是其在激进扩张、高额负债和极致的内卷之下,试图通过H股募资和全球化战略,在宁德时代的阴影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确定性。这场“赌性坚强”的博弈,亿纬锂能能否在潮水退去后,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命脉与稳定盈利模式,穿越周期,仍需时间的检验。

标签: 动力电池 电池 宁德 时代 行业 车马费 公司 利润 负债 阴影 能力 规模 压力 囊中羞涩 大量 家车 微不足道 营收 H股 中国 资金 基地 业务 模式 厂商 产业链 核心 战略 全球 产业 技术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