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孟梅
7月22日,京东正式启动“菜品合伙人”招募计划,投入10亿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同时,3年内,京东将投入超百亿资金在全国范围建设超1万个七鲜小厨,合伙人无需付出开店资金投入、人力成本等,就能够实现菜品在全国范围的规模化销售,获得可观的增量收入。据七鲜小厨刘斌透露,目前,已经收到了七八千份的企业报名单。
而此前(7月1日),美团就推出了“浣熊食堂”。以线下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外卖厨房为基础,以“全程可视可追溯”为运营原则,延伸至餐饮全链条,联合商家共同保障食品安全。未来三年,美团将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
由此,这一轮外卖大战进入了新的阶段——“集中式外卖厨房”比拼。
供应链管理能力成为“新外卖”大战的核心
仔细查看“七鲜小厨”和“浣熊食堂”的招募以及建设细节,不难发现,所谓的“外卖新模式”实际上都是要通过集中的“厨房圈地”垄断生产的物质条件,就是把那些“夫妻店”、“品牌店”都转化为给京东、美团打工的雇佣者。
从平台的角度来说,自建外卖厨房没有高昂的门店租金和线下获客成本,能够将节省的成本转化为盈利空间或用于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集中式的厨房布局可以更高效地配送资源,缩短配送距离,降低配送成本,并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和统一的供应链管理,保证餐品口味和质量的一致性。而集中化、标准化的厨房运作模式也有助于提高出餐速度和整体运营效率。
其中,供应链管理能力成为两大平台在外卖市场竞争的核心。进入合作圈的商家,不仅需要采购两家供应链提供的原材料,同时,生产过程也在两大平台的监控下(比如美团的明厨亮灶),最后,订单也由两大平台各自按照制定的标准分配。
不得不说,刘强东想到的“新模式”,美团也想到了,这就是两大平台所掌握的“供应链”资源,不知不觉间,美团的“快驴进货”已经成为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足可以跟“京东直采”正面刚。
餐饮企业何去何从成为市场新命题
无论是高调宣布加入京东“七鲜小厨”费大厨、紫燕百味鸡,还是加入美团的海底捞、外婆家,现在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怎么在平台规则以及自身需求上找到结合点。
作为成熟的餐饮企业,尤其是连锁形式的餐饮企业,都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采购到结算,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供应商、供应标准以及结算机制。当企业加入平台的卫星店或者自建厨房以后,自身的供应链体系怎么跟平台的供应链体系打通或者融合,会成为一个核心问题。
深度融合之后,外卖平台不仅成为场地的供应者(厨房)、生产资料的控制者(供应链)同时也是规则制定者(配送),这样形成的闭环之下,餐饮企业该如何自处也会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顺应平台,有可能会获得不小的增量,但失去了企业的核心控制权;坚持做自己,有可能就失去唾手可得的流量,由此一蹶不振,左右为难。在资本的强大攻势下,也有可能无论怎么做,面临的都是短期甜蜜,最终万劫不复的深渊。
一切才刚刚开始,接下来看饿了么(淘宝系)该如何应对。当所有的资源都在竞对手里,饿了么也不会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