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展会聚焦低空企业发展需求和应用场景落地,汇聚近300家全球头部企业,集中展示低空技术革命性突破,包括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等尖端成果,设置30多场论坛活动,充分展现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科创金融等领域与低空产业的结合。
从展馆内eVTOL模型,到精密的无人机设备,从传统航空巨头的技术展示,到初创企业的颠覆性创新,这场博览会集中展示了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成果。封面新闻来到现场,探访最新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
eVTOL企业竞相亮相:“空中出租车”时代渐行渐近
在博览会的核心展区,各式各样的eVTOL飞行器成为最吸引眼球的明星产品。这些被誉为“空中出租车”的产品,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四川企业在本次博览会上表现抢眼。沃飞长空以“向上,阔然新境”为名,携AE200批产构型机与智能灵动舱一同亮相,将低空出行体验从“飞得便捷”到“坐得舒适”。
活动现场,沃飞长空携手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商富维集团,发布了旗下战略产品AE200全新设计座舱——“智能灵动舱”。在满足eVTOL适航标准的前提下,采用新一代环保型航空阻燃材料,配置航空级安全座椅与约束系统,舱内广泛采用柔性包边与圆角化设计,从材料、座椅、触感、视野等多维度保障安全。同时,融入先进NVH降噪减震技术和智能座舱理念,搭配了灵动中岛、云端座椅、天际光影系统、智能空气管家等多元创新,全方位提升飞行体验。
首席市场官(CMO)费岚向封面新闻介绍,在技术实力方面,AE200作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完成全倾转过渡飞行的eVTOL产品,其验证机的技术突破为国内倾转旋翼构型树立了技术标杆。目前,AE200在国内交通接驳类eVTOL适航审定进程中率先进入第四阶段(共五阶段),生产许可审定首次会议已顺利召开,从技术、适航双维度不断加快产品落地进程。
除沃飞长空外,亿航智能展出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是全球首款获得适航三证(TC、PC、AC)的无人驾驶载人eVTOL航空器,提供安全、自动、环保的智能城市空中交通解决方案。
维新宇航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带来了全球首款7座3吨级商用载人/载货/EMS多用途eVTOL——Vector5。这款产品专为医疗救援(EMS)和搜索救援(SAR)设计,以低噪音和环境友好为核心特点,搭载了多项先进的安全特性设计,包括抗坠撞结构、能量吸收系统以及低空紧急割线功能,确保在复杂环境中依然能够提供安全保障。
御风未来展示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模型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M1采用复合翼构型,使用纯电能源,起降不需要跑道,可自主飞行,主要用于解决城市通勤、城际互联、岛屿速通等短途空中出行需求,将2-3小时的车程距离缩短至15-30分钟。
无人机企业群雄逐鹿:技术创新引领应用拓展
相比eVTOL的未来感,无人机产业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应用的成熟阶段。在博览会现场,各类无人机产品琳琅满目,从消费级航拍到工业级应用,从传统多旋翼到创新构型,众多企业带来了最新的产品展示。
四川腾盾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双尾蝎B无人机系统成为展会上的一大亮点。这款大型双发、模块化、多用途、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系统,是双尾蝎无人机的复合材料型产品。腾盾科创工作人员向封面新闻表示,双尾蝎B可同时携带多种高性能任务载荷,执行应急救援、气象服务、广域巡护、航空投送等任务。该无人机在保持双尾蝎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具备了更突出的短距起降能力、更优异的高空飞行性能。
大疆行业应用展出的Matrice 4系列智能无人机代表了消费级无人机向专业应用领域的技术延伸。该系列于2025年1月8日推出,首次搭载人、车、船目标检测AI模型,并开放AI算力,允许用户切换至第三方目标检测模型,极大提升了无人机在应急抢险、电子巡检、高精度测绘等领域的应用能力。
Matrice 4T适用于电力巡检、应急抢险、公共安全和水利林业监测等重要领域,Matrice 4E则专注于高精度的专业测绘和细致的表面巡检。两款机型均搭载先进的超清矩阵检测模块,单张照片可检测多达1000个目标,还配备激光测距模块,具备实时精准标注与测量能力,能在复杂环境下为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展出的ZC500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则展现了物流无人机的技术进步。ZC500采用纵列式构型,三桨叶设计,相同起飞重量下旋翼和机身尺寸更小,结构更紧凑,稳定性更高,便于转运,对飞行场地要求更低。最大有效载荷达260公斤,远超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独特的纵列双旋翼构型配合动态载荷平衡系统,实现15%重心容差,解决传统机型配平难题。操作人员无需复杂配平计算,即可实现260kg载荷精准投放,在电力吊装、大型物资运输等场景中优势显著。
AI赋能低空经济: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封面新闻注意到,在本次博览会上,一个显著的趋势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低空经济的深度融合,传统行业企业纷纷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延伸到低空领域,催生出一系列创新应用和商业模式。
面对万亿级低空蓝海,安全高效的空域管理成为行业规模化发展的核心命题。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作为轨道交通智控领域的领军企业,首次系统呈现了低空智能管控系统与无人机AI巡检系统两大核心技术解决方案,展现了从轨道向低空经济延伸的技术创新路径。基于近40年轨道交通智控技术积累,将大规模高密度交通流组织、动态路径规划、实时资源分配等成熟经验移植至低空场景,研发出低空智能管控系统。
系统通过数字化空域建模、动态计划流控、安全包络等关键技术,构建覆盖“计划-调度-监视-运维”的全流程管控体系,以移动闭塞理念实现飞行器动态距离安全保护,将飞行器立体化形成类似安全罩的包络,通过速差分层管理,让不同速度的飞行器有序运行在不同的飞行层。目前已在上海市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福建南安交付投运。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计算所以“灵筹·机载电子超市”为主题,携自主品牌“灵筹”旗下百余件产品重磅亮相,展现了国家队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全链条技术领导力。“灵筹”可集成显控、飞控、通信等40余项关键功能,为eVTOL、无人机等全品类低空飞行器提供高安全、低成本解决方案。
四川帆陌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帆陌云e平台,依托专业的无人机技术团队,以及超过十年的无人机保险数据积累,结合外部数据源,利用大模型进行非结构化特征提取,并采用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实现纯风险费率预测。
该平台从数据维度结合外部数据、非投保数据,筛选超过500+数据维度,可分为无人机/被保人/飞行环境等类别。在算法创新方面结合XGBoost/GLM/LightGBM模型到保险产品定价预测中,还使用自然语言大模型进行特征抽取,为低空经济的风险管理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结语
走出展馆,回望展会,不难发现国内的低空经济正站在一个重要的节点。从政策支持到技术突破,从产业布局到应用落地,各个环节都在加速推进。
从展出产品看,多家企业的eVTOL产品已获得适航认证,无人机产品在AI识别、自主飞行、专业应用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新能源技术在氢能无人机中得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渗透到飞行控制、目标识别、风险评估等环节……
低空经济在城市通勤、物流配送、应急救援、基础设施巡检、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应用潜力。低空经济正从概念走向现实,从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
从展馆内的热闹景象可以看出,低空经济这片蓝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标准的进一步统一,适航认证体系将更加完善,空域管理政策将逐步开放。同时,产业链分工也将更加明确,从整机制造到零部件供应,从运营服务到基础设施建设,各个环节都将形成专业化的市场格局。
封面新闻记者温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