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其在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并终止了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公司的合资伙伴关系。这也意味着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三菱汽车 视觉中国
天眼查数据显示,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已于今年7月2日更名为沈阳国擎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且三菱商事株式会社、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马中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均退出投资人之列,新进北京赛苜科技有限公司为投资人。
三菱汽车与中国汽车市场的渊源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在中日建交后,中国国内便开始进口三菱扶桑卡车;进入80年代,三菱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分公司,并销售第一代帕杰罗。
进入90年代,三菱在华先后成立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沈阳航天三菱)与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东安三菱)两家合资公司,以上公司除为三菱汽车供应发动机外,还曾为众多中国汽车制造商提供发动机,一度占据国产车型三成市场份额,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沈阳航天三菱第500万台发动机下线 视觉中国
此外,三菱还与长丰汽车、北京吉普、东南汽车等中国车企合作生产汽车。在21世纪初,三菱在华的年销量一度突破14万辆,力压本田成为日系车销量冠军,但随着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合资企业的成立,加之21世纪初帕杰罗刹车事故的影响,三菱汽车在中国市场开始逐渐被边缘化。
2012年,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三菱与广汽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广汽三菱,其后在中国市场陆续推出欧蓝德、劲炫等SUV车型,一度获得不错的市场表现。至2018年,其年销量一度恢复至14万辆以上的巅峰水平。然而随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崛起导致市场竞争白热化,加之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加速,广汽三菱的汽车销量也开始逐年下滑。
2022年广州国际车展,是三菱最后一次在华参加A类车展 视觉中国
自2020年以来,广汽三菱的年销量由10万辆以上降至2022年的3万余辆。而广汽三菱在中国推出的最后一款车型,则是平均售价高达20万元、以广汽埃安V为原型的纯电动SUV阿图柯,但也无力挽救三菱在华日益萎靡的市场份额。
无法跟上中国市场节奏三菱汽车只能改变战略,逐步终止合资业务。2019年,三菱率先出售其所持东安三菱15.3%的股份;2021年,三菱退出在东南汽车的股份;2023年初,广汽三菱工厂停止生产,并于同年10月宣布对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后的广汽三菱成为广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并于2024年更名为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
而随着今年7月沈阳航天三菱合资业务的终止,三菱汽车在中国的最后一块商业版图就此宣告落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