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记者 吴立洋
7月24日晚间,DJI大疆创新发布预告,旗下扫地机器人产品ROMO定于8月6日正式发布,也宣告大疆在立项五年后,即将推出首款面向市场的扫地机产品。
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兴品类,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扫地机、洗地机品类渗透率分别约5.5%、3.1%,相较于传统家电产品依然有很大增量空间;2025年上半年,受益于国补刺激,扫地机线上零售额同比+45.5%,洗地机线上零售额同比+41%。
可预期的市场潜力,吸引了诸多新晋玩家进入以扫地机器人为代表的清洁电器赛道,大疆即是其中之一。
据家电网报道,大疆的扫地机项目由董事长汪滔于2020年亲自立项,研发周期已近五年,期间经历了两次延迟发布以及一次推翻重来。
作为中国无人机、运动相机等领域的行业龙头,大疆在视觉SLAM、激光雷达、高扭矩电机技术等领域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这些能力也被认为可以迁移应用至扫地机器人当前重点关注的清洁路径规划、避障、越障等功能需求中。
但也有业内观点指出,相较于无人机在空中相对开阔的三维场景,扫地机面对的地面二维场景在某些方面更为复杂,例如当前市场普遍关注的卫生死角清洁问题,就需要机器在静态空间主动评估与障碍物距离,尽可能延伸清扫范围,这与无人机在动态空间进行飞行避障的应用需求存在差异。
除了研发方面的积累外,大疆的另一大优势在于线下实体门店的广泛布局。目前行业对大疆扫地机器人售价的预估在4000元左右,也符合品牌的中高端定位,而在此价位的扫地机产品中,线下体验往往是促成交易的关键一环。
广发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扫地机器人线上均价3282元,线下均价4710元,实体门店的展示体验效果能够直接带动消费者对中高端产品的购买意愿。而大疆的品牌门店目前遍布中国的主要城市乃至乡镇,形成了覆盖力广泛的销售网络,这很大程度上为其线下市场拓展抹平了渠道门槛。
虽然对于切入清洁电器赛道有着技术、渠道等领域的多重利好,但大疆扫地机器人依然面临多重挑战。
多位扫地机器人领域从业者此前在与南方财经记者交流时提到,扫地机器人市场竞争目前趋近白热化,价格竞争激烈,且研发周期大大降低,过往两到三年一代产品的周期现在已经压缩至一年一代甚至两代,这就对企业研发投入和供应链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
据媒体报道,目前大疆的扫地机产品由第三方代工生产,代工厂是福日电子旗下的广东以诺通讯,其能否依靠代工模式在快节奏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依然是未知数。
今年618期间,一度传出大疆ROMO即将上市销售的消息,部分渠道已有铺货,甚至有京东大疆扫地机器人预售海报在网络传播,但最终这款产品直到618大促结束依然没有上线。如今大疆发布新品预告,也宣告其在避开618的激烈竞争后,正式切入清洁电器赛道,虽然不用直面大促考验,但依然需要证明其能够将无人机领域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复制到新的增量业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