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A股锂矿概念拉升,同花顺板块指数(884286)显示涨幅达8.53%。成分股中,盛新锂能(002240.SZ)、西藏矿业(000762.SZ)、永杉锂业(603399.SH)、天齐锂业(09696.HK)实现10CM涨停。
消息面上,宜春自然资源局要求8座锂云母矿山在9月末前完成编制矿种变更储量核实报告,此外,藏格矿业子公司收到海西州自然资源局要求停止锂资源开发利用的通知。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短期供应扰动发酵对盘面或依然有推动作用,中短期受政策情绪驱动,锂价仍有冲高动能,刺激锂概念上升。
审计整改与环保检查令供需生变
除了藏格矿业之外,国家审计署反馈江西锂资源存在越权办理出让、变更或延续登记手续问题,且多家碳酸锂厂商宣布检修或停产,供给端扰动频发。
事件起源于国家审计署揭露的越权审批问题。据悉,国家审计署在2025年6月发布的《江西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及相关资金审计报告》中指出,宜丰县圳口里-奉新县枧下窝陶瓷土(含锂)矿等8宗涉锂资源矿权存在规避上级审批权限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将含锂矿以“陶瓷土矿”名义办理出让、变更或延续登记手续,导致审批层级被降级(本需国土资源部审批的锂矿被下放至宜春市审批)。
这一操作使得部分锂矿开采项目在未充分评估资源价值和环境影响的情况下获批,存在资源浪费和生态风险。
此外,江西省2025年7月发布的《绿色矿山管理办法》要求,到2028年底80%的中型矿山需达到绿色标准,涉及生态修复、能耗控制等严格指标。部分中小型锂矿企业因难以满足新标准,选择主动退出或缩减产能。
审计整改与环保检查引发市场对锂资源供应稳定性的担忧,叠加藏格锂业停产、宁德时代减产等消息,碳酸锂期货价格在2025年7月出现快速上涨,主力合约LC2509一度突破6.8万元/吨1628。这种情绪驱动的价格波动,反过来促使厂商观望市场,延长停产检修周期以等待更有利的销售时机。
着重低成本与绿色化
业内专家认为,短期内,随着审计整改和环保检查的持续推进,锂矿开采和加工环节的产能释放将受到抑制;中长期来看,行业将向低成本、规模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具备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企业有望在洗牌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节约成本方面,永兴材料采用自有锂云母矿及一体化冶炼工艺,2024年碳酸锂成本约5万元/吨,2025年规划进一步优化至4万元/吨。其成本优势来源于自有化山瓷石矿(储量4.1亿吨,Li₂O≥0.20%),以及沉锂母液回收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还有纯碱、硫酸钾等辅料价格下降推动原材料成本降低。
盐湖股份依托察尔汗盐湖资源,采用吸附法工艺,碳酸锂生产成本较低,维持在每吨3万至4万元区间。2024年,盐湖股份碳酸锂产品毛利率达到50.6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藏格矿业主要利润来自参股巨龙铜业贡献的投资收益,但碳酸锂业务也有一定盈利。2024年,藏格矿业碳酸锂平均售价(含税)为8.5万元/吨,平均销售成本为4.1万元/吨,毛利率为45.44%,成本优势较为明显。
在环保绿色化方面,作为全球锂业龙头,赣锋锂业构建了覆盖“矿山-冶炼-回收”的绿色体系。在阿根廷Marian 盐湖项目中,公司建设120MW光伏发电站并配套储能系统,实现100%清洁能源供应。其ESG表现获得MSCI A级评级,在公司治理、水资源管理等维度领先行业。
盛新锂能子公司盛威锂业通过PAS 2060碳中和认证,成为行业首个“零碳工厂”,依托四川水电资源实现100%绿电使用,并通过电解槽技术升级减少94.74%的间接碳排放。其印尼盛拓项目采用矿石提锂工艺,配套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零排放。海外子公司Max Mind在津巴布韦获得“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发展”国家级奖项。
紫金矿业的西藏拉果错盐湖项目应用全球首创的“钛系吸附+膜耦合”技术,锂回收率从65%提升至85%,生产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20天,同时实现盐湖生态系统内循环。阿根廷3Q盐湖采用“膜分离+电渗析”工艺,碳排放较锂辉石法降低72%,满足欧盟《电池法案》碳足迹要求。公司拥有12家国家级绿色矿山,ISO14001认证覆盖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