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介绍:
芒格说,他和巴菲特早就应该看到为质量付费的优势。喜诗糖果的增长速度虽然缓慢,但稳定可靠,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
芒格说,在美国,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如果将所有财富长期投入三家优秀的国内企业,最终肯定会变得富有。如果是合适的公司,投资者甚至可以将90%的财富集中于一家公司。
本刊特约 姚斌/文
我们第一次读到珍妮特·洛尔的《查理·芒格传》是在2005年。二十年后今天,我们又读到由杨天南先生翻译的《芒格传》“百年纪念版”。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是查理·芒格先生的热烈拥趸,并且视芒格先生为精神导师。今天重读这本书,又激起我们对芒格先生的无限怀念之情。
根据内心评分卡来衡量
1924年1月,查理·芒格先生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1941年,芒格进入密歇根大学数学专业。194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1962年,他与杰克·惠勒创建惠勒-芒格合伙企业,从此进入投资领域。
巴菲特早在1957年就听到了查理·芒格这个名字,但见到芒格是在1959年。当巴菲特第一次见到芒格时,就意识到芒格是那种“独一无二”的人,因为巴菲特在他的身上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品质。芒格的“才智确实令人惊叹”。即便年逾古稀,芒格的记忆力仍然令巴菲特羡慕不已,“这些能力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上天赋予、与生俱来的”。而让巴菲特对芒格更加钦佩的是,“他对如何运用这些能力的选择”。
巴菲特从未见过芒格打算占别人的便宜,也从未见过他越界揽功归己。凡有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时,他总是让巴菲特及其伙伴们得到更好的投资条件。当发生问题时,他总是承担更多的分外责任,而当一帆风顺时,他只接受比分内应得更少的赞誉。在内心深处,芒格总是极为慷慨,从不让自我感性干扰理性。与大多数渴望得到外界认可的人不同,芒格完全根据其内心评分卡来衡量自己,而他的评分标准很严格。巴菲特说,在他多年的商业生涯中,他有过很多愉快的时光,但如果没有芒格,他的人生将大为逊色。“芒格主义”带给他极大的愉悦,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思维方式,所以他更愿意称芒格为一位老师。
芒格在运营惠勒-芒格合伙企业14年中,取得了复合收益24.3%的优异业绩,而道琼斯指数仅仅6.4%。1978年他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副董事长,之后又同时担任每日期刊和威斯科金融的掌舵人。与巴菲特一样,芒格也是白手起家,没有继承任何财富,他的成功完全建立在自己的意志力和商业头脑之上。截至1998年,芒格的身价超过12亿美元。
芒格和本杰明·格雷厄姆在思维过程上有着惊人相似的一面:他们都诚实、现实、极具好奇心、不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正是因为这样,芒格引起了巴菲特的注意。盖可保险的董事长卢·辛普森指出:“我认为芒格比他自己认为的更像格雷厄姆。芒格走的是学术路线,但他对许多不同的事物感兴趣,他的阅读对象可以说是兼收并蓄,范围极广。”
芒格自己坚持认为,“自己的经历算不上是伟大的故事,可能会冗长而乏味。如果要完成一项任务,你必须首先走完全程,不要原地踏步”。他总是尽可能诚实地行事,他说:“你曾经的所作所为,日后将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馈给你自己。”
芒格与巴菲特是一对绝妙的商业搭档,他们互为补充。巴菲特擅长简洁语言、民间故事和寓言,而芒格擅长阐述复杂的概念和详细的关系。巴菲特对穿着不太在意,而芒格是一个衣着简洁的人。芒格的个人生活一直很艰难,有时甚至是悲惨的,他并不像巴菲特那样看起来轻松就能赚到钱。但正如芒格经常说的那样,当你把各种因素正确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得到一个“好上加好”的结果。
将心智倾向于集中投资
还在芒格从事律师职业时,他就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商业的知识。他参与了国际收割机公司和20世纪福克斯公司的业务。他总是能看清现实,认真思考问题,而不只是围绕一个问题转圈。通过工作,他逐渐积累起一些资金,于是开始了股票投资。
芒格曾为一家小型变压器公司提供一些法律服务。于是,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成为芒格的第一个正式合伙人。这家公司后来因为并购一家仪器公司而陷入困境,最后只能通过甩掉那些赔钱的客户,并缩减公司的规模来挽回局面。公司虽然起死回生了,但谈不上出色。不过,芒格最终还是获得了非常可观的投资回报。那时,芒格也开始了自己的商业之旅,并于1960年和1961年逐渐退出这项投资。这段经历对芒格的影响巨大,使得他再也没有回到所谓的技术行业中去。他说:“我已经尝试过一次,发现它有很多问题。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猫一样,有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后,我再也不会坐在滚烫的炉子上,哪怕炉子是冷的,我也不会坐上去。”
芒格开始意识到购买优质企业具有某些优势。他说:“如果你仅仅是图便宜而去购买一家注定会破产、只有在清算时才能赚点钱的公司,这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意思。”他还学会了如何定义一家好企业:“好企业与坏企业之间的区别在于,好企业会一个又一个地做出容易做的决策,而坏企业则会一次又一次地带来令人痛苦的决策。”
芒格和巴菲特都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商界,他们发现商界存在巨大的、可预测的极端非理性模式。这种非理性显然对他们想要做的事情非常重要,但大学里的教授却从未提到它。理解这种非理性并不容易。芒格对人类误判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说并非他的本意,他也曾经排斥过,直至他意识到这种态度让他损失了很多钱,并降低了他在自己所爱的一切上的助力。
1962年,巴菲特买进了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的纺织公司,这就是后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同一年,芒格则在洛杉矶成立了律师事务所和惠勒-芒格合伙企业。三年后的1965年,芒格离开了律师事务所,“摆脱了生活中那些没有价值的元素,构建起他认为有价值的认识”。
作为惠勒-芒格合伙企业的执掌者,芒格和巴菲特的合伙企业结构几乎一样。正如巴菲特所说的,尽管芒格也遵循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但他的投资较传统的价值投资者而言持股更为集中。由于芒格的投资集中在非常少的股票上,因此他的业绩波动性更大,但基于相同的寻找价值洼地的投资方法,他愿意接受业绩的大幅波动。他正是那种全部心智都倾向于集中投资的人,结果也证明的确如此。因为芒格认为自己对风险有更好的洞察和评估,他会说“是的,我愿意这样”。其实,巴菲特也会购买那些不被市场青睐的股票,比如美国运通,因为当一只股票不被市场看好时,他反而认为真正的风险比人们认为的要小。
20世纪60年代,芒格和巴菲特各自管理合伙企业,但他们的投资组合在某种程度上有所重叠。他们共同投资过一家名为多元零售的公司,一起买下蓝筹印花公司的控股权。从1962年到1969年,芒格的合伙企业的年均回报率为37.1%,远远超过了道琼斯指数的表现。但在截至1972年底的前三年,合伙企业的回报率降到了仅为13.9%,勉强超过了道琼斯指数的12.2%。之后,又迎来了1973-1974年的大崩盘。芒格的合伙企业管理的资产净值仅剩下700万美元。到了1975年,合伙企业的投资实现了73.2%的回报。1976年初,芒格清算了合伙企业。
1983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收购了蓝筹印花,合并后两家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6亿美元。在当初不到4000万美元的基础上,创造了数10亿美元的财富,而这个过程涉及的重大决策并不多。芒格认为这证明了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优势:不为行动而行动,而是将极度的耐心与极度的果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从喜诗糖果中得到的投资经验
实际上,芒格在早期做出了非常艰难的决策,其他投资者当时仍属于捡烟蒂的风格。他们一直在廉价的资产上寻找机会,而芒格则帮忙解决了这些问题。真正的转折点来自喜诗糖果公司。当芒格和巴菲特买下喜诗糖果公司后,他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一门优秀的生意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1972年,芒格和巴菲特利用蓝筹印花的浮存金,以2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位于洛杉矶规模不大的喜诗糖果。收购喜诗糖果可以说是芒格和巴菲特最早的合作,也是他们最早的直接收购活动之一。但最重要的是,投资喜诗糖果的经历给芒格和巴菲特上了特殊的一课,使他们的投资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喜诗糖果的座右铭是“质量优先”。芒格指出,追求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喜诗糖果的核心竞争力,公司有许多长期客户和供应商。“你找到那些质量过硬、值得信赖的供应商,是因为他们值得信任,你对自己的客户也是同样的方式。如此一来,你就会成为一个严密的信任网络的一部分,这就是这个世界应有的运作方式。这应该是一个好榜样,更应该是一个国家或一种文明正确的运作方式。”喜诗糖果的存在就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商业哲学的鲜活再现。
喜诗糖果的竞争优势之一在于它是市场领导者。芒格说,在某些行业中,市场会向一家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公司倾斜,这往往导致赢家通吃的现象。规模优势是如此之大,以致当杰克·韦尔奇进入通用电气时,他就说,“我不管那么多,我们要么成为所在领域的第一或第二,要么退出。”“这是一个非常坚决的决定,但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如果你正在考虑使股东的财富最大化。”
当收购喜诗糖果时,芒格和巴菲特的投资风格仍然是买入便宜货。但随着他们不断学习,以及事业的发展,改变是必要的。芒格认为:“你以前可以在粉单市场上四处寻找投资机会,那里是个较少有人涉足的世界,可以找到很多的机会。”但当他们以高于账面价值的价格收购了喜诗糖果,它很成功。相对而言,连锁百货店霍希尔德·科恩是以低于账面价值和清算价值的价格被他们收购的,但却没有成功。这两个案例帮助他们转变了思维方式,即“为更好的企业支付更高的价格”。
当喜诗糖果成为一家卓越、持续盈利的企业时,芒格和巴菲特就意识到,购买一家好的企业,并让它自主运营,比购买一家价格非常便宜但陷在泥潭中苦苦挣扎的企业,并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资金来拯救它要容易得多,也愉快得多。芒格说,他和巴菲特早就应该看到为质量付费的优势。喜诗糖果的增长速度虽然缓慢,但稳定可靠,最重要的是它不需要额外的资本投入。
巴菲特后来指出,如果我们没有买下喜诗糖果,就不会在日后购买可口可乐的股份,所以要感谢喜诗糖果给我们带来的120亿美元。“我们有幸买下了整家公司,这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我投资过一家风车公司,芒格没有参与这笔投资。我还投资过二流百货店、水泵公司、纺织公司……”他在这些投资上遇到的麻烦,几乎和当年的风车公司一样。
芒格表示:“我们从喜诗糖果学到了很多,你的思考和操作方式必须包含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观。这些经验让我们更明智地在其他地方投资,并且做出很多更好的决策。因此,我们从与喜诗糖果的关系中获益匪浅。”
我们会从中学到什么?正如芒格所说的,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因为你没有时间去亲自犯所有的错。
基本价值概念永不过时
对于巴菲特而言,芒格与本杰明·格雷厄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人都非常欣赏本杰明·富兰克林,都对文学、科学和伟大思想家的哲学兴趣浓厚,都喜欢引经据典,都以正直、客观和现实主义的执着而闻名。格雷厄姆经常告诉他的学生,要想在华尔街取得成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正确地思考,第二是独立地思考。芒格也强调独立的思考,他说:“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他人,通常的表现形式是为专家的建议付费,那么当超出自己狭窄有限的认知领域时,你将遭受灭顶之灾。”
然而,芒格对格雷厄姆并没有像巴菲特那样特别喜爱和敬佩。他对格雷厄姆的一些投资原则不感兴趣,并认为“其中很多都是愚蠢的,因为这套原则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事实”。这个“事实”就是“盲点”——对某些企业值得支付高额溢价的事实认识不足。但是,对于格雷厄姆最基本的底层逻辑,芒格还是赞同的,并且从一开始就将其纳入他的成功方程式当中。“以内在价值而非价格作为投资参考,我认为这种基本的价值概念对个人投资者来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
财经作家卡罗尔·卢米斯指出, 当芒格遇到巴菲特时,他已经对好企业和坏企业之间的差距形成坚定的观点。他不受所谓“便宜货”桎梏的影响,而是不断强调优秀企业的价值。对此巴菲特表示赞同:“购买便宜货是格雷厄姆教给我的投资方法,但芒格帮我开拓了新思路。这是芒格对我的真正影响,让我从格雷厄姆的狭隘观点中走出来。继续前进需要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芒格就是那股思维的推动力,他拓宽了我的视野。”“如果我只听格雷厄姆的话,今天的身价肯定会低很多。”尽管巴菲特做出这样的表态,但他还是将格雷厄姆的洞见与芒格的思想结合起来。他说:“我对以合适的价格购买一家出色的企业怀有浓厚的兴趣。”
每当伯克希尔-哈撒韦和威斯科金融召开股东大会时,一个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你是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者的?”
对此,芒格回答说,首先,每个人都必须考虑自己的边际效率,并考虑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如果损失会让你感到痛苦——而且有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你应该明智地选择一种保守的投资方式,这样可以拯救你的一生。所以你必须根据自己的本性和才能调整自己的策略。“我不认为我能给你一个普遍适用的投资策略”。
其次,“我认为,我从优秀商业杂志中学到的东西比从其他任何地方都多,这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式。从一期到另一期,从一本到另一本,你可以获得大量的商业经验,因为这些内容涵盖各种各样的生意。如果你养成了将所阅读的内容与潜在的想法联系起来的心理习惯,你就会逐渐积累起一些关于投资的智慧。我认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投资者。我想还没有一本书能达到这些效果。”
一个人的阅读不应该是随机的,“你必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寻找这些信息,而不需要像培根说的那样,用研究科学的方法去阅读年报……你必须从一些与现实有关的概念开始,然后去看看你所看到的能否得到验证”。一般来说,如果你看到一家优秀企业,你应该问“这种好日子能持续多久?”“我只知道有一种方法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现在这种结果,然后找出能够阻止这种结果出现的力量。”
这种思维方法帮助芒格和巴菲特发现了一家家拥有特许经营权的公司,即所谓的“护城河”。这些公司拥有如此强大的品牌,以致它们似乎无往而不胜,可口可乐一直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尽管它遭遇了一次次的无情挑战。一旦你清楚一家公司的价值,那么接下来应该决定用多少钱买下这家公司是值得的,无论是将整家公司买下来,还是像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一样,只是在股票市场上购买公司的一部分股票。虽然很少公司能永远存在,但所有的公司都应该能存续很长时间。企业应该有更多的能力来缓冲来自竞争、衰退、石油危机或其他不利因素的打击,而过度的杠杆和负债使得公司特别容易受到这类风暴的影响。
芒格说,在美国,一个人或一个机构如果将所有财富长期投入三家优秀的国内企业,最终肯定会变得富有。如果是合适的公司,投资者甚至可以将90%的财富集中于一家公司。“事实上,我希望我的家人使用这种方法。据我所知,到目前为止,伍德拉夫基金会的做法被证明是非常明智且成功的,将大约90%的资金集中于创始人所持有的可口可乐股票。”我们认为,这或许是芒格给聪明投资者的最独特建议。
(作者系资深投资人士)
本文刊于07月19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