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电动自行车相关标准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新版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及近日发布的《关于强化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 加快新产品供应的意见》有关情况。
新国标修改完善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在生产环节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在销售环节,实施时间为今年12月1日。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即将实施,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将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提升行业集中度,加速小企业出清。同时,新国标也会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实用性和智能化,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将刺激需求增长,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新国标在今年早些时候已正式公告,行业内各厂家此前已做了充分准备,包括符合新国标产品的研发、生产筹备以及新旧国标的切换工作。新国标对车辆和电池的安全要求更高、更严格,这意味着厂家需要额外投入资源完成相关切换。这一变化将加速尾部厂商的淘汰,推动供给端优化,从而有利于头部企业的发展。”九号公司董事会秘书徐鹏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新国标即将实施
距离9月1日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在生产端正式实施,仅剩1个月左右的时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标准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将在多个环节同步推进。在生产环节,企业需要按照新标准要求进行研发和车型设计,对配套的原材料、零部件进行相应调整,部分企业还需要进行生产线的改造升级。在检测认证环节,指定机构要按照新标准要求设计新的检测认证流程、购置设备、申请CMA资质(即检验检测机构认定资质)、更新实施细则等。
何亚琼介绍,在流通销售环节,企业需要建立新的营销体系、定价策略,并做好与以旧换新政策的有效衔接。在登记上牌环节,也要做出合理安排,通过规范办理登记,与新标准实施同步推进。
此次实施的新国标将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备受市场关注。相比旧标准,何亚琼介绍,由工信部牵头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修改完善了近200个重要指标条目。其中,在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方面,通过优化电动自行车防火阻燃技术指标,塑料重量占比限制在整车重量的5.5%以下,能够起到延缓火灾蔓延速度、降低燃烧强度以及减少火灾发生时有毒气体释放量的效果。在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方面,通过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确保车辆无法超速行驶,同时增加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爬坡等特殊工况。
同时,在有效防范非法改装方面,通过完善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增加互认协同功能,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在提升车辆整体安全性能方面,通过增加对蓄电池状态等关键安全信息的动态监测要求,在铭牌、产品合格证上明确标注建议使用年限等,便于消费者及时识别异常情况并加以处理等。在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方面,通过将铅蓄电池车型整车重量限值由55公斤调整至63公斤,续航里程可以达到60至70公里,减少充电频次,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提高供给端标准
实际上,早在今年1月,就有官方消息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安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将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
业内普遍认为,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质量、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新国标主要带来四大变化,其一,显著提升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性;其二,强化电动自行车生产的技术规范;其三,提高市场集中度,压缩不符合要求的产品生存空间;其四,为消费者提供更灵活多样的选择,例如取消脚踏板装置、放宽整车限重等。
信达证券分析指出,新国标提高了供给端标准,符合条件的企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在新国标要求下,车辆在整车质量、电池、智能化等方面的升级有望推升产品单价:“使用铅蓄电池的电动自行车限重提高,意味着电池规格有望升级;塑料总质量占比限制在5.5%以下,将推动金属材质使用比例提升;新增的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尽管当前非经营性用途可自主选择是否加装,但长期来看,智能化是电动两轮车行业重要的产品升级方向,有望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徐鹏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主要对产品特性及规格作出了一系列限制与调整,例如最高时速严格限定在25公里/小时以内,同时对车辆外观的塑料件也提出了相应限制要求等。对此,行业内各厂家此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符合新国标的产品研发、生产筹备及新旧国标的切换工作。
在新国标背景下,行业变化与消费趋势备受关注,而新国标的落地更推动了两轮车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爱玛电动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新国标的实施给行业带来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调整,对电动车的安全性能、环保指标及智能化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取消脚踏功能、增加后视镜配置等;同时,整车重量的调整,使铅酸电池产品的续航能力得以提升。在当前环境下,行业发展呈现智能化与绿色制造双轮驱动的态势,正推动行业向智能、低碳方向升级;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功能化与场景化的需求日益凸显,企业在产品研发中需更精准地细分市场、精准投入。
小牛电动方面则向记者表示,一方面,行业整体呈现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趋势,智能化已成为两轮电动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从基础的 GPS 定位、无钥匙启动、车辆健康监测,到融入 AI 算法实现的智能互联、智能辅助驾驶等高阶功能,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另一方面,行业产品呈现高端化与个性化趋势,消费者对两轮电动车的需求正从单一的出行工具向个性化、高端化转变。
投资机会受关注
新国标下,不少头部公司已在积极布局。
“从公司层面来看,调整主要涉及产品设计与供应链两端。随着新国标实施日期临近,我们将陆续发布符合新国标的产品。由于我们原有产品在品质和用料上本就采用高标准,且品质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此次新旧标准切换并未显著增加成本。生产线的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徐鹏告诉记者。
小牛电动方面告诉记者,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防火阻燃、防篡改设计、北斗定位搭载等提出更高要求。小牛电动将在充分响应国家政策,符合新国标标准的前提下,持续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对车辆的结构和核心零部件进行优化,提高车型品质。目前,小牛已有三大系列十余款车型处于认证准备阶段,并提前规划库存策略,确保9月1日后生产和销售符合新国标的产品。
九号公司近期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新国标实施将催生更多创新机遇。公司凭借在外观设计与用户需求洞察方面的优势,未来产品将着重打造独特的体验价值与鲜明的产品标签,2026 年规划推出的多款新品值得市场期待。此外,作为行业新进入者,相较于传统品牌,在法规政策调整带来的市场波动中,九号公司库存压力相对较小,能够更灵活地响应市场变化,这为公司在产品创新与差异化竞争中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新国标下,行业变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也备受关注。长江证券指出,新国标正式落地符合市场预期,针对非经营性用途的电动自行车,不再强制加装北斗定位模块,这有利于降低成本和车价,进而提升消费需求。同时,生产过渡期延长,预计2025年电动自行车市场或以 “老车” 销售为主,“新车” 销售或在四季度后逐步起量。叠加以旧换新政策延续,龙头企业弹性值得期待。
责编:彭勃
校对: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