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深交所下令,卷铺盖走人!与证监会缠斗数月,江苏一家人迎来终章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壹只灰鸽子 时间:2025-07-24 22:13:15

深交所一纸令下,紫天科技退市!这场资本闹剧终于落幕。

最近,A股市场又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闹剧。上市公司*ST紫天(原紫天科技)因财务造假被深交所强制退市,实控人姚海燕、郑岚一家更是因对抗证监会调查而成为舆论焦点。

这场持续一年多的风波,不仅暴露了公司内部的严重问题,也让3万多名无辜股民成了最大受害者。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紫天科技从“辉煌”到崩塌的全过程。



一场有蓄谋的财务造假

紫天科技的退市,直接原因是连续两年的财务造假。

根据证监会调查,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虚增营收高达25亿元,占这两年披露营收总额的63%。

换句话说,超过一半的营收都是“纸上谈兵”。按照退市新规,这种规模的造假行为足以触发强制退市机制,紫天科技自然难逃一劫。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实控人一家的态度。

面对证监会的调查,姚海燕、郑岚一家不仅不配合,反而玩起了“躲猫猫”。

起初,他们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见面,后来又拒绝提供财务资料,甚至一度让证监会扑空。

直到公安机关介入,这家人这才慌了神,不得不低头认罪。这种公然对抗监管的行为,在A股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彻底断送了公司的退路。

从“液压机龙头”到“广告公司”:紫天科技的魔幻转型

紫天科技的前身是南通锻压,号称“中国三大液压机龙头”之一。

2011年上市时,公司凭借这一名头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然而,上市后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第二年营收暴跌,利润腰斩;第三年直接亏损。

创始人郭庆见势不妙,在2016年套现16亿元离场,接盘的正是姚海燕和郑岚一家。

这对姑嫂原本是靠房地产发家的,收购南通锻压本意是借壳上市。没想到,刚接手就赶上房地产行业暴雷,于是她们决定转型互联网广告。



2017年至2019年,公司斥资数亿收购了几家广告公司,并更名为紫天科技。

2020年,液压机业务被剥离,接盘的竟是原实控人郭庆。这一来一回,郭庆净赚10多亿,而紫天科技则彻底变成了一家广告代理公司。

家族式管理埋下祸根

紫天科技的实控人一家堪称“家族企业”的典型。

姚海燕和郑岚分别担任公司的重要职位,而她们的子女更是全面掌控了核心岗位。

郑岚的儿子姚小欣是董事长,姚海燕的儿子李想担任财务总监,侄女李琳则是总经理。这种“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为后来的财务造假和对抗监管埋下了隐患。

互联网广告行业本就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竞争激烈,利润微薄。

紫天科技为了抢占市场,不惜采用赊账的方式拉客户,导致应收账款从2017年的3亿飙升至2021年的14亿。

账面上的营收增长看似光鲜,实则暗藏巨大风险。到了2022年,公司资金链紧张,为了维持“增长”假象,只能铤而走险,走上财务造假的不归路。

对抗证监会:一场注定失败的闹剧

2023年,紫天科技的年报被证监会抽中现场检查。实控人一家深知造假行为一旦曝光,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于是决定硬扛到底。

他们先是玩失踪,拒绝提供材料;后来干脆对证监会的通知置之不理。

这种“鸵鸟心态”最终引来了公安机关的介入。在刑事侦查的压力下,姚郑一家才不得不配合调查,财务造假的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



然而,这一切都为时已晚。退市的结局无法改变,而实控人一家也将面临法律的严惩。更令人唏嘘的是,那些信任公司、持有股票的普通投资者,成了这场闹剧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紫天科技的退市,不仅是一家公司的失败,更是对A股市场的一次警示。

从IPO时的突击入股,到上市后的业绩变脸,再到后来的财务造假和对抗监管,这一系列操作暴露了公司治理的严重缺陷。

而实控人一家的嚣张态度,更是让人看到了资本市场的某些乱象。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紫天科技的案例无疑是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在投资时,不仅要关注公司的业务和财报,更要警惕那些家族式管理、业绩波动异常的企业。毕竟,资本市场没有侥幸,只有合规经营才能走得更远。

这场闹剧终于落幕,但留给市场的思考却远未结束。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