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仁荣的资本版图要再下一城?
作者|刘俊群
编辑|刘钦文
千亿市值半导体巨头要IPO了!
近日,全球前十大Fabless(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先驱豪威集团递表港交所,拟冲刺IPO。
说到豪威集团(603501.SH),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高端智能手机的幕后英雄”,毕竟它的图像传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小米、华为等顶级手机品牌的旗舰产品中。
图源:罐头图库
豪威集团是“中国芯片首富”虞仁荣收购而来的公司,虞仁荣作为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人物,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大胆的投资决策一路逆袭,缔造了财富神话。在2025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他以61亿美元财富位列第569位。
其控股的新恒汇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在创业板IPO过会成功,加上此前豪威集团(前称“韦尔股份”)在A股成功上市,若此次豪威集团顺利IPO,将是其第三次推动企业实现上市。
截至2025年7月24日,豪威集团股价报收于125.79元/股,市值达1531.1亿元。
年入超257亿元
千亿巨头布局“A+H”
在智能手机的“幕后英雄”中,CMOS图像传感器(CIS)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让我们每次拍照都能捕捉到生动的画面。
过去,这一领域几乎由三星和索尼两大巨头主宰,然而,近年来,一家“隐藏大佬”国产CIS公司——豪威半导体(上海)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豪威”),正悄然崛起。
豪威的故事可追溯到1995年。当时,它在硅谷的创立,几乎是带着“硅谷传奇”的光环开始的。
仅仅两年时间,豪威便推出了全球首颗单芯片彩色CIS,五年内便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全球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先锋。那个时代,豪威一度成为苹果iPhone3GS和iPhone4的供应商。
图源:罐头图库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三星和索尼的技术不断升级,豪威技术逐渐被赶超,甚至被苹果从供应链中剔除。
之后,豪威经历了退市、私有化的波动,直到2019年被韦尔股份收购,并于2025年更名为“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豪威集团”)。从此,豪威集团迎来了它的新生。
据《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豪威集团的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营收分别为200.4亿元、209.84亿元和257.07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9.51亿元、5.44亿元和32.79亿元。
图源:罐头图库
如今,豪威集团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CIS供应商,2024年市场份额高达10.5%。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豪威集团是全球前十大Fabless半导体公司之一。
豪威的成功,并非偶然。公司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半导体设计业务,2022年-2024年,该业务给公司带来的收入分别为164.07亿元、179.4亿元和216.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1.9%、85.5%和84.2%。
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大产品线: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解决方案及模拟解决方案,其中,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占总营收6成以上。
像小米15、华为P70Pro这些旗舰机型的主摄上,都搭载了豪威集团的OV50H传感器。
目前看,豪威的客户群体遍布全球,从智能手机OEM、汽车制造商到医疗设备公司、安防设备制造商等多个领域都有它的身影。
图源:罐头图库
豪威集团绝大多数收入来自海外,同期,豪威集团来自中国大陆的营收占比为16.7%、13.9%和15%,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83.3%、86.1%和85%。
据《招股书》显示,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其同期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5.2%、55.9%、51%。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大客户占比过高,一方面说明该公司的产品与技术获得了客户的较高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但是同时也表明公司存在市场集中度过高的风险,对于公司平稳发展而言属于不利因素,可能也会引发IPO审核的重点关注。
对于此次赴港IPO,公司也在公告中明确提到,赴港上市是为了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发展。
创始人为“中国芯片首富”
身家达437亿元
这一千亿市值巨头的背后,是被称为 “中国芯片首富” 的虞仁荣。
在中国的芯片圈,他可是响当当的“大佬”。他最初创办的韦尔股份,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图像传感器厂商,并且在2022年,他凭借着950亿元的财富,成功登上了《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32位,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芯片首富”。
在2025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上,他以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7亿元)财富位列第569位。
虞仁荣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他1966年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宁波家庭。从小家境贫寒,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于是他努力读书,最终凭借着优秀的成绩考入了镇海中学,随后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毕业后,虞仁荣于1990年进入浪潮集团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浪潮是国内顶尖的IT企业,曾研发了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这段经历为他后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图源:罐头图库
1992年,虞仁荣跳槽到了香港龙跃电子,担任北京办事处经理,专门负责电子元器件的代理工作,在这里,虞仁荣一干就是6年。
2000年,他离职创业,在北京创办了华清兴昌科贸有限公司,专注电子元器件的贸易代理。公司很快成为北京最大的电子元器件经销商,年利润高达1000万美元。
然而,虞仁荣并不满足于做经销商。他觉得“做经销商只能喝口汤,要想吃肉,必须搞自主研发。”
2007年,他果断从经销商身份转型,创办了韦尔股份(603501.SH),开始进军半导体领域,专注于电源管理芯片等半导体产品。韦尔股份逐渐崭露头角,并于2017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随后,虞仁荣通过并购加速扩张,布局多个热门赛道,包括超越视觉、汽车半导体、电源管理、可穿戴设备等。
2016年,韦尔股份上市前,虞仁荣通过5000万元获得青岛学而民和投资中心约10%的股份。
图源:罐头图库
2017年,虞仁荣领导韦尔股份收购了此次IPO的豪威科技100%股份。2020年,韦尔股份出资1.3亿元收购了Synaptics在亚洲的触控显示业务,同时通过旗下子公司出资250万元投资上海韦豪创芯,布局可穿戴设备、汽车半导体等领域。
2020年,虞仁荣加大投资力度,认缴2.16亿元参与平潭冯源绘芯股权投资,随后又分别出资8000万元、9000万元认购平潭冯源聚芯与光信冯源同芯基金各12.7%和30%的股份。
2022年,韦尔股份花费2.33亿元收购珠海的思睿博半导体,并通过绍兴韦豪参与设立多个基金,进行产业投资和并购。包括2022年6月,韦尔股份与全资子公司绍兴韦豪联合投资了上海道禾产新私募基金和宁波甬欣韦豪三期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两者募资规模分别为10.02亿元和10亿元。
其中,韦尔股份在道禾基金中认缴5亿元,持股49.9%;在甬欣韦豪基金中,绍兴韦豪认缴1.98亿元,持股19.8%。
2023年5月,虞仁荣联手广立微、北京君正等公司,发起设立合肥冯源仁芯投资合伙企业。2024年底,韦尔股份通过绍兴韦豪出资6.93亿元,设立了35亿元规模的泛半导体产业基金,目的是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豪威集团即将赴港上市,虞仁荣的“芯片帝国”有望得到再次扩展。你看好虞仁荣的又一次IPO吗?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