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编程(Vibe Coding)、规约编程(Specification-Oriented Coding))……2025年的AI编程赛道,真是充满魔幻色彩!
这一年,不仅出现了很多新概念,各种应用工具也在加快部署:从GitHub Copilot到Cursor,再到Claude Code、亚马逊云科技的Kiro,这些来自国际舞台上的AI编程工具已经“卷出天际”,不仅在卷AI写代码,还在卷AI审查代码以及AI自己优化代码的能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腾讯云CodeBuddy似乎已经很难再构成独特的竞争壁垒,但CodeBuddy IDE的推出,让我们看到中国AI编程工具的无限可能。
腾讯的AI IDE来了!
7月22日,腾讯云宣布CodeBuddy IDE公开内测,这是首个实现“产品-设计-研发部署”全流程AI一体化的开发工作台。
简单理解,CodeBuddy IDE让开发者有了自己的智能中台,对“小白开发者”也比较友好。不像之前的插件版 CodeBuddy,只有专业开发者通过VSCode、JetBrains这种专有的IDE集成开发环境才能使用。
更重要的是,CodeBuddy IDE在代码生成方面的能力更突出,可以一键搞定产品规划、设计、研发和部署多个环节,让软件开发效率大幅提升。
假如,你想设计一个电商页面,在传统开发方式下,你要先有一个页面规划,然后再找人设计、写代码、切页面,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天才能完成。如果你用CodeBuddy IDE进行开发,只需要在对话窗口输入一行文字表述,10分钟之后就能生出初版,然后再经过简单的优化、调整、部署,整个过程不超过2个小时,用户无需写一行代码,真正实现了对话即编程。即便是不会写代码的业务人员,也快速实现自己的创意。可以想象,有了CodeBuddy IDE,“人人都是开发者”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问题是,CodeBuddy IDE为什么如此“强悍”呢?腾讯AI IED不断进化背后的源动力到底是什么?答案其实不难寻找!
流畅、丝滑体验背后的技术秘籍
要想让AI编程更强大,首先考验的是大模型能力,CodeBuddy IDE背后的大模型不仅支持腾讯混元、DeepSeek等,其国际版还整合了Claude、GPT、Gemini等顶尖AI模型。
有意思的是,鹅厂此次公开内测的是国际版CodeBuddy IDE,国内版测试也已经排上日程。这说明,CodeBuddy IDE是站在国际视角带来AI编程能力的跃迁,CodeBuddy IDE的产品能力不逊于全球顶尖玩家,未来将与更多优秀产品同台竞技。
除了大模型能力,CodeBuddy IDE还与软件开发过程中所需要的众多能力集成,包括提供Craft开发智能体、AI对话、代码补全、单元测试、智能评审、知识库、工程理解、MCP Server等,同时覆盖超200个编程语言及框架和数十款主流IDE,可帮开发者或者开发团队解决任何技术难题,提升编码效率和代码质量。
CodeBuddy IDE之所以能覆盖到软件开发的全生命周期,是因为平台背后有四大智能体共同协作,打破了角色壁垒和工具孤岛的问题。具体包括:1)Plan Agent,可解决需求结构化的难题;2)Design Agent,实现设计生产化;3)Coding Agent,满足复杂任务工程化需求;4)Deploy Agent,可实现交付简单化。
在产品设计阶段,可以通过上传草图或一句话生成可交互的网页,并通过自然语言实现局部修改;在研发阶段,CodeBuddy IDE内置了在线设计工具Figma,可以将设计稿一键转成代码;部署阶段,CodeBuddy IDE 内置腾讯云开发Cloudbase与Supabase后端服务,自动配置权限、数据库等服务,并支持通过CloudStudio部署到远端,生成立即分享应用链接。
一键搞定“产设研”,一人可抵三个团队,正是这种覆盖产品、设计、前后端和云部署的综合AI能力,让开发者可以在说话、聊天之间就能快速构建应用。
AI全栈工程师将全面上岗
随着从基础代码补全到全生命周期开发的AI编码工具涌现,编程行业正在经历快速变革。
借鉴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如果把AI编程工具按照5个级别来划分: L1 :文件级代码生成;L2:任务级自动化;L3:项目级自动化 ;L4 :Al软件工程师; L5:AI开发团队 。到2027年就会达到L5,AI在编码中的作用将从语法辅助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从CodeBuddy IDE的表现来看,国内AI编程能力正在加快进化。腾讯目前在做的事情是,基于CodeBuddy加速L4级(AI工程师)多智能体协作的开发落地。未来,软件工程开发方式将发生新的变化,以人+AI开发团队(Developer+Team Member)构成的新的研发协作模式,将成为常态。
不难理解,有了一个CodeBuddy IDE,就等于有了一个AI全栈工程师。CodeBuddy IDE成为一款独立的AI IDE产品之后,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级软件开发需求,为产设研多种角色提供一体化AI协作环境,满足更多独立开发者的需求。
只是,致力于AI编程赛道的企业不少,为何只有腾讯的CodeBuddy IDE能“快速出圈”呢?有句话叫做“隔行如隔山”!好的软件应用,不应该是“拿着锤子找钉子”,而是用户需求孕育出来的结果。CodeBuddy IDE之所以更懂软件开发场景,是因为企业本身就有混元、微信、QQ、腾讯会议等重要业务场景,这些场景需要借助更强大开发能力来支持。所以,CodeBuddy IDE不是一个实验室产物,而是“鹅厂”一直都在吃自己的“鹅粮”。
如今,AI编程工具已经在腾讯内外部大量使用。在腾讯,CodeBuddy的活跃用户达到90%;AI代码生成占比达到43%;人均编码时间缩短40%;人均BUG率降低31.5%。这还是从代码补全的角度的进行的统计,实际覆盖率会更高。在企业外部的用户侧,CodeBuddy已经覆盖金融、消费电子、游戏等各行各业。
结语:
未来已来,AI不再只是辅助工具,而是开发流程中的核心角色。从代码生成到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单点辅助到多智能体协作,AI正在从“助手”走向“工程师”,甚至“团队”。CodeBuddy IDE的背后,是腾讯对技术深度打磨的坚持,是对真实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更是对开发者体验的极致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