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中产新刚需:六座车爆发背后的“座位平权”革命|汽车观察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陆辰风 封面新闻 时间:2025-07-25 00:19:58

7月以来,蔚来乐道L90、问界M8纯电、特斯拉六座Model YL等多款六座新能源车型密集官宣上市计划,吉利银河M9、奇瑞风云T11等紧随其后,与已上市的领克09、深蓝S07共同掀起新能源“六座冲击波”。这场井喷并非偶然,而是技术平权与消费觉醒共同推动的“空间自由权”争夺战。


六座车的爆发难以简单归因于家庭结构变化。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率短暂微涨,2024年已跌破千万大关。用户调研显示,60%潜客为多孩家庭,30%源于商务需求,但核心驱动力是消费能力的质变——用户不再只为“坐更多人买单,而是为“坐得更自由”付费。


新能源技术彻底重构了空间规则,扫清了燃油车时代的障碍。电池平铺底盘取消传动轴,轴距得以延长;电机高功率输出弥补大车笨重短板;电驱成本仅为燃油车1/5,空间扩容无负担;更关键的是政策红利,六座与五座同享6年免检、高速免费通行权,优势远超七座车型。


技术突破催生空间价值认知革命。即便90%为单人用车,用户仍愿为第三排买单——它是可随时启用的“私人领地”,独处、置物或小憩皆可。数字化车控更赋予全场景能力:CDC空悬+全域智控消除“坐船感”,地形感知系统让大尺寸SUV获轿车般灵活性。在25万级市场,六座已成“中产新刚需”,“拥有但不使用”的权利本身即是消费升级。

六座井喷的本质,是新能源技术撕开供给侧裂缝,消费升级将其扩为需求洪流。当“座位平权”取代“载客量”成为核心购车要素,中国汽车产业正从“功能满足”迈向“体验定义”的新战场。

封面新闻记者 李思静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