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
2025年盛夏,一个叫房主任(原名樊春丽)的50岁农村妇女站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的舞台上,用信息中心主任柯基丈夫的荒诞梗,将30年婚姻里的家暴、病痛、女性困境解构成让全网笑着笑着就哭了的表演。一场10分钟的脱口秀,像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部分边缘女性群体集体困境的横截面。
房主任的爆火,清晰地勾勒出边缘群体如何借助内容叙事争夺话语权的故事,成为撬动社会议题的杠杆。而在房主任之前,我们陆续看到56岁一人踩下油门、自驾游逃离AA制婚姻的苏敏阿姨,60岁站上脱口秀舞台的黄大妈。当边缘群体困境议题被脱口秀、流量算法推到聚光灯下,我们想追问的是:边缘群体如何被看见?隐藏在笑声里的社会议题,如何从被讨论到被改变?
着陆Touchbase试图从房主任的案例切入,剖析当代内容叙事的逻辑与力量,并探寻:在面对如何让小人物的声音持续回响、推动文明社会更新的议题时,ESG叙事该学习什么。
01 为什么是房主任?
绝经和退休不会一起来绝经和出道一块来房主任以一句自嘲开场,瞬间引爆全场笑声。观众们那时尚未察觉,这笑声,竟是打开泪水的阀门。
能击中社会痛点的议题往往最具爆发力。然而在精英们构建的得体话语体系里,许多困境与痛苦被遮蔽,身处其中的人也未必有勇气拿起话筒、打破沉默。近年来脱口秀的兴起,开辟了另一种出圈的可能冒犯的艺术。它将那些在精英圈层不便言说的议题拉入公共视野,思想碰撞的火花由此迸发,更多缺乏精英话语的小人物,开始争夺话语权。
提炼一下房主任的脱口秀内容:父母包办婚姻,安排身高155cm的柯基丈夫,新婚不到一月便遭家暴回娘家,却被父母埋怨咋不养好再来。离婚念头升起时,父母的封建言论则掐灭了本可重生的火苗这是原生家庭的血淋淋真相。
原生家庭的不幸,是19岁时樊春丽走入婚姻的推手。曾以为的救赎,却是更深的深渊。前夫无所事事,在外另有女人,结婚后她不仅要照顾曾家暴过她且现在瘫痪的前公公,还要靠做环卫工挣的2000元工资独自抚养两个孩子,甚至得拿出一半补贴前夫的水果摊租金。这样的日子,她熬了30年这是无数女性深陷的婚姻困境。
封建的原生家庭、吸血的婚姻困境,是部分女性群体所面临境遇的集体投射。
为什么人们看房主任边哭边笑?
当幽默制造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大脑同时处理可笑与可悲信息时,情绪系统因过载而崩解为泪。喜剧的基因里本就刻着苦难的纹路。当悲剧裹上糖衣,苦涩更显刺骨,段子越好笑,现实越残酷。
喜剧其实也在打破安全距离藩篱。人间悲欢不通,在信息过载、情绪疲惫的时代,单纯的苦难叙事更难以触动人心。而喜剧的安全距离,能够彻底卸下精英中产们的情感防御,将岁月角落里那些蒙了灰的痛楚、虚假全部揭露。如同用糖衣包裹的苦药,等察觉时苦涩已渗入骨髓。
破除观众情感防御后,房主任的表演精准地撕开了层层伪装:
她最先撕开了家族荣耀的假面,将所谓的家丑拉到公众语境,矛头直射父权制度下家族荣誉对女性血肉的吞噬。
接着,又打破农村妇女忍耐的道德牌坊。30年照顾前公公、前夫、养家糊口、任劳任怨的枷锁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鼓足勇气挣脱原有婚姻枷锁,带着两个孩子净身出户,脱口秀出道,并在这个夏天登上大荧幕,实现重生,也大大戳破老夫老妻凑合着过农村女性离婚经济忧虑等谎言。
而在赛后总结中,房主任说:如果有一天女儿回家说‘妈,他’,我说,离!妈说脱口秀给你托底,全场观众沸腾年轻女性哭,是因自己未能帮母亲挣脱枷锁;中年女性哭:因自己曾是不敢喊离的女儿。
图源网络
房主任的采访片段 图源 | 三联生活周刊
房主任在这个过程实现了自我疗愈和心理重建,我不恨那个男人了,带着一种悲悯的心态和生活和解从老板身上学会失败的时候怎么站起来,这些言论标志着一种强大心理资本正在构建。如果没有这一层构建,房主任不可能做到净身出户,说出生命是体验之类的话。所以,构建足够强大的心理资本尤其重要,这是边缘群体突破内在桎梏的核心。当自我价值感确立,他们不再是生活的被动者,而会成为那个主动拿起自己权益战斗的人。
从房主任的案例来看,边缘群体的进阶路径以及可持续被看见,需要商业、资本与媒介三者协同,构建系统性支持网络。如果没有闭环,这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局限性:商业的聚光灯具有天然的选择性,更易照亮那些自带戏剧冲突、具备娱乐转化潜力的边缘故事,而无数缺乏爆点却同样重要的边缘日常则被留在阴影里。
媒介流量的力量虽大,但也存在边界风险,如将复杂的社会问题简单化,直接滑向性别对立、阶层对立等话题上。而资本获取的道路更是布满荆棘,横亘着巨大的结构性鸿沟。房主任的幸运充满偶然,难以复制。放眼更广,贫困社区的创业者因金融资本匮乏而难以壮大梦想,因教育资源不均导致文化资本先天薄弱的问题比比皆是缺乏制度化、普惠性的资本通道,仍是阻挡在绝大多数边缘个体面前,难以逾越的沉默高墙。
03 从被看见到被改变:社会议题的破壁之路
在ESG的宏大叙事中,社会(S)维度常常是最柔软也最坚韧的一环,它关乎人,关乎公平,关乎那些被主流视线忽视的角落。如何让这些微光被看见、被理解、被赋能,且可持续发光,不仅涉及社会正义,更关乎于商业文明深度和资本向善温度。那么,如果不希望这类声音被熄灭,不希望房主任类IP在互联网上昙花一现,我们能做什么?
我们需要警惕喜剧对现实议题消解严肃性的可能,比如柯基丈夫仅仅只是搞笑梗,现实中的施暴者是不是就会被弱化为滑稽者。不过,当下的脱口秀节目并不止步于悲剧演绎,去年脱口秀演员黑灯谈论自己作为视障人士日常经历的挫折和隐性新生时,随之而来的舆论热议,让残障人士、妇女等群体的权益保障话题登上热搜,让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反对家庭暴力等被全社会关注,让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和在讨论中被更多人知晓,让相关工作因此加以推进。
而如果想延续房主任现象的价值,需构建支持边缘表达的生态系统,例如,能否设立类似素人故事孵化基金,为农村女性提供表达训练营(参考李波俱乐部模式)?品牌是否有可能将边缘群体话语权纳入商业计划,比如开直播间为农妇开设带货专场?政策上,能否推动文化部门与脱口秀厂牌合作,将无障碍设施、反家暴热线等政策信息植入段子?
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真实的故事依然拥有击穿圈层的力量。但要让改变持续发生,让边缘叙事不止于眼泪狂欢和摇旗呐喊,我们需要做的是把话筒传递给更多房主任。毕竟真正的进步,不在于为弱势群体流了多少泪,而在于给予了多少权利和舞台。
参考资料:
Stand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 In Search of Inclusiv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江苏检察网:脱口秀也能成为普法的艺术。
题图来源 | 爱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