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走进华为黑灯工厂:1400台机器人承包生产线,90后工程师年薪曝光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时间:2025-07-25 14:27:50

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座年产1200万台空调的工厂里,竟然连一个工人都没有,你信吗?

没有工人,甚至灯也不用开,机器能够在黑暗中精准运转,产品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稳定下线,这听起来仿佛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它确实正在中国真实地发生着。

2025年,西班牙巴塞罗那。

当2025年全球移动大奖颁奖典礼的主持人宣布「最佳专用网络解决方案奖」和「最佳移动互联经济创新奖」双料得主时,全场目光聚焦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组合:中国联通携手格力、华为联合打造的5G-A智能黑灯工厂。

5G-A智能黑灯工厂荣获GSMA GLOMO“最佳移动互联经济创新奖”

5G-A智能黑灯工厂荣获GSMA GLOMO“最佳移动互联经济创新奖”

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中国在智能制造这一块,不再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的追随者。

什么是真正的「黑灯工厂」。

很多人以为「黑灯工厂」就是关了灯的车间,

错了。

「黑灯工厂」是Dark Factory的直译,也就是智能工厂,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加工、运送、检测流程都是在空无一人的环境中开展的,这可不单单是「节能省电」,而是制造业来个彻底的大变革

在珠海格力的高栏港工厂当中,这里是整个行业里规模最为庞大的5G-A智能无人工厂,AGV自动引导车把各种配件以及制成品搬运到指定的位置,机械臂左右晃动,生产线持续稳定地运转着,不断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生产效率提升86%,年产分体空调1200万台,零缺陷。这就是华为参与打造的「黑灯工厂」交出的答卷。

传统工厂要实现真正的无人化,最大的技术难题在哪里?网络。

以前工业控制系统普遍采用工业以太网或工业总线等局域网络结构,这种架构本来就难以适应跨车间、跨厂区的大规模组网需求。如果采用光纤直接连接的方式,一个车间内若有成千上万个PLC模块,不仅建网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系统的扩展性也较差。

华为的解决方案是:确定性IP网络,

什么叫确定性?就是华为推出的业界首个确定性IP网络解决方案,可以在工业园区的IP网络中提供端到端确定性时延保障,实现生产系统跨园区远程集中监控。

华为确定性IP网络解决方案有三大核心技术:

周期性转发:基于周期性调度机制,严格控制数据包的转发时机

资源预留:保证在任何节点及任意周期,接收到的报文不会超出设备出接口的运载能力

路径规划:保证每条业务都有确定性路径,路径不随网络拓扑实时变化而改变

技术效果有多惊人?端到端时延抖动恒定低于30μs,且与网络节点数量无关。

30微秒是什么概念?人眨一次眼需要300毫秒,30微秒相当于眨眼时间的万分之一。在这种极致的网络精度下,远在600公里外的云化PLC系统可以稳定控制机械臂工作。

从理论到现实:华为「黑灯工厂」的实战成果

数据最有说服力,

在珠海格力高栏港工厂,华为联手中国联通和格力打造的5G-A智能黑灯工厂,通过5G-A网络、RedCap终端及管理平台,实现了设备全连接,物流全智能,质检全覆盖。

在重庆长安汽车和中国联通、华为一起打造的数智工厂正式投入使用,这座全域5G数智AI柔性制造超级工厂,年产量28万辆,成为亚洲最大的「无人工厂」,最快60秒就能下线一辆新车。

更让人震撼的是建设速度:这座工厂将12000多台设备接入生产数字平台,实现了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孪生,拥有800余个智能化设备、1400余个机器人、650余台智能AGV,200余个全自动化工作站。

在能源行业中,华为的确定性IP网络解决方案让PLC主站设备从井下几百米的恶劣环境转移到井上放置,不仅避免了设备损坏,还大大减少了维护成本。

这场变革正在重塑每个人的工作方式。

重庆长安汽车的超级工厂内,1400台机器人仅需60秒便可完成一辆新车的装配,操控这些机器人的90后工程师,年薪可达百万;宝钢的工人不再需要站在1500℃的炼钢炉前,借助5G远程操控系统,即可完成冶炼任务;煤矿工程师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实时掌握井下设备的运行状况——这不仅仅是用机器替代人力,更是将人们从危险且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投身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之中。

更震撼的是中国方案的全球化应用。华为与合作伙伴完成了一个「魔术表演」:在上海的工程师能实时控制600公里外南京的机械臂,4毫秒的延迟让操作就像在同一个车间里一样,这种「隔空取物」的本领带来的能力,就是以后工厂能建在能源便宜的地方,顶尖工程师能在任何城市工作。

写在最后: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

当西班牙颁奖礼的聚光灯投向中国团队之际,黑灯工厂背后的产业升级图景愈发清晰:这并非要消灭工作岗位,而是在创造更安全、更高效、更具价值的新工作,如同汽车取代马车时创造出更多就业那般,智能工厂正在培育AI训练师、数字孪生工程师等年薪百万的新兴职业。

站在智能制造的新起点回望,那些熄灯的车间正在诉说一个真理:未来的竞争不是人与机器的对抗,而是会用智能化工具的人与不会用的人之间的差距。当中国工厂在黑暗中精准运转时,照亮制造业未来的,从来不是头顶的灯光,而是人类智慧的永恒光芒。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