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安井食品港股破发记:当速冻龙头撞上信任冰墙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九州商业观察 时间:2025-07-25 15:57:00
7月4日香港交易所的铜锣余音未散,安井食品的股价曲线却画出一道刺眼的下跌线。这家国内速冻食品龙头以60港元发行价登陆港股,开盘仅一小时便跌破发行价,最终收跌5%报57港元。

九州商业观察

7月4日香港交易所的铜锣余音未散,安井食品的股价曲线却画出一道刺眼的下跌线。这家国内速冻食品龙头以60港元发行价登陆港股,开盘仅一小时便跌破发行价,最终收跌5%报57港元。190亿港元的市值背后,是超六成中小股东曾经投下的反对票,以及预制菜业务失速、海外市场遇冷的重重挑战。

资本市场的冷遇早有预兆。自去年12月公布赴港上市计划以来,安井食品便陷入舆论漩涡。在议案表决现场,虽然整体以70%支持率勉强过关,但持股5%以下的中小股东中,60.51%投出反对票。更耐人寻味的是,今年1月公告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安井A股直接跌停,随后连跌8日累计下挫23%,市场情绪可见一斑。

投资者的疑虑并非空穴来风。翻阅公司账本:2024年安井手握27.8亿元货币资金,经营活动现金流达21亿元,资产负债率长期低于40%。与此同时,公司自2017年A股上市后累计融资超70亿元,控股股东与四位高管却套现逾50亿元。这种融资-减持的循环模式,难免让中小股东担忧港股上市成为新的抽水机。

业绩增速的速冻更令人忧心。过去三年,安井营收增速从31.39%滑落至7.7%,净利润增速更是从61.37%骤降至0.46%。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4.13%,净利润下降10.01%,上市十余年来首次出现双降。曾经引以为傲的第二增长曲线预制菜业务,增速从2022年的111.61%断崖式跌至2024年的10.76%,核心单品小龙虾因产能过剩遭遇价格崩盘。2024年小龙虾批发价从年初70元/公斤腰斩至38元/公斤,直接拖累子公司新宏业净利润缩水86%。

当国内市场增长见顶,安井将破局希望寄托于海外市场。港股募资计划中,70%资金明确投向全球供应链建设。但现实颇为骨感:2025年一季度海外收入仅3980万元,同比下降3.1%,占总营收比例不足1%。在业绩说明会上,经理张清苗将海外遇冷归咎于国际关税贸易摩擦,并强调将重点开拓东南亚市场。不过业内专家指出,东南亚市场对清真认证的严苛要求形成天然屏障目前安井仅个别产品在申请认证,主力生产基地尚未达标。

更深层的问题在渠道端显现。2024年安井新增经销商455家,却有446家退出,净增仅9家,相当于每天流失1.5个合作伙伴。退出者中,三成因销售未达预期被淘汰,近三成主动调整业务方向。这种渠道动荡,折射出速冻食品行业在消费降级下的生存困境。有经销商透露,社区团购等新渠道的9.9元速食包,正在不断挤压传统经销商的利润空间。

资本市场的反应或许更为清醒。在安井港股破发当日,其A股同样下跌1.64%,形成双杀格局。MSCI早在今年2月已将安井剔除中国指数,国际资本的撤离进一步削弱了流动性支撑。香颂资本沈萌点出关键:港股当前由南下资金主导,大量企业集中上市必然稀释资金效应。更何况速冻行业缺乏高成长预期,很难支撑溢价。 面对困局,安井的突围策略聚焦于两条战线。产品端加速迭代,锁鲜装升级至6.0版本,烤肠系列全面进军C端,鱼丸品类依托水产资源强化B/C端协同;资本端则推进收购高端鳕鱼制品企业鼎味泰,试图切入沃尔玛、奥乐齐等精品渠道。但咨询机构创始人詹军豪提醒:海外扩张需直面文化隔阂与合规风险,安井要补的功课远比想象中更多。

上市钟声余韵渐消,安井食品的港股之旅开启在微妙的时刻。当23亿港元融资注入全球化的蓝图,投资者更期待看到:这位速冻巨头能否用实实在在的海外营收,化解圈钱质疑?又能否在资本市场的双重凝视下,找到穿越行业冰河期的真正火种?在火锅料与小龙虾的烟火气之外,安井的国际化故事才刚刚翻开第一章。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