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圣徒已死,商人“传宗”——别向矿泉水索要灵魂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麓山侃财 时间:2025-07-25 16:02:26
这个人设隐含巨大的商业价值,它源于民粹、饭圈与国资的护身符效应。

麓山侃财

网友说,圣徒化企业家,本质是商业文明的返祖现象,也有人说,造神者终将被神像碎片割伤双手。

一语成谶。

应验不要来得太快。

企业家要走下道德神坛

这几天的新闻,宗庆后生前经营起来的形象,迅速发生了逆转。生前被捧为布鞋圣人,宗本人也确实具备表演天赋,配合媒体造神需要,说出所谓的年消费不超5万、办公室不足10㎡之类的话。放在今天来看,这无非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对媒体打造道德榜的一种刻意迎合。

然而,人只要上了神台,就很难自觉的爬下来了,却不料在死后因非婚生子女继承权争议遭遇道德凌迟,被人扫下道德神坛。

非神即魔的舆论审判,实则是将现代企业治理退化为封建的道德叙事,导致企业也被架上道德神坛,企业家沦为祭坛牺牲品。

事实上,对普通民众来说,固然有可能需要道德导师,但更需要就业与饭碗,国家也亟需要税收与技术的进步。如果我们真需要道德宗师的话,翻开五千年历史,每一页都有,即使是牌坊,也是每个地方都有的,观众大可倒头就拜,一路拜过去,腰都不用直起来了。

企业家真正的社会价值在于创就业、创财富、创制度。宗庆后在娃哈哈的一系列开创性举措,使其做出了纳税超800亿、解决数万就业的商业贡献,自然不因其私德瑕疵而贬值;娃哈哈生产线在其百年后持续运转的客观事实,恰证明企业法人独立于企业家肉身而存在,较好的制度筑牢娃哈哈作为现代企业的基底。

商业文明的刻度,从不丈量企业家裤脚的补丁,只铭刻他们为经济基岩浇筑的钢筋混凝土。

道德是锦上花,绝非承重墙。

企业要剥离道德滤镜

消费者把商品当赎罪券,企业把情怀当遮羞布,这种双向道德绑架终将窒息市场经济。

娃哈哈去年因支持民族企业掀起的非理性消费潮,与今年因遗产纠纷遭情绪抵制的荒诞反转,揭示了中国消费市场的认知畸变。一瓶水的价值本该由解渴功效与安全标准决定,却被强加爱国情怀家族伦理等道德枷锁,这只能说明这片土地上的消费者尚未完全进化到商业文明时代中来。

除了消费者个人的停滞不前,更深层危害在于,道德滤镜扭曲了企业进化逻辑。

雷军曾因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被异化为投机圣经,却被公众有意遗忘其后半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顺势而为的说法;重出江湖的黄光裕用旧地图寻找新大陆,致国美越改革越衰败,印证张瑞敏警示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正如经营企业只须向法治靠近,消费者消费产品也只需就产品论事,当消费者为道德溢价买单时,买到的只是自我感动;当企业贩卖情怀时,贩卖的恰是产品力的匮乏,创新力的衰竭。

市场经济的净化器,永远是冷峻的供需法则而非滚烫的道德血液。

消费者要终结道德绑架

消费主义最成功的洗脑,是让人相信购物车里的商品能定义人格价值。此前盛行一时的买某水是爱国,喝什么水是给老美送钱,从而界定谁是爱国者,谁又是汉奸,都是错把商品定义了人格。

幸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启理性觉醒,如在二手平台淘好货、精准凑单省溢价、勾选无需餐具护生态这种该省省该花花的消费哲学,本质是对符号消费的祛魅革命。

或许,我们有望在这类消费者身上看到他们如何挣脱道德的枷锁。

当00后把性价比作为最高信仰,把情绪价值作为合理支出,如愿意为电竞皮肤付费;把意义消费控制在能力范围内,如支持环保但拒绝天价有机菜,实则是用钱包投票重构了商业伦理。

这是尊重企业合法盈利的权利,也是消费者拒绝道德表演的自由。

我们要承认,每一次理性消费都是商业文明的进步。当我们停止向商品索要灵魂救赎,我们才不会将企业抬举到宗教的地位,市场才能真正诞生伟大的产品。

宗庆后用340亿遗产纠纷给我们完成了他最后的商业启蒙教育:血缘可隐秘延续,财富传承必见光于制度;道德可能局部坍塌,企业必筑基于法治之上。

换到宗庆后的视角,他有多段婚姻,有多个子女,为什么不敢公布于众?或是他深知我们的商业环境仍有着深厚的道德期待。

然而,迎合终非正途。要让商业回归商业,如库克承认同性恋不影响苹果的伟大,宗庆后再多娃,也得承认娃哈哈是一家成功的企业。

相形之下,中国商业社会亟需觉醒,即企业家敢拒圣人标签,以制度创新替代道德表演;消费者敢破情怀绑架,以产品力为唯一投票箱;舆论场要敢拆道德祭坛,回归合法即底线,创新即正义的商业本源。

唯有如此,那双踏碎神坛虚影的布鞋,才能踩出市场经济的实路;在那里,没有完人崇拜,只有对契约精神的永恒信仰;没有道德绑架,只有对创造价值的永恒敬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