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量子霸权时代”逼近 科技巨头与投资机构加码押注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智通财经 时间:2025-07-25 16:24:37

智通财经APP获悉,来自全球量子计算领域领军者IonQ的首席执行官尼科洛·德马西在周四接受CNBC“名嘴”吉姆·克莱默采访时强调,量子计算领域的重大突破与变革正在迅速逼近,所谓的“量子霸权时代”即将到来。

所谓的‘量子霸权时代’近在眼前,”德马西在采访中表示。“它将在未来数个季度或者说是短短几年之内迅速到来,这显然令人们感到无比兴奋,因为我们将能够在应用科学的所有领域发挥非常重要的堪称革新意义的作用。”

随着量子硬件比特数和门保真度持续提升,德马西所提到的“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这一概念被用来标记一个重要门槛——量子处理器在某项明确定义的任务上,以经典超级计算机在合理时间内无法企及的速度完成计算。最早由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家 John Preskill 于 2012 年提出,该术语强调的并非任务有用性,而是“量子机器第一次彻底甩开经典机器”这一历史性时刻。

Preskill 在论文及随后的访谈中将“量子霸权”定义为量子设备能够全面展示出“经典无法效仿”的能力,无论该任务是否带来直接应用价值,只要可证明在现有或可预见的经典算法与二进制硬件上无法在可行时间内完成同一任务,即可认为达成霸权。尽管任务本身可能尚无直接商业意义,但是它为后续追求可用、可纠错、可控量子纠缠且具商业价值的“量子优势”奠定了信心与技术基础。因此“量子霸权时代”即指代量子计算设备在未来能够实现精准控制“量子纠缠”且能够实现商业价值。

量子计算系统利用量子力学的特性,比如量子叠加与量子纠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计算范式,理论上能够在某些特定领域极大程度超越传统二进制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根据谷歌去年12月9日的一份声明,Willow量子芯片在基准测试中展示了惊人的性能,能够在不到5分钟内完成一个“标准的基准计算”,而传统超级计算机完成同样的任务需要10^25年。

德马西在采访中表示,IonQ 与美国其他量子计算领军者们:Rigetti Computing、D-Wave Quantum 以及 Quantum Computing, 一同跻身量子计算领域的主要玩家,该公司正在研发全球最先进的量子计算机和量子网络设备。

上述四家美国量子公司并未“同质化竞争”。IonQ 坚持走离子阱量子计算机路线,Rigetti 深耕超导-芯片化可扩展+量子混合云方向;D-Wave 坚守“量子退火”优化,寻求退火-大规模优化抢占产业应用先机,而 Quantum Computing力争借助室温光子-低功耗部署打造差异化。它们共同推动量子生态向“多架构、多场景、多商业模式”演进,形成互补而非单一路径的美国量子版图。

黄仁勋:量子计算正在迎来关键拐点

随着谷歌母公司Alphabet、微软、亚马逊和IBM等美国最大规模科技巨头以及美国政府投入数亿美元研发量子计算机,华尔街金融巨鳄们也对量子计算的兴趣日益浓厚。这项技术旨在利用量子力学解决传统经典计算机无法高效率处理的复杂问题。

在上个月,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对量子计算发表了乐观言论,令投资者尤为兴奋。黄仁勋在当时强调量子计算正“迎来拐点”,并指出实际的量子计算应用落地速度超出他此前的预期。

黄仁勋表示,就像摩尔定律暗示的晶体管指数级增长模式那样,量子计算机可处理的逻辑量子比特数量将沿着每5年增加10倍、每10年增加100倍的路径演进。黄仁勋还表示,英伟达未来将会以多种方式与世界各地的量子计算公司进行深度合作。

被游戏玩家们戏谑称为“皮衣刀客”的黄仁勋在今年1月初曾经表示,“实现有用的“量子计算机可能需要等三十年之久的话语令美股的量子计算概念股集体暴跌,但是这位英伟达创始人兼CEO似乎打从心底看好量子计算的发展前景,欲成为量子计算领军者之一,这也是为什么距离这番话不到一周时间,英伟达官宣GTC大会的首个“量子日”(Quantum Day),并且此后发表的量子相关言论均呈现出积极展望。

同样在1月,美国科技巨头微软也为量子计算“打call”,在官方博客称2025年是“量子就绪之年”,另一科技巨头IBM相比于微软和英伟达布局量子计算的时间较长,但是今年以来可谓加大力度来加码布局量子计算领域,尤其是力争融合量子比特与二进制算力硬件基础设施。

德马西在接受克莱默的采访中还阐述了量子计算在医疗和制药领域可能带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他强调,该公司已与英伟达、亚马逊AWS以及阿斯利康合作开展药物研发相关的基于量子计算的研究项目。他表示,从量子视角观察分子将推动药物发现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德马西表示,IonQ不断参与全球推进量子计算的技术竞争。他表示,该公司在破解广泛使用的极度复杂加密算法RSA的竞赛中扮演重要角色。

“我们相信,我们几乎单枪匹马地代表西方世界与中国等全球量子计算投入资源较大的国家进行竞赛,并且希望成为破解RSA的领跑者,”德马西表示。“当然,一旦那一天到来,所有人都将需要我们的量子网络设备,以确保我们所身处的世界、我们所知的人类文明得以用更高维度的算力系统延续下去。”

量子计算技术虽然仅处于萌芽阶段但发展迅速,华尔街嗅到量子投资机遇

就像IonQ首席执行官所说的那样,预计所谓的“量子霸权时代”可能将在几年内就有可能迅速到来,意味着虽然聚焦于离子阱、量子退火、量子模拟、超导量子比特与拓扑量子等多个细分赛道的量子计算这一最前沿技术虽然仅处于萌芽阶段但发展迅速。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经掌舵的华尔街顶级投资机构——坎托·菲茨杰拉德(Cantor Fitzgerald)近日启动对于上述四家美国量子计算领军者的首次评级覆盖——IonQ、Rigetti Computing、D-Wave Quantum 以及 Quantum Computing,并且予以前三家量子计算领军者“增持”这一最乐观的看涨评级。

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 Troy Jensen 在致客户的一份最新报告中写道:“全球量子计算仍处于最初的萌芽阶段,但依旧是最受追捧的技术里程碑之一,未来势必将具有巨大的经济影响。”

Jensen领导的分析师团队补充表示:“虽然距离全球全面的量子计算商用能力可能还有数年时间,但这一技术已吸引了无数投资者高度关注,并且像英伟达、微软以及IBM这样的巨头已经斥巨资涌向该赛道。”

毋庸置疑的是,量子计算领域发展速度极其迅猛,该领域的各个细分赛道均有企业获得具有革新意义的技术突破。近年来离子阱技术(比如IonQ、霍尼韦尔的量子解决方案)、D-Wave量子退火计算机等量子计算领域取得突破式进展,IBM力争融合量子比特与二进制算力硬件基础设施,再到2024年12月,谷歌 Willow震撼发布,以及名为“Majorana 1”的微软量子芯片以及思科量子互联芯片在今年上半年重磅问世,量子计算领域似乎出现类似的“范式转变”重要基础,使得量子计算有望从物理书上的纯理论逐渐走向“量子纠缠可控的、具有商业价值的实用量子计算应用系统”。

其他技术进展方面,PsiQuantum 宣布光子芯片已进入台积电试产线,为百万比特光量子机奠基;Pasqal在 2025 路线图中确认年内交付 1000 中性原子比特 并演示数字-模拟混合容错方案,目标10 k比特阵列;D-Wave Advantage2 于 2025年5月全面上市,搭载4400+ 比特 Zephyr 拓扑(20 路连通),在组合优化基准上对前代系统提速最高10000×,整机功耗仅12kW。

Rigetti开创性的36量子比特“小芯片”集成平台 8 月上线,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中值 99.5%,并有望在 2025 年底前发布基于小芯片的 100+ 量子比特系统。因此,随着可控量子纠缠、量子纠错算法、互联技术和量子比特-传统二进制混合框架日趋成熟,“实用量子优势”可能率先出现在 500–1000 比特、误差率远远小于10⁻³ 的异构系统中,真正打开可实用商业化闸门。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