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说
作为专业健康险七子中成立最晚的机构,瑞华健康正处七平八盈经营关键期。孰料七周年庆刚过去2个月,瑞华健康总经理突然辞职。
说起来,近年瑞华健康展业并不顺利。保费波动明显,单一产品保费占比高。靠5亿注册资本支撑瑞华健康走过7年,但股东实力有限,自身造血功能又不足,难以吸引外部投资者。如今资金紧缺问题凸显,偿付能力直逼监管红线。
第二任总经理辞职
7月15日,瑞华健康发布2025年以来第一份重大人事变动公告,称总经理田凯因个人原因已于7月4日向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经董事会审议批准,田凯不再担任总经理一职,由副总经理冯华暂代行使总经理职权。
田凯于2020年9月加入瑞华健康,并于2021年8月正式担任公司总经理一职,在任近4年。盘点田凯过往履历,保险经验丰富。曾任北京妙医佳健康科技公司副总裁,中国远大集团保险公司筹备组组长,信泰人寿北京分公司总经理,天安人寿总公司业务总监,农银人寿浙江分公司副总经理、总公司业务总监、总公司总经理助理。
值得注意的是,瑞华健康虽然成立仅7年有余,核心岗位总经理却换了有2位了。除田凯外,瑞华健康首任总经理为孙伟光,参与了瑞华健康的筹建,早前其曾在华汇人寿任3年党委书记。孙伟光在职仅1年,就因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于2019年初提交辞职申请。彼时由董事长陈剖建代为行使总经理职权。
此后,瑞华健康总经理岗位经过2年多的等待,才等来田凯接棒。随着田凯辞任,瑞华健康总经理再度空缺。
其实,早于田凯请辞前,另有一位瑞华健康老人就已递交了辞职申请。严建因年龄原因,经董事会批准于2025年3月辞任副总经理职务。同样参与了瑞华健康筹建,曾任Kinfine USA, Inc.会计师、财务分析师,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集团后援中心寿险首席核保人,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首席核保人、契约部总经理助理等。
目前瑞华健康高管层仅剩3名副总经理季青、朱宏杰、冯华,总精算师龙军,审计责任人陈斯宁。事实上除副总冯华外,季青还兼任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朱宏杰兼任合规负责人职务。
不过,从3名副总履历来看保险经验似乎较为欠缺。最初并非从事保险行业,三人中也仅季青有过保险公司从业经验。以目前代行副总经理职责的冯华为例,其曾任上海乡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深圳平安金融科技咨询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总监,微软在线高级经理等。于2016年末参与筹建瑞华健康。
关键期偿付能力逼近监管红线
瑞华健康成立于2018年,由咸阳宇宏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实佳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置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天禧嘉福璞缇客酒店有限公司、深圳市万纳托实业有限公司五家股东发起设立,分别持股20%。
作为最年轻的专业健康险公司,2025年正值瑞华健康站在七平八盈的关键节点。虽然立足于上海并以科技创新型专业健康保司自居,但不论从保费规模还是净利水平来看,展业规模均较小。
2019-2024年,瑞华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0.68亿元、2.36亿元、13.63亿元、23.26亿元、15.17亿元、16.71亿元。成立伊始,瑞华健康出现了一定发展势头,前期保费保持了高速增长。到2022年突破20亿元,创造了7年来历史最好成绩。然好景不长,近两年保费回落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瑞华健康保费收入集中于一款产品现象较为突出。瑞华颐悦无忧终身护理保险该款产品长期居瑞华健康保费收入榜首。2021-2024年,该产品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各年度原保险保费收入比例为46.10%、92.98%、88.99%、78.93%。
同期,瑞华健康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0.66亿元、-1.09亿元、0.22亿元、-1.50亿元、0.88亿元。喜的是7年间盈利两次,忧的是微薄盈利尚不抵亏损。保费规模难以提振情况下,未来持续盈利能力仍然存疑。
2025年1季度,瑞华健康保险业务收入2.79亿元,较2024年同期降幅达23.98%。反观净利0.76亿元,较2024年同期净利-1.1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就行业来看,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保险业务收入仍集中于头部,如平安健康、人保健康、太保安联健康。由于昆仑健康、和谐健康长期未对外披露相关财报,只剩复兴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2家中小险企能比较一二。
2025年1季度,复星联合健康与瑞华健康净利均扭亏为盈。但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只有瑞华健康保险业务收入增速下滑。
2025年1季度,瑞华健康净利扭亏为盈,很大可能缘于投资端同比表现较好。2025年1季度瑞华健康净资产收益率高达100.69%。总投资收益率较2024年同期由负转正为1.44%。而投资收益率0.74%,综合投资收益率0.47%,分别较2024年同期增长0.19个百分点和0.07个百分点。
瑞华健康也由2024年1季度净资产-1.86亿元,资不抵债的危机时刻,争取了片刻喘息的机会。到2025年1季度净资产攀至1.08亿元。
偿二代二期执行下,无论头部险企还是中小险企开始未雨绸缪,纷纷增资补血。但对于瑞华健康来说,其偿付压力一直不小。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1季度瑞华健康被银保监会采取了监管措施。不知是否与其贴地的偿付能力有关。
2025年1季度,瑞华健康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3.7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1.51%,较上季度环比下滑25.15个百分点和32.58个百分点。但依照监管规定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100%,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得低于50%。可见,瑞华健康偿付能力已近悬崖边缘。
成立7年来瑞华健康注册资本始终维持在5亿元,未有增长。瑞华健康自身股东实力有限,多为从事房地产或实业的中小企业。叠加瑞华健康展业规模小,在一众险企中经营并不亮眼,对外来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导致其从外部获取资本补充支持的希望较为渺茫。
然能否尽快增资补血,缓解偿付焦虑,事关瑞华健康未来走向。专业健康险七子中昆仑健康、和谐健康经营似乎已经走进死胡同。瑞华健康能否躲过此劫?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