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读者,最近有没有关注过OPPO。
就是那个一直被我们印象流地认为是“绿厂/黑厂”、“会拍照”、“线下强”的品牌,居然冷不丁地在近日发布了一台极其“非主流”的游戏手机。
没错,我说的就是手上这台K13 Turbo Pro,这玩意起售价直接定在了1999元。
(图源:OPPO)
第一眼看到配置单,我承认本人是有点懵的,骁龙8s Gen 4、7000mAh电池、主动散热风扇、IPX9级防水、真.扫码级影像……这些词条排列组合在一起,再配上这个价格,多少显得有点不真实。
你很难相信,在2025年,一个主流大厂会用如此激进甚至有些偏执的方式,去打造一款两千元档的手机。
在上手一段时候后,小雷今天想跟大伙好好唠唠:在如今这个旗舰机性能过剩、中端机疯狂内卷的市场里,这台“偏科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简单粗暴的电竞感
不得不说,OPPO这次在K系列上的设计思路,堪称一次“自我颠覆”。
它完全抛弃了主流市场追求轻薄、圆润的审美范式。从你拿起它的那一刻起,厚重、扎实、高密度,这些词汇就会立刻占据你的大脑,像是这市面上目前少有的硬汉,肌肉感十足。
(图源:雷科技)
当然了,熟悉OPPO K系列的用户,估计对这种180°大变化也应该习惯了。
毕竟从这个系列诞生开始,几乎可以说是每一代都会改一次定位,从性能取向、普及影像、三防日用,再到这一次化身为游戏手机,可以说是OPPO产品线里有什么需要都可以把它往里塞的水平。
(图源:雷科技,主打影像的OPPO K11)
All in性能和续航的定位,让它根本无需去考虑什么相机模组的凸起问题,因为它的“短板”足够坦诚。
为了塞进那块7000mAh的巨型电池和一整套散热系统,这玩意的机身厚度来到8.3mm,重量也超过了210g,搭配上约78mm的机身宽度,即便是我这样手掌偏大的男性用户也能感到一定撑手感。
习惯了轻薄手机的用户,初上手时一定会感到不适。它不适合放进紧身的裤袋,也不适合让你在地铁上单手悬空刷一小时短视频。
(图源:雷科技)
好消息是,虽然用了磨砂塑料中框,但你仔细看,它的机身中框依然做了比较顺滑的过渡处理,背板的复合玻璃纤维材质在提供强度的同时,也通过细腻的纹理削弱了塑料感,这是一种纯粹的机能美。
而且背面的主动散热风扇,居然支持RGB灯效,用起来有一种玩游戏的仪式感。
这种为了核心体验不惜一切代价的思路,也体现在屏幕上。
它没有追求极致的四边等宽,下巴比其他三边要略宽一些,但这块6.8英寸的1.5K OLED直屏,本身素质还算能打,120Hz刷新率、1600尼特的峰值亮度、10-bit色深,这些硬参数都确保了它在日常使用和游戏场景下的观感。
(图源:雷科技)
只能说,对比一些还在用FHD+屏幕,或是给屏幕上塑料支架的价位产品,OPPO这次算是把成本用在了刀刃上。
至于没有超声波,只给了超薄屏下指纹,这个部分就见仁见智了。
风力加持散热强劲
说完外观,这部手机最值得聊的部分,当然是它的游戏与续航体验。
很明显OPPO已经不满足于被动散热了,他们这次用上了新结构的散热风扇,并非手机上那种传统的贯穿风道设计,而是更加类似于笔记本电脑的做法,将SoC的热量导给均热板和散热鳍片,再利用风扇吹走鳍片的热量。
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风力、减少空间占用,至于不足嘛...看到后面你就知道了。
(图源:雷科技)
至于核心配置,则是一颗今年不咋常见的骁龙8s Gen4。
虽然说这颗处理器在网上的口碑比较中规中矩,但在散热buff叠满后,K13 Turbo Pro搭载的这颗骁龙8s Gen 4,依然很有可能成为这个价位段里性能释放最强的存在,我们具体来看实测。
首先,我们在开启性能模式,开启和关闭散热风扇的情况下各测了一次安兔兔。
(图源:雷科技)
结果如图所示,关闭散热风扇202W分,开启散热风扇207W分,算是一个蛮不错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开启智能风扇,运行《王者荣耀》约半小时,全程帧率几乎纹丝不动,整机功耗约3.62W。
(图源:雷科技)
对于今年发布的次旗舰芯片来说,这确实是常规操作。
但K13 Turbo Pro的帧率曲线,始终是笔直得像尺子画出来的一样,根本没有出现任何发热降频的迹象,因为它压根就不热。在室温24度的环境下,游戏半小时后,机身背面最高温度仅有41.7度,手掌握持区域甚至只有39度左右。
(图源:雷科技)
这温度,只能用“温热”来形容,简直离谱。
这里小小说明一下,在游戏结束后,风扇还会在后台持续运转几分钟进行散热,所以机身降温很快,这个散热表现确实让人极为安心。
对处理器要求更高的《鸣潮》,我们则进行了先后两次测试。
首先,不开风扇,20分钟常规场景,只有最开始的两三分钟能保持在50-60帧,后面就长期稳定在40帧上下,整机功耗约6.02W。
(图源:雷科技)
然后,开启暴力风扇,20分钟常规场景,平均58.1帧,并不能保持笔直一条线,温度也来到了46度左右,依然有些烫手,但是对比同处理器的其他产品,已经是这颗处理器理论上的最佳表现了。
(图源:雷科技)
可以确定的是,“风冷VC混合散热”确实不是噱头,但也起不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除了硬件有想法,ColorOS 15自带的游戏功能,也给体验带来了不小提升。比如极限稳帧、超级HDR画质、游戏变声等功能都一应俱全,更关键的是“旁路充电”功能,在你边玩边充时,电流绕过电池直接给主板供电,机身不发烫,电池也更健康。
在游戏体验之外,K13 Turbo Pro主打的另外一大卖点是续航。
在我看来,7000mAh的电池,理论测试已经失去了意义。实际使用中,早上九点半左右满电出门,经过一整天包括通勤视频、社交聊天、1小时游戏、导航、拍照在内的中高强度使用,到家时电量还剩46%左右;第二天继续正常使用,接近中午时会提示电量低于20%。
这种接近“两天一充”的体验,确实能够有效缓解我的电量焦虑。
相机凑合用,好在耐用
在K13 Turbo Pro身上,OPPO依然展现了自己对耐用性的追求。
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是,只要机身上开了孔,防水性能必然会打折扣,而K13 Turbo Pro为了散热,不仅在相机模组上开了风扇的进风口,还在机身右侧中框开了风扇的出风口,按理来说肯定是不能碰水的。
而事实上嘛...
(图源:雷科技)
就像这样,得益于特殊的结构设计,K13 Turbo Pro是拥有防水性能的,甚至防水性能相当不错,通过了IPX6、IPX8乃至IPX9的防水测试。这意味着,你不仅可以像我这样直接冲水,还可以带着它在暴雨中骑行,甚至理论上能抵御高压水枪的冲洗。
但话说回来,这个风扇口要是堵了,会不会影响散热?要真买了这台手机的话,记得日常清理一下灰尘。
除此以外,其他的周边配置就挺马虎了,网络频段不多、北斗和GPS都只是单频的,能用但是不算好用。
影像方面,主摄是50MP的OV50D40传感器,1/2.88",支持OIS光学防抖,常见于影像旗舰的副摄,参数可以说是非常敷衍了。
看样张表现,整体使用下来的感觉,光线充足下,K13 Turbo Pro肯定不是只扫码的水平,色彩真实,细节尚可,但说多好倒也谈不上,就是很标准的千元性能机水平。
(图源:雷科技)
估计OPPO也知道侧重点不在拍照上,所以相机界面非常简洁,但是系统相册里依然内置了AI消除、智能抠图等功能,仿照胶片风格的那几个滤镜也有,反正该有的基础功能都给你了。
只能说,当你以为它在拍照上已经彻底摆烂时,实际上它还是努力做到了“可用”,就给人一种“差生文具多”的惊喜感。
总结:主打游戏体验的超级偏科生
按照惯例,以下是我们按照雷科技评测模板对K13 Turbo Pro的体验进行的总结:
优点:
1、不错的性能释放;
2、天花板级的续航;
不足:
1、较厚重的机身;
2、基础的影像系统。
在我看来,K13 Turbo Pro就是纯粹的功能主义设计,在这个价位段提供了你能买到的顶级性能释放和续航表现,性价比拉满。
(图源:OPPO)
除了次旗舰级的硬件,风扇散热和系统级的性能优化,都在游戏这个传统优势项目上,表现得相当出色,还能在几乎“不要钱”的价格上,给你一个顶级的防水防摔性能,耐用度也是拉满。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偏科生”手机,本质上就是服务于特定人群的。
K13 Turbo Pro选择以厚重的机身和基础的影像为代价,精准地切入了“既要高性能、又要长续航、还预算有限”的这个细分市场。
如果你是重度游戏玩家,是需要手机长时间亮屏工作的外卖小哥或网约车司机,或者你只是单纯地无法忍受一天一充,看到红色电量就心慌,那么OPPO K13 Turbo Pro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不妨关注一下这款产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