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湖畔,全球AI目光再度聚焦苏州。7月28日,2025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将在苏州工业园区启幕。这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四大展会之一,将首次实现“沪苏联动”,对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设立中国—新加坡合作AI专题展团。
走过七年历程的智博会,已成为苏州工业园区链动全球科创资源、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的关键平台。今年上半年,园区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产值突破600亿元,集聚相关企业超1800家,在人工智能新赛道的全球竞逐中跑出令人瞩目的“园区速度”。
苏州工业园区 图片来源/SIP科技创新
龙头企业汇聚产业生态雨林
自2017年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苏州工业园区的“AI基因”便深深植入了这座创新之城的肌理。短短数年,这里已从无到有,崛起为一片活力迸发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地与产业集聚高地。
在这片沃土上,一片枝繁叶茂的产业“热带雨林”正蓬勃生长。目前园区已聚集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及数字企业,其中既包括微软、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外龙头企业,还有华兴源创、瀚川智能、罗博特科等在内的一批具有较强技术优势的本土企业,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20家、各级独角兽(含培育)企业超60家、瞪羚(含培育)企业超200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多层次企业梯队。此外,近1000位各级产业领军人才汇聚园区,为人工智能源头创新及产业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智力支撑。
完备的生态与充沛的资源,正吸引着前沿技术的开拓者向产业“深水区”进军。 今年2月,专注于光/电芯片研发的苏州奇点光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产业园内正式开业。作为国内光互联芯片产业化进程的佼佼者,奇点光子致力于攻克AI计算芯片间互联的光IO芯粒关键技术。“我们聚焦解决AI计算互联的核心瓶颈问题,”公司负责人谢崇进表示,“目标是依托园区环境,深耕前沿技术,推动光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奇点光子已能提供1.6T至6.4T超高速光电融合Chiplet(芯粒),并计划未来总投资不低于2亿元,冲刺销售收入超4亿元的目标,力争在全球AI科技浪潮中抢占关键一席。
技术落地生根,场景应用不断拓展
DeepSeek-R1的年初问世,犹如一颗投入AI深潭的重石,瞬间激荡起全球产业格局的层层涟漪。直面这场由大模型掀起的智能新浪潮,苏州工业园区果断锚定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具身智能两大前沿赛道,技术攻坚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加速前行。
在大模型领域,园区的创新图谱正快速铺展。目前已有十余家园区企业投身大模型研发,应用触角深入医疗、政务、文旅、教育等多个垂直领域。尤为亮眼的是,4家企业已成功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19家企业的25个算法通过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备案数量双双领跑全国同类区域。技术之花正在结出应用之果:思必驰研发的DFM-2语言大模型,已成为智能语音交互领域的利器;智慧芽推出的“知彼阿尔法”商查大模型,则为企业精准决策提供了强大的商业情报分析支持。
而在具身智能这片前沿热土,园区的探索同样蹄疾步稳。优理奇科技在园区落户仅半年就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消费级全尺寸通用移动人形机器人;星逻智能将Grabber无人机自动吊装系统与Lantern光伏清扫机器人搭配,造就了国内首个会“打飞的”的光伏机器人;穿山甲机器人则专注于末端配送机器人研发,拥有100多项自主专利知识产权,实现全球首款外卖配送机器人量产。
“园区政策明确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信心,期待未来合力促进更多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落地!”园区“老牌”机器人企业汇博机器人政企事务部总监相海华说道。今年初汇博机器人苏州具身智能技术创新基地在园区揭牌,将重点推动智能感知、智能控制及具身学习等核心技术研发,并加速推进相关技术落地应用。
未来布局加速崛起,照亮更多可能
机器人控制充电插头 图片来源/SISPARK发布
晨光微露,金鸡湖畔。知行汽车旗下的艾摩星充电机器人缓缓收起机械臂,结束了一整夜的地下停车场巡航。这台闪烁着幽蓝光泽的智能助手,凭借精准的视觉识别与柔性控制技术,为晚归的新能源车主自主完成充电桩插拔,成为园区“不眠车库”里的“夜间守护者”。
这样的技术脉动,正与苏州工业园区的AI战略同频共振。2025年上半年,园区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建设为引领,发布《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构建以 “AI+制造”“AI+科研”“AI+政务”三大示范领域为牵引、N个创新场景协同突破的“3+N”应用体系。这一顶层设计,旨在打通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将园区打造成全国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的新高地。
政策引擎已点燃创新火种: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星逻智能、东吴证券获批苏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思必驰、智慧芽等企业主导的数据集入选全市首批行业应用高质量数据集;思必驰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清睿教育的ArynGPT教学大模型、东吴证券的金融风控AI平台,更集体入选苏州市 “人工智能+”典型案例。这些成果如毛细血管般渗透至制造车间、实验室与办事大厅,为区域经济注入澎湃的“AI+”动能。
生态沃土,方能育参天大树。园区深谙此道——通过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AIExpo)、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政策解读沙龙等平台,持续嫁接技术、资本与场景。创办于2018年的智博会,历经七载沉淀,已跃升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四大标杆盛会之一,也成为江苏向世界递出的“AI名片”。而今年7月28日,这场嘉年华将再度启幕:从艾摩星机器人灵巧的机械臂,到思必驰的“最强大脑”,园区“AI军团”的创新结晶将汇聚成光,照亮智能未来的更多可能。
文/李诗睿
SIP科技创新、苏州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苏州新闻、SISPARK发布、苏州市科学技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