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昱
编辑 | 周智宇
商业史上,少有比“王者归来”更动人心魄的剧本。
6年前,一纸禁令带来的“断芯”危机,曾让华为终端命悬一线,甚至被迫做出“壮士断腕”的决定,出售荣耀以求自保。然而,正是在这片焦土之上,伴随着 “轻舟已过万重山”的BGM,华为从蛰伏中苏醒,用一款现象级的Mate 60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最新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5第二季度,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市场份额达到18.1%,位居第一。
这是自2020年第四季度后,时隔四年多,华为重返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这一刻,是漫长等待后的荣耀加身,也是一场绝地反击的完美凯旋。
然而,商业战场的聚光灯有多耀眼,其投下的阴影就有多深邃。华为收复的每一寸失地,都意味着有对手在退守。最具宿命感的是,曾经师出同门、并一度借着“华为平替”光环登顶的荣耀,此刻却经历了命运的残酷对倒。在这份最新的榜单中,它已被无情地挤入了“Others”的行列。
这场发生在昔日同门间的残酷洗牌,仅仅是整个行业变革的缩影。在旧秩序的喧嚣尚未散尽之时,一个由AI定义的新战场已然开启。当所有玩家都焦虑地寻找着“破局点”,并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时,华为的这次回归,是真正开启新王朝的加冕礼,还是旧日辉煌的最后回响?所有答案,都将在未来的贴身肉搏中揭晓。
市场格局风云变幻
年初启动的手机国补掀开了2025年中国手机战争的序幕,各大手机厂商都摩拳擦掌,想要借力收获更多销量。
然而,今年手机战事已经走过半程,结果是,即便有国补的支持,各大手机厂商依然面临不小的增长压力。
据IDC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连续六个季度的同比增长势头就此终结,出货量同比下降4%至6896万台。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约为1.4亿部,同比下降0.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IDC中国研究经理郭天翔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国补刚开始时,很多厂商都希望可以明显刺激市场需求,推动消费者换机,所以提前进行了备货和出货。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国补”对于市场需求拉动有限。
在此背景下,大部分手机厂商为了合理控制渠道库存水平,在第二季度控制出货量,并且借助“618”电商促销来清理渠道库存。
IDC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大部分头部手机厂商出货量同比均有下滑,只有小米同比增长了3.4%。
从具体排名来看,第二季度华为出货量排名第一,排名二、三、四、五的分别为vivo、OPPO、小米、苹果。
结合第一季度数据来看,华为今年上半年出货量达到2540万台,市占率约为18.1%,位居市场第一,今年全年重回第一的确定性进一步增加。
作为对比,据IDC数据,2022年国内手机市场份额依次是,vivo18.6%,荣耀18.1%,OPPO16.8%,苹果16.8%,小米13.7%,华为未能排进前五。
Counterpoint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华为出货量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15%提升至18.1%。
据多家机构分析,华为这一增长背后的原因主要包括新品nova 14系列“加量不加价”后的持续热销,以及高端机型的大幅降价和高端旗舰Mate 70系列供货明显得到改善等。
对于华为今年重返市场第一,业内早有预期,更有头部厂商内部认为这是必然的结果。
荣耀显然成为了华为5G手机回归市场两年后最受伤的品牌,继今年第一季度被挤出前五后,第二季度依然未排进前五。据Counterpoint数据,荣耀第二季度出货量同比下滑19%,市场份额约为12.8%,而排名第五的苹果市占率约为14.4%。
这样的成绩,无疑让刚经历了高层大换血以及正处于上市紧要关口的荣耀,承受不小的压力。
华为找回失落的六年
华为刚进入时,智能手机市场其实已经是一片红海,但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为华为手机定下了高端路线,确定对标苹果和三星。
结果证明,余承东的策略是成功的,2019年,华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二,成为与苹果、三星比肩的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厂商。
如果不是因为后来受到美国制裁,华为大概率也有望实现余承东所定下的宏伟目标,在2020年左右超过苹果、三星,成为全球第一。
然而,自2019年后,华为手机在5G、芯片、产能等方面受到限制,手机市场份额一路下滑,也迫于形势在2020年11月将荣耀出售。
据Counterpoint数据,2020年二季度,华为手机国内市场份额达到顶峰,市场占有率达到46%。
在此后两年,华为销量一路下跌,从销量第一滑落至“Others”,而从华为独立出来的荣耀则成为国内手机品牌中最大的受益者,2022年-2023年均位居国内出货量市场份额第二。
在被美国制裁后的四年里,华为终端业务几乎陷入停滞,但其重振旗鼓的雄心一直没有失去。余承东曾在2021年初的一场内部会议上提到,等到手机芯片的问题解决,将来(华为手机)重返江湖的时候,一定是具有巨大的能量爆发。
很快,带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BGM,华为在2023年下半年靠着未发先售的Mate 60 5G系列以及折叠屏 Mate X5,打响了重返市场的第一枪。
去年,随着更多产品线回归5G,华为手机进入重返国内第一的大反攻阶段,无论是销售还是排名都实现了大幅提升。
IDC数据显示,2024年,vivo以17.2%的市场份额稳居全年出货量第一,华为虽然未能在2024年回到国内第一的位置,但以16.6%的市场份额位居国内市场第二位,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50%,头部厂商增幅最大,荣耀则滑落到第四的位置。
今年以来,华为火力全开,推出搭载纯血鸿蒙操作系统手机的同时,持续丰富产品线,在年初更是首次发布了业界首款阔折叠——华为Pura X。
折叠屏手机是华为在失去5G手机那几年,新打造起来的一个强势品类。凭借先发优势和智能手机高端市场的影响力,华为已经连续五年保持折叠屏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 华为继续以接近50%的市场份额保持优势;荣耀位居第二位,份额20.6%;vivo位居第三位,市场份额11.1%;小米则依靠第一款竖折产品的成功占据第四位,市场份额7.4%。
今年以来,华为在折叠屏手机赛道的优势进一步加强,2025年第二季度华为在中国折叠屏市场已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
显然,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华为回归后的重要产品拼图。
未来依旧挑战重重
当然,对于华为终端来说,如今手机暂时回归国内市场第一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了。
首先,从国内市场份额来说,今年上半年出货量市占率18.1%的成绩跟巅峰时期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同时,面对美国的制裁和打压,华为手机短时间内要重返海外依然困难,这将是一条艰难且漫长的归路。
其次,与六年前相比,现在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手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且更多国产手机厂商向高端市场发起挑战。
对于接下来的市场走势,郭天翔认为,虽然部分地区暂停的“国补”将会陆续恢复以及中美贸易战暂时缓和,但是整体宏观经济充满挑战,消费者信心持续低迷,对于手机的需求很难有明显提升,预计下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将会面临更大压力。
Counterpoint则相对乐观,其认为2025年中国市场将实现同比增长,但增速将放缓。夏季促销活动叠加2025年第三季度旗舰新品的提前发布,有望提振销售并为第四季度市场表现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来看,手机市场注定将是一场“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
Canalys此前预测,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将从2025年开始步入平台期,2024年至2028年的年复合增长率进一步下调至1%。
在手机厂商突破增长瓶颈的路上,折叠屏手机曾被视作激发新市场需求的重要产品线,然而,这一市场也已显现出增长压力。
据Counterpoint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达到221万台,同比下降14.0%,上个季度短暂回暖以后重新进入到下降趋势。
Counterpoint指出,受客观物理条件限制,折叠屏手机在轻薄和折痕等硬件方面已达瓶颈,短期内难有更大突破。因此,从软件生态出发,提升折叠屏手机生产力属性以及打破不同系统生态之间的护城河,解除生态对用户的束缚成为未来折叠屏手机的发展方向。
在智能手机面临软硬件创新瓶颈的背景下,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发力AI手机已成为行业共识。2024年被视作“AI手机元年”,但走到现在还没有赢家跑出来。
要想成为AI时代的“新王者”,打造出真正革新人机交互模式的AI手机,是重要的利器。
今年6月的开发者大会上,新亮相的HarmonyOS 6便是华为在AI重构操作系统上的最新思考。HarmonyOS 6要以Agent为核心构建鸿蒙智能,因此发布了全新鸿蒙智能体框架(HMAF),分为应用和智能体层、协议层和平台层。
简单来说,鸿蒙想要打造一个具备自主决策和群体协作能力的全新AI生态体系,推动人机交互从传统的GUI(图形用户界面)向LUI(语言用户界面)全面演进;同时,通过鸿蒙系统入口和小艺分发,让用户体验到更高效和连续的服务。
鸿蒙这样的布局,正在改变传统应用分发的机制,在小艺智能体为“指挥官”的生态下,一个新的应用分发机制或将形成。
当然,在AI手机上华为尚未打造出领先优势。这对所有手机品牌而言,都是一个可以在手机战场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AI手机时代的战火已经打响,未来市场充满了未知与挑战,华为手机必须敢于大胆创新,才能更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