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高光褪色,加拿大鹅为何跌入寒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节点财经 时间:2025-07-25 22:21:08



文 / 二风

来源 / 节点财经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贝恩资本正考虑出售其所持有的加拿大鹅(Canada Goose)股份的消息,令这一加拿大奢侈羽绒服品牌再次受到关注。

作为加拿大鹅的控股股东,贝恩资本陪伴加拿大鹅走过了12年的发展历程。从最初注资扩张到推动上市,再到如今萌生退意,这背后既有私募基金典型的运作周期考量,也折射出加拿大鹅近年业绩增长放缓、品牌光环褪色的现实。



图源:加拿大鹅官微

在全球奢侈品消费降温、中国市场热度下滑的背景下,这位“羽绒服一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股东套现,12年合作缘何走到尽头?

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贝恩资本已与财务顾问合作,评估出售所持加拿大鹅股份的选项,目前仅处于初步探讨阶段,截至目前,加拿大鹅和贝恩资本方面均未对此置评。

公开资料显示,贝恩资本早在2013年12月便收购了加拿大鹅约7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并于2017年主导品牌在纽约和多伦多交易所同步上市。

通过双层股权结构的安排,贝恩资本目前持有加拿大鹅60.5%的多重投票权股票(每股投票权为普通股的10倍),控制约55.5%的表决权。加拿大鹅创始人家族后代、现任董事长兼CEO丹尼·赖斯(Dani Reiss)则持有39.5%的多重投票权股,表决权约36.5%。

伴随出售传闻传出,加拿大鹅股价连续两日上涨,至约每股14美元——这一价位远低于2018年峰值时超72美元的高点,公司对应市值约13.6亿美元,距离高峰78亿美元市值,已蒸发了逾64亿美元。考虑到贝恩资本当初入股时公司估值仅约2.5亿美元,这笔投资迄今已取得了数倍增值。

《节点财经》分析,贝恩资本对加拿大鹅持股已超过12年,远超私募基金平均5-7年的持有周期。其间贝恩资本通过推动上市和股价高位时部分减持,已实现可观回报。眼下选择逢股价阶段性回升“高位套现”,符合私募基金典型的退出逻辑。今年以来加拿大鹅股价累计上涨逾三成(尽管长期仍低于历史高点),这或许也是贝恩选择此时退出的诱因之一。

加拿大鹅未来增长的不确定性,或许也是贝恩资本撤出的另一原因。贝恩资本当年入主后,助力这家创立于1957年、多伦多小仓库起家的小众户外御寒品牌,跃升为国际知名的奢侈时尚符号。

在贝恩支持下,加拿大鹅从原先每年2000万元人民币左右的销售额发展到上市后市值最高达78亿美元。同时,贝恩不仅注入资金,也推动了品牌高端化转型,比如通过影视植入(如电影《后天》《国家宝藏》中的亮相)和赞助多伦多电影节等营销。在渠道上,贝恩协助加拿大鹅从只有20款SKU拓展到逾200款商品,开拓电商并在全球开设旗舰店。



图源:加拿大鹅官网

然而近五年来,加拿大鹅业绩增速和股价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自2017年上市后,公司营收增幅从20%以上逐年放缓,2025财年几乎陷入停滞。面对增长瓶颈和奢侈品市场的不明朗前景,长期深度参与运营的贝恩资本选择抽身,也在意料之中。

据彭博社透露,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指出,目前已有包括其他私募股权公司在内的潜在买家对加拿大鹅表现出初步兴趣。

02 股价跌八成,高端羽绒神话破灭了吗?

作为昔日资本市场的宠儿,加拿大鹅上市初期表现亮眼。2017年IPO之后,其股价曾一路攀升,至2018年飙至每股72美元高点,市值一度突破78亿美元。

彼时,中国等市场消费热潮高涨,投资者对这一主打高端羽绒服的品牌寄予厚望。但自2019年起,公司业绩增速开始放慢,2022财年营收同比仅增长21.5%,2023财年增幅降至10.8%,2024财年进一步放缓至9.6%,到了2025财年几乎停滞,仅同比微增1.1%。

增速下滑趋势显著,让资本市场的热情逐渐冷却。加拿大鹅股价自高位一路震荡下挫,近几年长期在每股十几美元徘徊,较峰值跌去逾80%。奢侈品行业分析师Lucas Wang对媒体指出:“当股东在寒冬来临前抛售羽绒服股票,本身就是最明确的预警信号”。

《节点财经》分析,拖累业绩的直接原因是全球奢侈品消费环境的逆转。近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奢侈品市场增速放慢,高价非必需消费受到宏观经济和消费者信心影响而降温,加拿大鹅在高速扩张数年后也遭遇需求饱和和增长瓶颈。

一系列客观因素也进一步挤压了其业绩,比如全球贸易环境变化导致某些市场关税上调、运营和原料成本攀升等。财报显示,加拿大鹅约75%的产品仍坚持在加拿大本土制造,这一策略虽支撑了品牌高端形象,却也令成本居高不下。

面对增长困境,加拿大鹅管理层近年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图源:加拿大鹅官微

加拿大鹅正努力突破季节和品类局限,逐步从“一件羽绒服过冬”的单一产品线扩张为四季皆宜的生活方式品牌。近年来加拿大鹅收购了鞋履制造商Baffin和意大利奢华针织品工厂Paola,以丰富产品线至鞋靴和针织服饰领域。

在渠道方面,加拿大鹅显著降低了对批发经销的依赖,转而加强直营门店和官方电商的布局。

截至2025财年末,加拿大鹅在全球共开设74家门店,DTC销售如今占总收入约三分之二以上。

CEO丹尼·赖斯在最近的分析师电话会上坦言:“我们采取了重大措施提升零售能力,专注加强门店人员配置、优化库存并改善到店体验——这些举措推动全年同店转化率提升…我们改进了营销和品牌策略,并成功管理了库存,连续六个季度实现库存同比下降,为未来几年推出更多新品铺平了道路。”

03 中国市场熄火,排队神话为何终结?

中国市场曾是加拿大鹅全球增长的引擎之一。自2018年正式进入中国开设首店后,这款售价过万的羽绒服迅速成为现象级单品,一度引发排队抢购潮。

在消费社交媒体上,“上海加拿大鹅门店排队3小时”“加拿大鹅卖断货”频繁登上热搜。中国消费者的疯狂追捧下,加拿大鹅在华业绩也节节攀升,即便在2022年疫情冲击下,中国市场仍贡献了亮眼增长,到2024财年(截至2024年3月),加拿大鹅在中国市场收入达到4.22亿加元,同比大涨约47%。

然而随着品牌热度趋于常态,加上经营问题和声誉受损因素交织,加拿大鹅在中国的增长出现裂缝。2025财年,加拿大鹅中国市场收入仅为4.27亿加元,按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若按固定汇率计算甚至出现1.7%的下滑,与上年近50%的增幅相比,几乎陷入停滞。



图源:加拿大鹅官微

目前加拿大鹅在大中华区共设约30家直营店,数量占全球门店总数近一半。高密度的布局并未带来相应的销量增长,“水土不服”可能是一个原因:加拿大鹅核心产品派克羽绒服在中国南方市场实用性有限,且风格款式相对单一,在注重时尚多样性的年轻一代中吸引力减弱。

此外,本土高端羽绒服品牌近年快速崛起,波司登等国产品牌通过联名设计、时装周走秀等方式刷新形象,旗舰款定价已上探至数千元甚至破万,与加拿大鹅的价格鸿沟显著缩小。

据《节点财经》观察,部分中国消费者开始将目光转向“国货”或其它轻奢户外品牌,一股新的潮流是所谓“户外机能三件套”,年轻人以Lululemon瑜伽裤+始祖鸟冲锋衣+Salomon运动鞋的低调专业搭配来替代传统的奢侈羽绒服,这意味着加拿大鹅昔日作为身份象征的地位正被新的审美和消费趋势所取代。

管理层也频繁调整策略试图挽回中国业务,过去四年里,加拿大鹅三换中国区总裁,公司声明称,此举彰显自2018年进入中国以来“持续强化本土团队的决心”。但英国零售投资管理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认为,管理层动荡反映了加拿大鹅在华发展战略的不确定性,如何重塑品牌信任、找准本土消费者需求,仍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04 换股东=重生,加拿大鹅由谁接盘?

如果此次贝恩资本成功出售所持股份,对加拿大鹅而言可能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

首先,在资本市场层面,控股股东变更也让投资者无需再担心大股东未来抛售所带来的市场压力,也提升了二级市场对加拿大鹅股票的信心。事实证明,出售消息传出后加拿大鹅股价随之小幅上扬,也印证了投资者对“换东家”持正面预期。

其次,新股东进入或为加拿大鹅注入新资源和战略协同。如果接盘方是业内战略投资者,加拿大鹅有望借助对方的品牌管理经验、渠道网络甚至供应链资源,加速自身转型升级。如果买家是另一家私募基金,新的财务投资人可能愿意投入资金帮助加拿大鹅进一步全球扩张。

《节点财经》认为,要想扭转业绩颓势,加拿大鹅还需作出几点改变:

丰富产品矩阵,降低季节依赖。依赖单季高价羽绒服并非长久之计,加拿大鹅虽已拓展四季产品线,但新品类销售占比仍然有限,未来需要投入更多设计和营销资源,让消费者拥有四季购买加拿大鹅的理由。

创新营销方式,赢回年轻消费者。加拿大鹅若想重新“出圈”,必须投入创造力与“Z世代”对话,包括现象级快闪、沉浸展览、社交媒体病毒传播,或与潮流艺术家、游戏IP等跨界合作,推出限量款来制造话题。

深耕中国市场,本土团队赋能。对于加拿大鹅来说,重振中国市场是扭转全球颓势的关键一环。中国市场高层需要迅速拿出有效策略,依据当地消费者喜好调整产品款式和库存、以及制定符合本地习惯的售后服务政策等。

总之,在贝恩资本即将谢幕之际,加拿大鹅也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

一方面,曾经的高速增长不再、市场竞争白热化,令这只“鹅”深陷挑战;但另一方面,通过股东更替带来的转机和自身策略调整,这只“鹅”仍有机会再度展翅。

未来加拿大鹅能否走出低谷,重塑奢侈品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还有待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新的资本方是谁,唯有保持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对消费者需求的敏锐和对品牌长期价值的投入,加拿大鹅才能在奢侈羽绒服这一细分领域续写新的故事。

*题图由AI生成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