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点赞的“近零碳排放”绿色工厂,到长春市南溪湿地蜿蜒曲折的绿色公路,来自汽车圈的技术大咖团由此揭开了即将上市的一汽奥迪Q6L e-tron的神秘面纱,同时提前领略了中国智慧与德国工艺碰撞出的硬核实力。
7月22日,一汽奥迪与汽车评价研究院在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的长春生产基地,联合举办了以“驭见未来·智启新程”为主题的一汽奥迪Q6L e-tron技术研讨会,旨在深度解析技术内核,共话豪华电动未来。
一汽奥迪Q6L e-tron
不同于消费者视角,技术大咖团在品鉴一汽奥迪Q6L e-tron这款豪华智能电动SUV所独具的绿色理念、生产工艺、三电技术、华为辅助驾驶系统、百年奥迪的操控品质等之余,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该车硬核实力的来源——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豪华纯电平台上。
正如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的副会长张文宏在研讨会上提到的,一汽奥迪Q6L e-tron首创了德系工艺底蕴+中国智能科技的融合模式,打破了传统合资合作的技术天花板,PPE豪华纯电平台承载着奥迪百年制造体系的核心能力,而华为高阶智驾鸿蒙座舱系统则代表着中国在信息通讯领域的全球领先水平,这二者的深度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引进,也不是坚决的技术输出,而是在智能电动新赛道上实现了真正的协同创新,这种模式成功地解决了外资企业本土化适配不足,与本土企业高端化瓶颈的双重困境,为跨国技术合作树立了自主可控、合作共赢的新标杆。
撕掉标签 逆袭而动
不可否认,一汽奥迪Q6L e-tron此前的几次公开亮相让其未上先火,吊足了市场的胃口。究其原因在于,其不仅是首款与华为“奔现”的国产豪华纯电车型,更在于其的出现犹如一道曙光,带给被电动化、智能化浪潮“拍在沙滩上”的传统豪华品牌实现逆袭的希望。
今年,乘着以旧换新等政策东风,国内新能源汽车消费需求持续攀升。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1~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546.8万辆,增长33.3%。其中,6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1.1万辆,渗透率刷新历史新高,达到53.3%,较去年同期提升4.8个百分点,具体到传统豪华品牌,当月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也升至30.3%。
显然,全面电动化战略无论在欧美汽车市场是否有开倒车之嫌,在中国市场则毋庸置疑地是由需求驱动地一往无前。身处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任何有志于深耕这片沃土的车企都无法回避电动化和智能化高歌猛进、新能源渗透率势如破竹的迫切现实,唯有大刀阔斧地自我革新迭代,方能在时代的疾行中不使自己掉队。
奥迪曾经是中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受益者,而今则是受困于中国汽车市场变局的思变者,更是着眼未来勇于打破既有条框、以开放包容之心取长补短的破局者。一直以来,传统豪华品牌被指在华电动化转型不够积极,推出的新能源产品被贴上“油改电”的标签,难以与高举智能化大旗的新势力品牌一争高下。不过,转折的伏笔在2021年奥迪一汽新能源公司成立之日起便已埋下。
得益于奥迪对全球市场电动化进程波动性和多样性的前瞻洞悉与践行,在其引领下,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经历了从“1.0油改电的探索破局期”到“2.0创新突破的多元竞逐期”,随着一汽奥迪Q6L e-tron的下线,迈入到“3.0高品质安全与科技的跃迁发展期”。
一汽奥迪Q6L e-tron
华丽转身 王者回归
纵观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仅是全球汽车尖端技术的交汇之地,也是群狼环伺、贴身肉搏的残酷战场,对于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竞赛中一度失速的豪华品牌而言,撕开一条破局之路绝非易事。不过,技术大咖团通过一天的参观、试驾和交流,在一系列参数配置、场景对策、试驾表现中梳理出,一汽奥迪Q6L e-tron所具备的待爆体质,同时也从这款车身上看到了奥迪挺进3.0高品质安全与科技的跃迁发展期的信心和决心。
众所周知,平台和电气架构是车辆的根基和底线。作为奥迪和保时捷联合研发的豪华纯电平台,PPE平台汇聚了当前大众集团最前沿的电动技术,覆盖B级至D级车型,采用全新E³ 1.2电子电气架构,通过五域高性能计算单元,包括HCP1中央车辆动力学域(集中控制车辆动力及姿态)、HCP2驾驶辅助域(实现组合驾驶辅助)、HCP3信息娱乐域(车载多媒体系统与数字服务)、HCP4便利功能域(内外功能控制及调节)、HCP5骨干网关域(实现内外部高速联网及OTA更新),从而实现以软件定义汽车共筑全新架构,解锁智能科技与豪华驾控的深度融合。
这一全新架构以安全为导向的设计,最大化保障车辆软件安全;通过标准化接口,向合作伙伴开放及面向本地化,对市场发展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为先进的数字座舱、智能驾驶等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在数字座舱方面,它能支持更流畅的多屏交互、更丰富的智能应用,给驾乘者带来沉浸式的驾乘体验。
一汽奥迪Q6L e-tron内饰
尽管Q6L e-tron定位为超豪华大尺寸SUV,但庞大的身躯并不影响其操控质感的发挥,这主要得益于PPE豪华纯电平台对前后车桥和悬挂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在车桥方面,优化了车桥运动学特性,改善了驾驶动态和转向性能;在悬挂方面,采用FSD(频率选择阻尼相应阀),在兼顾高操控性能前提下,提高了高频路段,如鹅卵石路面的舒适性。
一汽奥迪Q6L e-tron采用全域800V高压平台,配装107kWh的宁德时代三元锂电池,为同级最大电池包,续航超过765km,后桥采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功率280kW、扭矩580N·m,同时也是奥迪有史以来首次在转子和定子上使用“发卡”绕组、首次采用了半导体领域中效率更高的半导体材料——碳化硅,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一如既往地坚守了奥迪标准。
洞悉需求 价值重构
头不晕、底盘质感、原汁原味的德式操控感以及过于谦虚的宣传,是技术大咖团试驾过后一致的感觉。在疯狂卷配置、卷参数的新能源市场,一汽奥迪Q6L e-tron如同一股清流,没有用夸张的参数或炫目的噱头轰炸消费者的感官,而是秉持沉稳、内敛、严谨、克制的态度,加上深耕中国多年已入乡随俗的德式风格,以贴近消费者日常的场景、易懂的语言,诠释奥迪对豪华纯电的理解,回应消费痛点和使用焦虑。
一汽奥迪Q6L e-tron试驾车队
“在一汽奥迪Q6L e-tron身上,我看到了奥迪对先进技术的前瞻考量,这样的技术选择通过试驾是可以感受出来的。这款车拥有奥迪的技术底蕴,底盘比我开过的绝大多数车都要好,上市前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应用型软件的打磨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蔡蔚给出中肯建议。
“今天的试驾和研讨会让我对PPE豪华纯电动平台有了更深了解,其是目前豪华纯电平台中第一个量产全域800V高压平台。如果没有这么好的硬件撑,软件的优势很难发挥出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向阳分享了其对辅助驾驶的体验感受,“一汽奥迪Q6L e-tron的纵向速度控制和车道切换等横向控制都很丝滑,油门车速控制做的很好,车道保持和转弯掉头稳定平顺。”
“现在市面上很多电动车都号称提供防晕眩功能,但我还是会有头晕的感觉,但今天试驾一汽奥迪Q6L e-tron时,全程真的没有头晕。此外,我选择了几个场景测试刹车,响应灵敏、轻踩就停。开启辅助驾驶时,我特意在距离红灯不远处踩了一脚油门,结果刹得很自然舒适,与配备的iBRS制动助力器不无关系。总之,制动的调教让人很安心。”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院长席军强,在谈到对该车的全域制动能量回收功能时指出,“一汽奥迪Q6L e-tron的放晕眩和制动表现都很好,但是我在你们的宣传文案中,只看到‘制动能量回收过程无顿挫感和眩晕感’、‘Brembo高性能卡钳100km/h-0制动距离约35m’这类轻描淡写的描述,很难让消费者get到你们的真实力。”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补充道:“据我所知,Brembo高性能卡钳很强大,不仅强度高、轻量化、制动脚杆更线性、回位力稳定、噪音小等优点,而且实际测试的制动距离,其实不到你们宣传说的35m,车就刹住了。”
“我曾经遇到过断电导致电动隐藏式把手失效的情况,所以当我发现奥迪为应对这一消费痛点,提供的是半隐藏式外门把手和‘一拉两用’的集成式内门把手的组合时,我深感欣慰。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外门把手会自动弹出红色拉绳,拉拽可机械开启车门。而此时,内门把手则能在3s内两次拉门把手到底,同样可以机械开启车门。”朱西产说,“从这个细节上不难看出,奥迪在迎合电动化需求的同时,仍坚守了德式严谨和安全至上的理念。”
一汽奥迪Q6L e-tron
汽车评价研究院院长李庆文总结称,在即将上市的一汽奥迪Q6L e-tron身上看到了奥迪划时代的战略转身,以及一汽奥迪和奥迪一汽为响应中国市场电动化和智能化需求所做的积极回应,不难想象“德系驾控+华为智驾”的技术融合、全场景安全冗余设计及深度本土化战略,势必将重构豪华电动市场价值标准,而奥迪率先发起的攻势,有望扭转豪华纯电市场的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