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长宁新设人工智能合资企业,上海国企与香港老牌制造商纷纷寻找“第二曲线”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上观新闻 时间:2025-07-27 00:20:0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首日,会场外同样传来好消息。

7月26日,由上海机电和香港德昌电机共同出资设立的动界智控(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长宁“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将在位于愚园路的企业总部深耕人形机器人关键硬件模组及系统集成产品的研发、技术服务与销售,目标成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零部件的重要供应平台。

借此契机,长宁区也将以“上海硅巷”为核心技术突破的策源地,吸引更多企业将研发核心业务落地长宁,目标打造“东张江,西硅巷”的科技产业新地标。

企业纷纷寻找“第二曲线”

7月新成立的动界智控,主营业务聚焦人形机器人(含泛人形机器人)上肢、下肢、关节模组、灵巧手模组等关键硬件模组及系统集成产品。

细究动界智控背后的两家合资方,无论是上海国企中的制造业领军者上海机电,还是香港老牌制造业企业德昌电机,此刻都在寻求产业升级的“第二曲线”。

从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看,这家1992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是上海电气集团工业装备及工业基础件领域重要的支柱企业,核心业务涵盖智慧电梯、绿色空调、高效电机、精密液压、数字印刷等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产品领域,多年来与三菱电机、开利、纳博特斯克、ABB、德昌、雷戈伯劳伊特等世界知名企业均有合资合作,共同组建经营国际企业在华业务。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电气最新发布的自研人形机器人“溯元”已达到稳定行走和灵巧操作能力,可覆盖工业场景中的精细操作以及场景定制化需求,可胜任多种高强度的工作任务。

成立于1959年的德昌电机,是在香港上市的大型跨国制造企业集团。公司是高品质精密电机、驱动子系统及相关机电零件的全球领先供应商,目前市值约170亿港元。德昌电机专注于汽车及工商用微型电机领域,研发团队规模逾1600人,客户覆盖保时捷、玛莎拉蒂、阿斯顿·马丁等400余家汽车行业企业,还有通用电气、西门子、戴森等1100余家工商用企业。

德昌电机主席、行政总裁汪穗中介绍,目前,德昌电机日均生产微型电机及相关产品超400万个,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楼宇自动化、家电、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企业的汽车微型电机全球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二,正依托中国市场加速电气化布局,同时加速拓展人形机器人业务。

上海机电党委书记丁宇清表示,上海电气正致力于建设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动界智控的成立,标志着上海电气集团在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领域取得了重大的产业化突破,也是开辟企业第二成长曲线的重要抓手。

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人形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全球首款全尺寸开源公版人形机器人“青龙”亮相。针对“青龙”的量产需求,机电股份与德昌电机联合组建了攻关团队,共同研发全套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涵盖旋转关节、直线关节和灵巧手关节等多种零部件,成功破解掉电、过热等制约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异常现象。

梧桐树下落子高能级平台

布局机器人产业,长宁区是认真的。

长宁区科委主任杨建安介绍,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维度看,传统产业已纷纷着手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企业新的高速发展。

因此,当下长宁区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领域已集聚了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区内的西井科技、嬴彻科技分别聚焦封闭的物流口岸以及开放的高速路段,提供自动驾驶的智能解决方案。

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产业智能化领域,长宁区内的新微集团与禾赛科技分别聚焦芯片制造与激光雷达制造,在“上海硅巷”辐射区域内形成了创新策源的“朋友圈”。眼下,伴随上海市电子材料协会的落户,长宁区将在人工智能上游产业链不断形成集聚效应。

从产业落地看,今年落户长宁临空园区的虹桥国际机器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现已入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坚科技,构建集人形机器人、足式机器人、园林机器人等产品集群。在面积达3200平方米的机器人产业园,中坚科技及其产业链相关企业正陆续进驻,聚焦轮式机器人、双轮式机器人等领域展开自主研发。

去年,长宁区GDP接近2800亿元,“十四五”以来形成近千亿规模的增量。其中,人工智能作为长宁区近年来着力培育的重点新兴产业,全区已集聚关联企业近700家,形成了梯度发展的格局。

近期,长宁区明确了打造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数据价值化应用先行区以及应用场景落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已基本形成软信服务业、航空服务业、时尚消费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正积极抢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机遇,加快培育新赛道。

与此同时,长宁区正全力以赴推动城市更新。区委书记张伟表示,当前,都市科创有着“分布式、小规模、无边界”等新特点,需要更多的便利交流场景、思想火花碰撞的摇篮和人才创新创业相遇的契机。借助动界智控落子“上海硅巷”的机遇,长宁区将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首试首用提供便利服务和适配场景,打造“梧桐树下写代码、风貌区内搞科研、咖啡馆里开晨会、烟火气中聊创新”的立体化科创空间。

原标题:《长宁新设人工智能合资企业,上海国企与香港老牌制造商纷纷寻找“第二曲线”》

栏目主编:茅冠隽

作者:解放日报 舒抒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