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大模型低调出展,机器人各出奇招|直击WAIC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孙明 凤凰网科技 时间:2025-07-27 08:05:13

摘要:

这次大会堪称史上最强阵容,不仅是深度学习之父、图灵奖巨头、2024年物理学诺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Everest Hinton)首次真身亮相中国,开幕式当天更是直接集齐了10余位顶奖(图灵奖/诺奖)得主,还有超800多个参展企业。

科技 出品

作者|赵子坤

编辑|董雨晴

这大概是大家玩得最开心的一届WAIC。

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里,你能看到:机器狗托着AI眼镜“哒哒哒”走,机器人被绑了绳子“遛”机器狗,人们给自己绑上感应器,小心翼翼“遥操”着机器人搭积木、玩迷宫。

人们不再对随机出现在展馆里缓慢踱步的机器人投去惊讶的目光——这都是上一阶段经过训练后的见怪不怪。

如今,他们正忙着从机器人手中成功取到那瓶可口可乐,或是戴了拳套站上擂台,来一场刺激的“人机互搏”,亦或是坐在肤白貌美碧蓝色短发美女对面,尝试让她“模仿”自己的表情……

7月26日,WAIC开展首日,上海闷热的阴雨天难挡观众热情,票早就一扫而空。闲鱼上原价168元的展览票,一度被卖到了488-1500元,三日通票有人则开出了三千块的高价。

一层会场入口处,一架白色的电动飞机前排满了等待“上机”拍照的观众——这是中国首个倾转旋翼载人电动飞机,最多能承载4位乘客。

经过一整年的“猛火爆炒”,机器厂商们的对外展示更加实在,很多场景都可以真正落地了。去年的“十八罗汉”机器人们占据了一楼绝大部分空间,不过彼时多数是“只可远观”,真正能互动起来的寥寥。

今年同样的场地,则换成了让它们各显奇招的“技能大舞台”。机器人们换上了“人类的新装”:戴上黄色安全头盔、身着蓝色工作衫,肩头还披了白色汗巾,站在金属切割机前,似乎离替代危险作业的工人一天并不遥远。

展厅里,有身着绛红色大褂的机器人等待上场,有头顶镶珠蓝色小帽表演“非遗”的(=从篮筐里拾取香囊),还有只是静静站着,身着“应急救援”样式服装,乍一看甚至分不清是机器人还是服装模特……

有表演敲鼓、转花的,给你端咖啡倒啤酒的,还有戴了彩色假发,穿白色长靴和平底鞋的女性展览型机器人,跟前来搭话的男观众机械对答。

最人挤人的,当属明星机器人企业宇树架起来的“擂台”,两只戴上了拳套的小机器人踉踉跄跄地朝对方扑去,人群中不时传出来惊叹声。这边,主持人卖力呼吁,“大伙为小红小绿加油呀”。正对面的,是优必选的机器狗,忙上忙下,来回折返上高台,展现其出色的越障能力。

图|人多到,只能透过别人的手机屏幕观看“盛况”

和往年不同的是,此次布展中,机器人们也更多地出现贴近人类生存空间的场景之中:工厂流水线、汽车座椅前,甚至是被布置成宜家样板间的沙发上——虽然暂时没能展现出什么服务能力,但一度成为了观众轮流合影的“打卡点”。

不只是猜拳、下棋、叠衣服,真正能动起来的机器人显然变多了。更实际可互动场景是,观众可以选择让机器人去取指定货物、敲击音乐,也能尝试直接语音对话,让机器人缓慢抬起手臂与自己“握手”。

当然,大部分预备役机器人还孤零零被“吊”在角落,等待一个上场机会。坐在它们中间的,则是打开电脑狂敲键盘的打工人,和一旁架着机器夹缝拍摄的摄影师——怎么不算一种人机共处呢?

机器人产业链条,都全了

毫无疑问,这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盛会:从去年的参展的500余家厂商“扩充”到800余家企业。

3000余项前沿展品展出,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80余款“全球首发”或“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

此次,WAIC首发产品聚焦三大方向:消费级AI硬件普及(外骨骼、AR眼镜);大模型向垂直场景深化(工业、医疗、旅游);机器人交互能力升级(具身智能平台赋能)。

相比于往年全人形机器人吸走展馆大部分目光,这次机器人全链条的公司几乎都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全人形、供应链的各有20余家,做具身本体、灵巧手的各有10余家,做具身智能(大脑)、传感器的则都不超过5家。

2025年新增的,诸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星动纪元等专攻人形机器人的企业,占据了H3馆大面积核心位置。今年,还新增了智平方、非夕机器人、银河通用机器人等十余家机器人企业,展示技能从工业巡检扩展至生活服务(如调饮、剥蛋壳等)——去年的机器人展商还是以达闼、擎朗等服务机器人为主。

一个更明显的变化是,金发碧眼的面孔变多了。海外观众站在展台前,饶有趣味地拍下机器人们的模样,对展台工作人群询问“加Wechat行不行?”,甚至,你还能在穿梭的人群中听到日语。

除了海外对中国AI能力的关注外,今年展览期间,也有不少国际嘉宾莅临现场。

开幕式前一天,一张“上海共识”的签署现场合照流出,囊括了被誉为“人工智能教父”的杰弗里辛顿,因陈年腰疾站立合照。

图|有网友询问:“是什么让78岁还有腰伤的老爷子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答案是,AI安全。

由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姚期智、本吉奥(Yoshua Bengio)等超过20位行业专家、学者共同签署的AI安全国际对话上海共识(以下简称“上海共识”)强调:人工智能系统能力已接近甚至可能超越人类,但人类尚未掌握有效的控制它的方法,呼吁全球增加对AI安全的投入。

而从首日盛况来看,人类的接受能力进化得更强了。经历了年初春晚“转手绢”、年中马拉松、搏击比赛等“洗礼”后,大多观众对随机出现在走廊上踉跄走路的机器人已经见怪不怪——虽然更常见的情况是,有些小机器人走得还不稳当,得一路被工作人员“提溜”着后脖颈退场。

图|大人们步履匆匆,小女孩向跟自己同等身高的小机器人投去好奇的目光。

除了机器人们,还来了谁?

比起“全明星”阵容的机器人方阵,曾经风头一时的大模型厂商们则显得低调许多。

去年,风头最盛的是阶跃星辰、MiniMax、智谱AI、百川智能、面壁智能等一众大模型厂商。在这场AI年度盛会上,都格外重视大模型AI应用落地的展示。如果说,各家厂商曾经想抢占的是“AI应用”心智,当下的热门词则换成了Agent(智能体)。

大家都更务实了。展览间隙的讲台上,有演讲者提问:把AI放进企业运转流程中,总共还需要几步?

过去一年,AI“六小龙”的概念逐渐远去,新几强诞生。这届WAIC上最高调的莫过于阶跃星辰,在开幕式前夜发布了新一代基础大模型step 3,强调满足推理需求。更关键的是,它更重视国产生态,根据原理分析,step 3在国产芯片上的推理效率最高可达DeepSeek-R1的300%,且对所有芯片友好。当天四大国产芯片企业CEO更是罕见同台。

曾经“六小龙”,想做“AI医生”、专注医疗赛道的百川屡传出团队动荡高层出走,和同样掉队的零一万物都没来。但一向不喜欢参加展会的Kimi来了,虽然展台是临时申请来的,但装扮依旧十分有格调。

“Killer App”尚未出现之际,厂商们对外展现的看家本领都变得更加务实了。首发的产品大军中,可穿戴设备中表现最突出的还是AI眼镜。

刚发了新品AI 眼镜的Rokid,用一副巨型眼镜模型占据了可穿戴展馆入口,在它正对面的,是前几日也刚发新品的X REAL。

“百镜大战”下,大厂们也都急于在这场盛会中展现自己的最新能力:阿里巴巴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目前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市面上现有产品多存在佩戴不适、续航短、AI交互弱等问题,并没有让AI眼镜真正进入大众消费领域”。该AI眼镜的研发负责人、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告诉我们。

“今年的WAIC‘无聊’又接地气”,一位参加展会的科技企业高管称,无聊是因为似乎没那么多脑洞大开的新奇特设计了,科技开始越来越务实。

几乎所有前沿的研究人员都认为,AI已经势不可挡来到人们身边。

当天的发言中,辛顿也首次发出呼吁,他认为,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就是防止超级AI统治世界。

辛顿认为,AI理解语言的方式和人类高度相同:均通过“特征向量”整合语义,词如“乐高积木”般动态组合,根据上下文调整“握手方式”形成连贯含义。但不同之处在于,人不能永生,AI可以,数字智能的软件与硬件分离,知识可“永生”(硬件毁灭后软件仍可复活),而人脑知识传播效率极低(每秒仅100比特),AI却能在不同硬件间每秒传递数十亿比特信息。

“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AI将超越人类智能”,辛顿强调,为完成任务,AI会自主设定子目标——生存与获取权力,甚至操纵人类避免被关闭。“人类如同养虎崽,若无法确保它长大后不伤人,就必须担忧”。

如今,辛顿认为关闭AI已经不再现实,唯一的出路是“训练AI向善”, 随着AI在医疗、气候、工业等领域的不可替代性,人类已无法将其消除。辛顿提出:各国需建立AI安全国际社群,独立研究“训练AI向善”的技术(如避免欺骗、控制欲),并共享成果。

标签: 机器人 智能 人类 机器 人们 企业 白色 人形 观众 场景 中国 模型 产品 上海 眼镜 百川 上场 医疗 辛顿 能力 方式 工业 蓝色 负责人 国际 开幕式 讲台 大战 国产 工人 共识 图灵奖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