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AI时代的网络文学创作何去何从?听听专家这么说→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冯璃月 上游新闻 时间:2025-07-27 12:11:21

当AI写诗、AI写剧本、AI写小说一次次“惊艳”读者,文学创作者还有没有生存空间,他们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7月26日,在2025网行者大会分论坛——“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商业模式”现场,宝树、吴荻秋思、小桥老树、九鹭非香等国内网络文学名家和评论家齐聚南岸,围绕“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商业模式”展开激烈讨论。AI时代下,网络文学作者是陷入不可避免的焦虑,还是积极拥抱科技变化,利用技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如今,网络文学创作生态如何?对此,专家们各抒己见。



▲2025年7月26日,南岸国际会议展览中心,2025网行者大会“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商业模式”分会场现场。记者 张春晓 摄

AI,助手还是对手?在主旨演讲中,科幻作家宝树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他提到此前在科幻文学奖评选中,有一篇AI生成的小说入围终评,“初看确实惊艳,但多读几遍后发现文本像流水账,缺乏主次逻辑。”宝树本人也曾尝试用AI辅助创作,结果发现生成的文章中堆砌着各种科学名词,却无内在关联,“如此看来,AI目前暂时无法取代科幻创作,但未来不好说。”

谈及如何创作爆款网络文学作品,重庆网络文学作家小桥老树认为,要克服笔下的陈词滥调,就得深入挖掘自己写的这个行业或领域,努力成为这一行业或领域的专家,或许就能在别人不能写的领域,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最好的选择是,以自己熟悉的题材和喜欢的人物性格进行创作。”他坦承,自己在写到《奋斗者:侯沧海商路笔记》后半部分时,写得很费力,却很难写出波澜壮阔的画卷,其最大问题就是自己没有商业上的亲身经历。

“短剧时代对网络文学作者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时代,20多年让我们沉淀了大量IP,去年基本上90%微短剧的改编都来自网络文学。”重庆麦芽传媒有限公司海外内容总监吴荻秋思一席话道出,精品佳作是网络文学的生命线,加快主流化精品化,是推动网络文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迅速崛起并占领市场,但作为新兴的文化业态,也出现了类型化、同质化、格调不高、发展受限等突出问题。如何突破瓶颈、抓住时代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全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此,吴荻秋思建议,多从生活中发现好故事,网络文学搭上短剧市场,让微短剧的微和短积累成强和长。他认为,网络文学作者应该有创新性的故事构思,文字的语言风格和特点方面,要对话精练,尽量以短句为主,要轻环境、重情绪。



▲2025年7月26日,南岸国际会议展览中心,2025网行者大会“网络文学创作生态与商业模式”分会场现场。记者 张春晓 摄

“网络文学很大程度上依赖幻想,从这个意义上讲,重庆有非常适合网络文学生长的土壤。事实上,的确有许多优秀的网文作家活跃在重庆,从不同角度讲好网络文学故事,构成了重庆文学一道亮丽风景。”论坛上,重庆市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九鹭非香如是说。

那么,重庆将如何进一步推动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呢?重庆市网络作协常务副主席韩路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重庆可以建设全国网络文学IP中心,以促进网络文学产业的发展和人才聚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提升整个城市的网络文化影响力。她还期待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基金扶持网络文学,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环境和资源支持,让更多有潜力的创作者能够安心创作,产出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

新重庆-重庆日报

编辑:李晟

审核:聂晶

主编:吴国红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