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对话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生态和底层能力是腾讯元器的核心竞争力,解决问题才是智能体的核心目标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时间:2025-07-27 18:10:30

出品|搜狐科技

作者|常博硕

7月27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腾讯举办名为“AI Talk智能涌现”的AI论坛。让AI变得人人可用,在此次论坛上被频繁提起。如果说去年AI是模型竞争的市场,那今年显然已经成为智能体的天下。各种各样的智能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旨在渗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会上,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迎来了全新升级,即使是不会写代码的用户也能实现智能体的创建,同时,面向C端用户所打造的腾讯元器,进一步加强了整合公众号、文档和微信支付MCP等腾讯独有的生态资源,目前可以一键授权矩阵号发布以及随时拉取公众号知识库。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云智能负责人、优图实验室负责人吴运声对搜狐科技等媒体分享了目前AI发展的三大技术趋势。第一点是AI正在从短期记忆到长上下文发展。“很多模型在执行一些复杂任务的时候,需要去调度工具这时候就往往需要记住更多的信息。”

第二个趋势是从图文到全方位的多模态交互的研究。吴运声解释道:“传统的图文问答在很多产品上面是有局限性的,在我们实际落地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交互的输入输出都不仅仅是文字或者图片,我们越来越需要各种各样的形态的输出,甚至需要利用空间去进行全面的感知。”第三个趋势是对智能体解决复杂任务的需求愈发明显。“对于复杂任务,如果有各司其职的智能体我们就可以对各种问题实现自主协同。”

在三个技术趋势下,除了智能体平台的更新,腾讯于7月27日也正式发布混元3D世界模型并宣布正式开源,在具身智能方面腾讯也发布了具身智能平台Tairos。此次发布的全新产品均基以腾讯自研混元大模型为核心引擎。

可以看到,AI目前已经逐步开始从技术突破迈向场景落地。这次,腾讯更是一口气发布了12个垂直智能体,包括可自动化完成人群提取、画像分析、营销内容生产的营销云Agent,可一键生成个性化旅游攻略的腾讯地图旅游规划Agent以及帮助开发者实现自动代码补全、代码诊断和智能评审的CodeBuddy Agent等。

吴运声表示:“我们最终还是希望把AI技术落地到各个产业方面,AI技术要真正的落地,仅仅有模型的能力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从上到下完整的闭环的工具或者平台。”

以下为此次对话精编:

媒体:腾讯智能体开发平台在B端和C端的策略上有什么不同?

吴运声: B端更注重严谨性和企业级保障,比如准确率、高可用、复杂部署及技术服务等,很多企业还需要私有化、混合云部署。而C端更注重便捷,比如点几下就能上手,不需要配置太多参数。虽然面向对象不同,但底层我们采用统一的内核,包括Rag、工作流和多智能体协同机制等。

媒体:腾讯云在AI大模型与云计算协同方面的策略是什么?

吴运声:我们是开放的,会根据客户需求灵活选择方案。客户可以用混元API,也可以进行精调,或部署私有化平台。我们也支持客户自己准备数据并协助其完成调优。混元模型是我们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但并不排他,最终目标是解决客户的问题。

媒体:您如何看待智能体对大模型价值的影响?

吴运声:智能体不是放大或削弱大模型能力的问题,而是大模型落地的一种形态。智能体具备自动感知、自动思考、计划执行、创造并教育工具等能力,是未来持续演进的方向。我们也结合工作流引入模型节点与用户交互,使其兼具编排精度和模型灵活性。

媒体:腾讯在推动智能体开发平台普及方面有哪些具体动作?

吴运声:除了“黑客松智能创新挑战赛”外,我们还有大量ToB与ToC的实际项目。比如B端销售和架构师会深入客户一线,公众号号主反馈也会快速响应。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应用宝”等渠道拓展分发能力。

媒体:相比其他平台,元器的核心优势在哪里?

吴运声:第一是生态优势,比如与微信生态联动、流量分发等。第二是底层能力强,与腾讯云智能体开发平台共用同一套内核,支持多智能体协同、工作流和沙箱等。第三是流程顺畅,如一键导入公众号文章构建知识库等。

媒体:未来腾讯智能体与微信、元宝的协同方向如何?

吴运声:我们平台面向腾讯内部和外部用户提供能力,像QQ浏览器、元宝等都在使用这些能力,未来也将持续合作和产品集成。

媒体:智能体是否有可能最终演进为超级智能体?

吴运声:我们认为需求是发散的,就像手机应用不会只有一个App包打天下一样。智能体生态会多点开花,各行业的场景会不断细化发展。

媒体:腾讯怎么看待在复杂行业数据场景中的落地难题?

吴运声:我们通常与客户共同磨合,他们懂行业,我们懂AI与模型调用,结合起来才能找到适配点。即便是没有标准化能力的行业,也有其沉淀工具,我们通过调用这些工具让智能体更快落地。

媒体:您认为AIGC生态未来是否由大厂垄断?

吴运声:AIGC是一个生态系统,每个角色都会找到定位。我们希望这个生态越繁荣越好,也在通过比赛、平台工具等方式激发更多参与者加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