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WAIC观察|施耐德电气:以AI赋能产业转型,以算电协同破解能源挑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环球网资讯 时间:2025-07-28 10:17:47

光明网

“AI技术正快速迭代,其规模化应用将全面推进能源、工业等关键领域的结构性变革,充分释放科技创新的巨大影响力。”7月26日,在第八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产业发展论坛上,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首席人工智能官菲利普・兰巴赫表示,“中国是全球AI产业发展高地,也是施耐德电气AI创新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通过持续加大在华研发投入、拓展本土生态协作,施耐德电气致力于与更多中国伙伴共同拥抱AI技术浪潮,为中国产业的新质转型做出贡献。”

大会期间,施耐德电气以“智联协同,共炫影响力”为主题参会,展示了AI技术在工业、能源、楼宇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成果,发布《算电协同——数据中心的能源挑战与应对》洞察报告,为AI时代的产业转型与能源管理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解决方案。

AI规模化落地:从技术创新到生产力变革

2025年,在大模型争相迭代、算力竞争加剧的喧嚣背后,如何切实推动AI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成为全球各界关注的焦点。AI规模化应用不仅需要前沿技术优势,而且需要深度理解产业需求和应用场景。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展台上,施耐德电气展示了其AI应用系列成果,上海普陀工厂通过广泛部署AI技术解决方案,人均生产效率提高了82%,获评“端到端灯塔工厂”;无锡工厂则以AI驱动生态设计、开发闭环碳跟踪平台、以机器学习模型提升能效,最终实现范围一和范围二减碳90%,获评“可持续灯塔工厂”。

针对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施耐德电气将AI技术融入多样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绿色解决方案。大会现场,聚焦包装消费品、油气化工、数据中心、智慧楼宇、未来电网等关键行业,施耐德电气集中展示了一系列“智联协同”创新成果,其中EcoStruxure™边缘智能盒,凭借在边缘侧卓越的数据采集、管理、实时计算与智能决策能力,为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管理场景带来灵活、安全、高效的全维价值,助力产业“智”变升级。

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创新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磊表示,边缘智能、大模型、AgenticAI正在加速向细分行业的渗透,工业专有知识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将迸发更大价值。现场展示的智能翻牌机,利用EAE平台实现分布式控制,内嵌先进AI算法,以4台控制器精准调度144台电机,展现EAE与AI融合在复杂工业产线中提升效率和质量的潜力。

算电协同破局,三层架构构建可持续底座

AI的蓬勃发展也带来新的课题——能源消耗。作为AI算力核心基础设施的数据中心,首当其冲面临压力。大会期间,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发布的《算电协同——数据中心的能源挑战与应对》洞察报告显示,2030年我国数据中心在用电量高情景下或突破700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用电量5.3%;微观层面,近七成受访企业预计未来三年用电量年均增速超15%,61%计划新建或扩充智算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王永真表示:“智算中心的快速扩张使数据中心能源管理困局凸显:一方面,电力需求呈指数级攀升,高密度散热成为技术瓶颈,碳排放压力持续加剧;另一方面,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特征,反向对数据中心的灵活用能提出更高要求。”

报告通过对117位数据中心管理者与专家的调研,明确了三大核心挑战:93%的受访企业将供电稳定性列为首要痛点,受智算中心负载波动、可再生能源接入不稳定等因素影响;85%的企业面临成本压力,电费占运营成本近六成;77%的企业存在碳排放管理难题。

“这些挑战已形成从‘生存’到‘经营’再到‘发展’的递进式压力体系。”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表示,面对挑战,传统能源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基于此,施耐德电气提出“算电协同”三层架构,自下而上打通电力供给、算力负荷与协同机制:底层聚焦电力供给基础设施,解决智算负载突增突减的电能质量治理及风光等能源的接入管理;中层挖掘IT负载的灵活性调节空间,以IT负载变化匹配用电信号;上层建立算电双向调节决策框架,通过数据、算法和激励机制整合实现联合优化。

为推动这一架构落地,施耐德电气从硬件、软件、服务三方面提供支撑。硬件上,高低压配电柜、不间断电源、智能仪表等低碳智能化产品形成坚实基础;软件方面,EcoStruxure等数字化平台覆盖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端则针对节能减排、电能质量管理等提供定制化方案。其推出的SmartCool数据中心空调末端AI节能方案,基于IT负载需求进行秒级同频动态制冷输出管理,已通过泰尔场地节能认证,成为能效提升的典型案例。

“算电协同机制建设需要横跨能源领域和算力领域,为达到全局最优目标需要各方协同。施耐德电气将充分发挥在能源管理与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专长,帮助企业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营销部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联席院长古月说。

协同发力,共推产业新质转型

技术的落地与挑战的破解,离不开生态的支撑。古月表示:“算电协同机制建设过程需要横跨能源领域和算力领域,为达到全局最优目标需要各方协同。施耐德电气将充分发挥在能源管理与数据中心领域的技术专长,帮助企业构建高效可持续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一同推动算电协同实践规模化落地,为AI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在菲利普・兰巴赫看来,作为当前最前沿的数字化技术,AI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算力、场景等关键要素,跨越多个行业领域。无论是其研发创新还是落地应用,都需要各界深度协同,打造新的生态系统,打通AI的产业化之路。AI技术落地,需要“模型、方案、服务”全链条支撑,单一企业难以完成所有环节。

基于此,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积极构建AI生态。“通过与开发者、系统集成商、产业合作伙伴,以及科研院所的广泛合作,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正在不断拓展‘AI+产业’生态。”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基于产业生态优势,中国在施耐德电气全球AI布局中,有望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基地。

“技术创新正驱动产业新质转型,AI技术是其中的核心引擎。”尹正表示:“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施耐德电气将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创新优势,持续构建AI生态,为中国‘AI+产业’注入生机与活力。”(宋雅娟)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