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阵地。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1180亿元,同比增长29%,利润增长65%,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正如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在昨天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社会论坛上所说,人工智能让世界成为真正的数字地球村,治理和发展是人工智能这枚“硬币”的两面,缺了任何一方,人工智能都将失去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本次论坛上,各方专家共议这一话题,探讨人工智能在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前沿应用、安全与伦理挑战以及治理的法律与政策路径。
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上海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形成了专项规划引领、地方立法保障、领域政策支撑、伦理治理协同的立体化制度框架。WAIC智能社会论坛就是WAIC面向智能社会治理的专业性、学术性的高端论坛,已连续四年举办,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论坛旨在汇聚全球智慧,共同应对智能技术革新带来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治理挑战,促进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发展,造福智能社会人类美好生活。此次WAIC智能社会论坛以“AI赋能社会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同济大学和杨浦区政府联合主办。
过去三年中,论坛通过搭建全球治理对话平台,推动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的前沿对话与研究,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规范操作指引》等标准性成果,并依托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探索政校联动模式,促进技术发展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重塑社会运行规则与治理模式。郑庆华指出,一方面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另一方面则要确保人工智能“科技向善”,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在论坛上,“全球智能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数”启动编制,旨在为全球不同类型智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促进AI赋能可持续发展。这一指数由联合国人居署“上海指数”研究团队首席专家陈海云博士领衔指导研发,同济大学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协同编制。
同时,由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同济大学联合共建的“数字法院研究基地”也揭牌成立,将聚焦上海法院的前沿实践,打造司法智能化研究的前沿阵地,为数字中国战略实施和数字法院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应用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经验。论坛还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系列丛书(第三辑)以及同济大学和上海市杨浦区多项数智赋能创新成果。
据介绍,近年来,杨浦区联合同济大学,围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大学+大厂”集聚优势,通过深化场景驱动、强化生态培育、扩大品牌效应,共同致力于打造基于智能技术的、富于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治理新样板。其中,大桥街道全域数字化转型(I期)、“数融医体”智能社区运动健康师系统、城市灵境场景创新中心等多项数智赋能基层治理和产业发展场景案例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杨浦还将继续以人工智能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加快构建完善“1+2+3+5”城市治理运行数智化体系,打造一个覆盖全域的数据平台底座,建设区街二级智治体系,推行政务办公、城市运行、政务服务三网协同,加速运行数智党建、数智政务、数智治理、数智经济和数智民生等5大模块,推动社会治理从经验治理向数据治理向智能治理转变,以人工智能重塑美好生活新方式。
原标题:《如何兼顾人工智能的治理与发展?WAIC智能社会论坛热议“一个硬币的两面”》
栏目编辑:赵菊玲
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