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美国短剧,正在疯狂“抄袭”中国的作业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胡颖 无相财经 时间:2025-07-28 11:57:35
剧本是短剧的灵魂和最大成本项

无相财经

前段时间,中国电影人高峰自爆,自己靠抄中国作业的方法,在美国拍短剧,累计票房已超7000万。

巨大的市场让他信心倍增,觉得现在已经可以冲击全球第一支短剧行业股。

ReelShort的背后运作公司疯狂枫叶工作室是中国企业,其背靠出版商中文在线集团,不仅手握大量网文IP,还能随时根据大数据,打造欧美观众爱看的短剧,其短剧的数量也是位居各大平台之冠,下载量甚至超了Netflix。

可以说,这是中国出版商血赚老外钱的一张名片,也是出海短剧平台的标杆。

然而,就是这张名片却在最近深陷抄袭传闻。

7月25日,听花岛、点众这两家国内头部微短剧公司先后发布声明,称ReelShort发布内容侵权抄袭。

抄袭我们的,正是行业第一,让人意想不到,也让人更加愤怒。

听花岛表示,在就侵权问题与枫叶互动时,进展并不顺利,且枫叶互动作为侵权方,各种推诿。

那么,面对短剧公司的被指涉嫌抄袭的声明,ReelShort方是怎么做的呢?

目前还没有回应。

微短剧的成功,是娱乐产业出现的一个积极变化,也带动了大量影视行业的人员就业。

但在百家争鸣的微短剧市场,平台之间不应该恶意抢食,甚至是用抄袭的手段去抢占市场。

市场如此赚钱,也难怪平台和一些企业不顾吃相。

其实短剧市场,剧本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好的短剧创作者,更是千金难求。

但有一种恶心的赚钱方式就是:直接照搬中国成功的短剧剧本,迅速复制到海外市场。

从一比一复刻的镜头对比到近乎AI换脸式的剧情抄袭,再到涉嫌侵权方被指推诿搪塞、拒绝下架的强硬态度,这起事件暴露出的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版权纠纷,而是这个新兴行业在急速狂奔中,对知识产权的漠视与践踏。

短剧出海的成功模式,其核心竞争力本应在于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能力将中国市场验证过的叙事内核,结合本土文化元素、演员和审美进行二次创作。

这种转化需要智慧、需要投入、需要尊重原创。

现如今,部分平台却试图走一条危险的捷径:中为洋抄。

直接搬运国内成功剧本,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ReelShort们的成功,证明了中国模式+本土化这条路径的可行性,这本是值得骄傲的创新。

但任何商业模式的狂飙突进,都不能以牺牲原创、践踏规则为代价。

短剧出海的星辰大海,绝不应建立在抄袭的流沙之上。

否则,再多的票房都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只是部分人的财富自由。

最终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和抄袭之国的污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