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源Sight 安然
又一个运动零售巨头闯入户外品牌代理运营的战局。
近日,据懒熊体育消息,YYsports(胜道体育)母公司宝胜国际已成为户外品牌Dynafit(雪豹)的中国市场总代理,双方实际达成合作可能在更早时期。据悉,今年3月,雪豹已注册了新公众号雪豹DYNAFIT,重启中国市场运营。目前,雪豹新的线下门店正在筹备中。
另一运动零售龙头滔搏在近日也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作为加拿大跑步品牌Ciele Athletics在中国的独家运营合作伙伴,全面负责Ciele在中国市场的品牌传播、市场推广、渠道销售、消费者运营等全链路运营工作。
相较而言,滔博的摊子铺得比宝胜更大。2024年5月,滔博成功拿下加拿大越野跑品牌norda的中国市场独家运营权;今年5月,滔搏成为挪威户外品牌Norrøna(老人头)的中国市场独家运营伙伴;同月,滔搏又官宣与英国跑步品牌Soar的合作。
如此密集地扩充户外品牌运营储备,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或是渠道零售商们顺应时势的自救之举。
近两年,滔博、宝胜等渠道零售商受宏观消费放缓,以及耐克、匡威等主要代销品牌业绩不振的影响,经营巨震。
截至最新财年年末,滔博门店数量较上一年减少1124家至5020家,宝胜门店数量较上一年减少75家至3448家。二者的年度收入、毛利、经营溢利等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且下滑态势延续至今年一季度。
与传统球鞋衰落走向相反,户外品牌尤其跑步品牌成为近年的市场新宠。相比落寞的耐克,On昂跑、萨洛蒙等品牌意气风发。滔博、宝胜等或寄希望于拿下更多户外品牌,像安踏一样打造出自己的现金奶牛,以平衡业务结构、缓解业绩窘迫的现状。
只是,转换身份独立而全面地运营一个甚至数个户外运动品牌,对于曾经的渠道零售商们来说,或许并非易事。
自寻出路
7月初,宝胜国际发布了公司6月收益公告。当月,宝胜综合经营收益净额与去年同月相比下跌16.4%;截至2025年6月止的六个月,宝胜综合累计经营收益净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跌8.3%。
颓势自去年已经显现。
根据财报,宝胜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0%至184.54亿元,毛利同比减少6.6%至63.09亿元,经营溢利同比减少3.6%至7.09亿元。
在营利数据不振之外,宝胜库存也在持续增加。期内,公司存货同比增长5.1%至49.46亿元,直追毛利水平。
由此,宝胜进行了一系列降本增效操作。根据财报,为保障利润率,宝胜关闭升级了部分业绩不佳门店,降低成本并提高单店运营效率。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宝胜直营门店数量尚为5883家,五年之后,宝胜国际直营店数量关闭超2000家,仅剩3448家门店。
滔博的闭店动作更为激进。
根据财报,2022-2025财年内,滔博门店数量从最高的8006家锐减近3000家至5020家,几乎消失了一个宝胜;门店毛销售面积同比下降幅度扩大至两位数;单店销售面积同比波动下滑。
数据显示,滔博与耐克、阿迪达斯等绑定较深,主力品牌销售占比长年高于80%,受其销售表现影响较严重。
在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财年里,耐克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0%至463亿美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4%至32亿美元,毛利率同比下降190个基点至42.7%。最大客户的濒临绝境无疑给滔博带来沉重打击。
另一边,虽然阿迪达斯2024年全球营收、营业利润、毛利率均实现增长,但其在中国市场的DTC变革也在加剧,滔博等渠道零售商越来越难在这些品牌身上寻找到增长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滔博在财报中提到,在消费者行为更趋理性的大环境下,市场呈现两极化发展。
一方面,大众市场对价格敏感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消费者对多元化体验和专业化运动生活的需求不断延展,推动了越野跑、滑雪、网球等曾经相对小众运动项目的蓬勃兴起。
可以佐证的是,今年一季度,亚玛芬体育旗下户外品牌Arc&39;s Sporting Goods收购。
过去几年,Foot Locker也曾尝试通过收并购推进业务多元化,但收效甚微。最终落得卖身结局的Foot Locker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从0开始运营一个新品牌并不简单。
此外,例如徐阳之于安踏专业运动群、江艳之于安踏时尚运动群、郑捷之于亚玛芬体育即便能通过强大的销售网络为品牌拓展门店,但滔博、宝胜等在品牌全链路运营方面的专业人才储备或仍显不足,总体协同能力有待观察。
目前而言,急于转型的零售巨头们能否真正做起一个独立品牌,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