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全球发展格局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普惠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7月27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赢金砖”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论坛上,由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与国际出版集团威立(Wiley)联合创办的国际学术期刊《人工智能与创新》正式启动全球征稿,旨在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贡献源自“全球南方”的智慧与方案,重塑全球数字治理话语体系。
本次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汇聚了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金砖国家及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工发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别领导、外籍院士和全球政产学研界的权威力量。
凝聚全球南方共识,构建AI治理新范式
长期以来,全球人工智能的规则制定与伦理框架多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全球治理体系中“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和视角亟待加强。如何构建一个更具代表性和包容性的治理框架,让AI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是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
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与创新》期刊的创办应运而生。 启动仪式上,期刊联合主编、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教授表示,期刊的使命就是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一个发出自己声音、贡献自己智慧的国际化学术平台,致力于推动技术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度融合,通过补充全球南方国家视角,探索一条符合全球共同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据期刊执行主编余霄介绍,期刊将聚焦AI的基础理论、工程系统、社会治理、创新生态四大战略维度,在跨学科视角下全面研究智能科学发展,致力于推动技术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深度融合。期刊现已组建起一支由全球30多个国家近70位知名学者构成的国际化编委会,确保其学术的严谨性与全球代表性。
《人工智能与创新》国际期刊启动全球征稿。(受访者供图)
深化金砖务实合作 探讨凝聚共同价值
本次论坛上,“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网络”“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国际网络”(AIIA Global-link)及“金砖AI中心企业委员会”等多个合作平台宣告成立。这些机制的建立,标志着金砖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正从高层对话走向产业协同、标准共建、项目落地的全新阶段。
金砖创新基地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理事兼中方主任、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纪荣嵘教授在主旨演讲中,以“金砖多语言大模型”等产学研融合项目为例,展示了中国AI技术在服务金砖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实力。他强调,通过技术创新让强大的AI更轻量化、更普惠,是解决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数字鸿沟”与“智能鸿沟”的关键路径。
嘉宾发言。(受访者供图)
此外,论坛还围绕“全球南方人工智能共同价值探索”“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人工智能赋能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来自联合国工发组织、欧盟商会及多个国家使馆的代表,与中国顶尖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一道,共同探讨如何凝聚共同价值,让技术红利真正惠及更广泛群体。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共赢金砖”论坛的成功举办,特别是《人工智能与创新》期刊的启动,不仅是金砖合作深化的重要标志,更是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协作、共谋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的生动体现。随着越来越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加入,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均衡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新格局正加速形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的智能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