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马恺浓:商家应对“仅退款”合理拒绝与权益维护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网经社 时间:2024-08-14 11:14:52

随着“仅退款”政策成为国内电商平台的一种标配,越来越多负面的声音开始出现。“仅退款”会让中国商家完蛋;“仅退款”会让电商平台死于薅羊毛;“仅退款”是平台偏袒消费者,是对消费者的过度保护。

尤其是近期,网购11.96元衣服“仅退款” 买家被判赔800多元、1400元的洗衣机因无法安装被“仅退款”等话题频频登上热搜,网络上关于“仅退款”的讨论异常火热。

7月23日,全国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联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起“电商平台‘仅退款’调查行动”,涉及对象包括但不限于淘宝、拼多多、京东、抖音、1688等平台。

8月1日,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电诉宝”上线国内首个电商商家“仅退款”第三方投诉通道。该投诉通道旨在平衡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权益,为商家提供一个公正的维权渠道,并移交平台进行二次审核,减少错判误判,以应对日益增多的“仅退款”争议。

对此,采访了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恺浓。

1.:对于平台、商家和消费者而言,“仅退款”有哪些利弊?

马恺浓:对于平台来说增加了用户流量,但弊端是可能破坏正常交易秩序;对于商家来说,利在于增加了用户下单量,弊在于赔钱概率大幅提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有利于提升售后保障,但对于诚信的消费者而言,可能会被转嫁更多成本。

2.:平台应如何明确“仅退款”的界定条件?

马恺浓:平台需按自身情况设立具体明确可操作的“仅退款”规则及流程。关键在于合理平衡商家及消费者权益,不偏不倚,秉持三公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判定是否可以“仅退款”。

3.:商家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拒绝“仅退款”?若被平台强制“仅退款”,可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马恺浓:客户理由明显不合理或者有其他经济效益更优的解决方案时可拒绝。可以通过申诉,或者法院起诉的方式解决。

4.:部分消费者为“薅羊毛”会使用“仅退款”服务,这是否合法?

马恺浓:违法。

5.:您如何看待“仅退款”在电商市场中的应用?

马恺浓: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看平台如何使用。针对“仅退款”问题,日前,淘宝于7月26日重新修改了“仅退款”规则,对于店铺综合体验分大于或等于4.8分的商家,平台不会通过旺旺主动介入、支持收货后的仅退款,而是鼓励商家先跟消费者协商。针对卖家申诉,也做了优化处理。并且已建立“仅退款”异常行为识别模型,更好地帮助平台适用“仅退款”,相关策略将于8月9日正式实施。

无论何时,商家及消费者权益保护都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及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处理。

马恺浓,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浙江省律师协会特约撰稿人 、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员、浙江省吉林商会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浙江校友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吉林大学浙江校友会法律俱乐部骨干成员。

主要业绩:

曾任某法院民商事审判庭法官多年,审理过上百起民商事案件,尤以涉企纠纷为主,期间被评选为优秀公务员。曾为多家互联网平台服务,包括电商平台、视频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等,为其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包括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知产纠纷等等。

研究领域:

民商事法律、互联网法律、娱乐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