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跨越百万量级的门槛,创造了诸多高光时刻。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突破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3%;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达249万辆。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力量,正以强劲的势头加速全球化布局。尤其,在欧洲的五大核心市场(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以及西班牙),中国车企不断刷新存在感。
在向世界级汽车品牌迈进的路上,所有的荣光总是伴随着荆棘。在经受来自美国以及欧盟的报复性关税之后,中国车企或将面临新一轮的政策打压。这与英国政府近日公布的一项针对电动汽车的补贴政策有关。这项政策的补贴总金额达6.5亿英镑,并且规定制造商必须持有经过验证的科学碳目标,并且车辆装配和电池生产地点产生的碳排放量必须低于某些阈值。符合标准的电动汽车,消费者在购车时最高可获得3750英镑的补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政策将大多数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排除在补贴范围之外,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英国交通部长莉莲·格林伍德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今日》节目采访时也表示:“我们不认为在中国组装的任何汽车有资格获得该计划。”
有分析指出,通过政策保护制造的不公平竞争环境,可能倒逼当地车企压缩成本而非创新,损害市场良性发展。新一轮政策歧视,折射出中国汽车出海越是艰难,越显勇毅。然而,打破隔阂与壁垒绝非只靠乘风破浪的勇气而已。
中国车企开拓英国市场,从无人知晓到赢得认可
相较于欧盟其他各国,英国没有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因此成为中国品牌最大的目标市场。而中国车企此次所遭遇的新一轮打压与其说是英国补贴政策的“精准排除”,不如说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已然对本地市场形成了真正的威慑。
两年前,当比亚迪、奇瑞等中国车企的新能源车初登欧洲时,其在英国的月销量仅徘徊在几十至百余台。如今,他们有希望成为真正的颠覆者。凭借成熟的电池技术、颇具竞争力的价格以及不断扩展的零售伙伴关系,中国汽车品牌在当地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
其中,比亚迪、名爵、奇瑞和零跑的表现尤为突出。以比亚迪为例,今年6月,比亚迪在英国市场创下4583辆的销量纪录,同比激增557.5%,成为增速最快的汽车品牌。作为英国市场的先行者,名爵凭借成熟的品牌认知度稳居中国品牌销量榜首。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六个月,英国市场的纯电动车销量增长了34.6%,达到了22.48万辆。与此同时,作为欧洲第二大汽车市场,英国在欧洲大型国家中的电动车普及率位居前列,超过了德国。在英国,最便宜的电动车是法国雷诺品牌旗下的Dacia Spring车型,售价为14995英镑,官方续航里程为140英里。其次是雪铁龙ë-C3,起售价18305英镑。
在英国售卖的中国电动车里,比亚迪的海豚冲浪版有望对其产生一定的冲击,18650英镑的起售价,配备了一些通常在更昂贵的车型上才有的功能,例如旋转触控屏以及带智能巡航控制和自动紧急制动的辅助驾驶功能。
可以看到,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正在通过领先的电动化技术、智能化配置和可靠的品质赢得英国消费者认可。然而,此次英国所出台的带有一定歧视性的补贴政策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还将迫使部分消费者购买续航更短、配置更低的欧洲车型。更不利于英国的电动化转型。
放眼全球,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汽车品牌令全球各个市场生畏的并不只是销量的逆袭,更在于中国车企正在以标准制定者的姿态,用技术与生态,重塑全球产业逻辑。
中国车企出海披荆斩棘,困境中尽显生存韧性
毫无疑问,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已然势不可挡。以比亚迪为例,作为一个全球现象,其新能源汽车足迹已遍布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并成为多个市场的领军品牌。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达47.21万辆,创下了历史新高。
然而,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并非如想象中的一帆风顺,他们走的实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长征之路,从关税壁垒、舆论偏见到歧视性补贴政策等等之类的挑战总是接踵而至。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困境之中,中国汽车品牌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以及适应能力。
海外市场以“公平竞争”、“保护本土产业”、“国家安全”等名义设置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当前中国电动车出海面临的一大外部阻力。2023年欧洲一纸反补贴调查让中国车企的欧洲扩张计划雪上加霜,欧洲宣布对中国车企加征惩罚性关税,名爵(38.1%)、比亚迪(27%)等车企首当其冲,此外还有10%的标准汽车进口关税。不仅是欧洲,在南美比如巴西,政府也宣布阶梯式上调新能源车的进口关税,以保护本土产业。比亚迪此前在巴西开启本地化制造的契机,与贸易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有很大的关系。
除此之外,中国制造的崛起近年来也引发了部分政客和舆论基于意识形态的警惕和打压,这也为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品牌的本地化运营和市场拓展制造了舆论障碍。例如,在比亚迪巴西卡玛萨里工厂的建设过程中,受制于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被部分别有用心人士放大利用,对企业在海外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工厂首车下线,比亚迪已经对巴西当地的就业以及经济发展做出了承诺,工厂将为当地创造约2万个直接和间接的就业岗位,并将积极融入巴西热情包容的文化,注重工作生活平衡,让企业更具多元活力。
再说回此次英国政府制定的电动车补贴政策,以推广绿色出行为名,实则是针对中国汽车的贸易保护手段。通过设置不合理的价格门槛和碳排放壁垒,英国政府刻意将质量优异、销量快速增长的中国品牌车型排除在外。据英国每日电讯报道,中国驻英大使馆发言人对此表示,英国政府应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创造一个“非歧视性的投资环境”。同时,比亚迪在内的许多中国车企正在通过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构建起完善的全球供应链网络应对贸易挑战。任何挑战都不会阻挡中国汽车品牌向世界级汽车品牌迈进的步伐。
最后
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绝非坦途,而是一场需要战略定力、雄厚实力以及持续韧性的长征。市场隔阂、保护壁垒、政治风险,每一项挑战都意味着巨大的投入和不确定性。不如说,正是通过直面挑战,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才得以在国际市场上初步站稳脚跟,频频取得亮眼成绩。未来,他们仍将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本地化布局,凭借高质量的产品和不断沉淀的品牌影响力逐步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