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阿里蚂蚁AI眼镜重构“感官中枢” 支付革命引爆硬件新战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间:2025-07-29 22:14:08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陶力 实习生王野上海报道


WAIC期间,观众在展台内试戴AI眼镜

从指纹、面部识别支付到看一眼即支付,过程并不复杂。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轻巧的AI眼镜成为智能硬件的焦点。7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大会现场体验了这一功能,只需要佩戴Rokid Glasses注视收钱码,发出“乐奇,付钱0.01元”指令,经语音确认后,即可完成支付,全程不需要触碰手机,真正实现看一下就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也揭晓了其严格保密多时的首款自研AI眼镜——夸克AI眼镜的研发进展。这不仅标志着阿里在AI to C战略上,完成从软件生态到多形态硬件的关键跨越,更预示着以“感官中枢”为定位的智能眼镜,正加速步入大众消费市场。

在多个AI眼镜展台,挤满了前来体验的观众。AI眼镜正从极客的玩具,蜕变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核心入口。

支付宝相关技术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看一下支付”需用户本人操作开通,采用基于声纹的多因子可信身份验证,结合实时风控核验,确保资金安全,同时承诺“被盗即赔”。不过,用户仍可选择传统数字密码或指纹支付作为备用方案。

未来,该功能将延伸至停车场自动扣费、生活缴费、网约车呼叫等更广泛场景。

尽管参与的多个品牌并未透露对于出货量的期待,但无疑是科技大厂在终端硬件的又一次前瞻性布局。

AI眼镜技术破壁

作为阿里AI能力的集大成者,夸克AI眼镜深度融合了通义千问大模型与夸克最新AI技术,并全面接入阿里经济体的核心服务:高德导航、支付宝“看一下支付”、淘宝比价、飞猪商旅提醒等应用,上述功能皆被原生集成。

以导航为例,研发团队联合高德地图打造了适配AI眼镜的近眼显示导航系统,这一设计,使得用户可以在骑行、步行等移动场景下提供精准的视觉指引。

“市面上现有产品多存在佩戴不适、续航短、AI交互弱等痛点,未能真正撬动大众消费市场。”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指出了行业短板。

为支撑多模态AI能力的落地,夸克AI眼镜在硬件架构上进行了系统性重构,在AI交互、佩戴舒适性、显示与影像、续航等关键维度实现突破。尤其是支付领域,在早高峰买早餐、菜场拎着湿漉食材、雨天撑伞或负重时,“看一下支付”带来的双手解放与效率提升尤为显著。

相较于传统手机支付需要解锁手机、打开APP、再扫码或出示二维码的繁琐流程,“看一下”支付进一步简化了支付过程。这种如同科幻电影般的操作,将整个交互时间压缩到了1秒内。

在宋刚看来,眼镜必将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感官中枢”,它将是人类的另一双“眼睛”和“耳朵”。“除了融合阿里巴巴自有生态,夸克AI眼镜将会联合全球领先的眼镜品牌,通过技术、渠道、服务以及C2M定制能力的整合,解决用户体验的关键瓶颈。”

据悉,阿里巴巴AI眼镜已完成研发,预计将于年内正式发布。而搭载了全球首个智能眼镜支付功能的Rokid Glasses,全球订单量已突破25万台,已于6月底开启交付,定价在3000元左右。

Rokid副总裁、生态负责人蔡国祥对于销量,相较于以往也更具信心。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AI眼镜的外观首先需要轻便,足够小;其次计算能力要足够强;第三点是续航能力充足。“这三点不可或缺,又相互矛盾。未来,还需要在芯片算力和电池密度上进一步突破。”

生态竞速与卡位


WAIC期间,Rokid展台人头攒动

尽管便利性显而易见,但是支付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当“看一下支付”在WAIC现场引发体验热潮时,一个现实问题浮出水面,公共场合的语音支付如何保障隐私与安全? 这成为行业从尝鲜走向普及必须跨越的门槛。

支付宝的声纹验证与“被盗即赔”承诺是初步解决方案,但更深层的生物识别与无感认证技术仍需进化。除了阿里巴巴、蚂蚁集团、Rokid等科技公司,雷鸟、XREAL也在光引擎与波导技术上实现了突破,硬件载体的进化与软件生态的繁荣正在形成共振。

不过,从产业链这一端来看,产能和技术依然还在爬坡中,而硬件和软件的协同也在持续迭代。

蔡国祥透露,硬件生产有非常严格的周期和流程规范,“第一批F码给到用户后收到了很多反馈,如重影、彩虹纹、夹头等各种问题,还在优化中。另外,通过软件系统还可以加入更多能力和应用,大批量的上市还需要等到9月份。”

在Rokid的计划中,今年年底覆盖超过1000多家线下眼镜门店,明年的出货目标是100万台。

尽管这一数字还不算大,但科技巨头显然已经瞄准了赛道。meta与运动品牌Oakley联手合作推出新款AI眼镜——meta Oakley预计于6月20日发布,此前,Ray-Ban meta智能眼镜已售出数百万副。

meta表示,新款“Oakley meta HSTN”将配备免提高清摄像头、开放式耳机扬声器、防水功能及meta AI技术。该产品线将率先在北美、澳大利亚及部分欧洲国家上市,并计划于年底前拓展至墨西哥、印度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市场,售价499美元。另一社交巨头Snap6月初也宣布,将于明年推出名为Specs的智能眼镜。

而Rokid与支付宝的合作不仅限于支付功能。双方透露,未来将探索AR眼镜在数字身份认证、虚拟货币交易等领域的创新。毫无疑问,卡位AI硬件终端是蚂蚁集团更深层次的目的,但支付场景的落地却能解决AI眼镜“用户黏性”痛点。

据IDC预测,2025 年全球智能眼镜销量将达1205万台,其中具备支付功能的AR眼镜渗透率超30%。华为Vision Glass接入微信支付分账系统,支持离线支付;小米智能眼镜联动小米钱包,支付生态的场景不断在拓展中。

类比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的普及路径,预计2025年,相关消费场景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带动设备激活率提升至65%,超越2024年的42%。

在蔡国祥看来,阿里、蚂蚁、小米这样的巨头布局AI眼镜,行业都是欢迎的,潜在用户瞬间扩大了十倍都不止。“这对于行业用户的教育和普及,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是带显示的AI眼镜,产品体验和使用场景更好,本身是有差异化的。无论谁来做这个产品,大家都是在做增量市场,需要把规模扩大。”

(本报记者董静怡对此文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