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的方向比较非主流,传统大厂很少涉足这个领域。如果只是去一家公司,很可能难以推动这个方向的发展。因此我更希望用创业的方式,从0到1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路径。”1997年出生的胡宇航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
他有关Human-robot facial coexpression(人机面部协同表达)的研究获得了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青年优秀论文奖。
胡宇航是首形科技创始人兼CEO、CTO,今年刚刚博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专注于多模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自主学习的研究,曾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Science Roboti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胡宇航实验室中的人脸机器人,一个走红网络,一个拍过电影,一个登上学术顶刊。
首形科技2024年6月在上海成立,专注于超仿生角色人形机器人研发,同年10月便获得了来自德迅投资、奇绩创坛、Taihill和智元机器人的天使投资;今年6月,首形科技再次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招商局创投、深创投、五源资本及浔商创投等。
回国创业,胡宇航给出的原因是,做机器人离不开硬件本体,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备天然优势。“无论是供应链、成本控制,还是工程落地的效率,都远高于国外。”同时,国家对AI和人形机器人持续投入,人才和政策资源不断聚集,让他感受到这是一个让青年“将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好时代。
上海对AI的高度重视也令他印象深刻,“去年我受邀回国参加论坛,发现上海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活跃的生态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上下游企业、高校、研究院、初创公司高度集中。这对我们这种技术驱动型公司而言,是最好的‘土壤’”。
胡宇航表示,今年的WAIC让他感受到了技术的快速成熟,去年能稳定展示Demo的人形机器人还屈指可数,很多机器人只是“吊在架子上”,而今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能够稳定行走和交互。此外,像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这样的国际AI大师亲临现场,证明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正在提升。
对于大众而言,胡宇航可能更熟悉的是他作为百万粉丝博主“U航”的身份。
胡宇航与人脸机器人Emo对视
还在读博期间,胡宇航与其打造出的人脸机器人“Emo”对视等互动视频,引来数以亿计的网友关注,他也因此有了很多“电子陪读”。随着创业,他又收获了一大批“电子股东”,不少人甚至催促他“上股票代码”。目前,胡宇航在社交平台的粉丝数已经超百万,机器人系列视频的总播放量达到约1.5亿次。
胡宇航表示,对他而言,这是一段非常特别的旅程,“我希望自己不仅是一位研究者,也是一位可以让公众参与、共创AI机器人的分享者。很多‘电子股东’在评论区给我们反馈,甚至出主意,这种陪伴和共鸣,让创业过程变得更有温度”,同时,大家的支持与期待,也感受到一种责任,“目前正在积极迭代产品,后续会发布新的视频和功能展示”。
胡宇航与人脸机器人Emo互动
他认为,研究者、创业者以及博主三个身份是互相成就的,这三件事都围绕着同一个核心目标:推动机器人和AI的发展。“研究是基础,产品是载体,自媒体是桥梁。任何一位创业者,特别是在做前沿科技的人,都应该具备对外讲清楚、对内做扎实的能力。”他也建议所有的创始人这样做。
胡宇航坦言,很多投资人会对他说“你做的是终局的事情”,也会觉得“太远了”。“我理解这种想法,不过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与产品展示,让大家看到:机器人不仅仅是‘硬件’,而是融合了AI灵魂之后,才真正有生命力的存在。”他始终认为,AI不能只停留在虚拟世界,需要一个具身载体来与人类进行自然的交互。“人脸是情绪与表达的聚焦点,也是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连接方式,所以首形科技以人脸机器人作为起点,希望用真实可落地的产品,探索人形机器人的新范式,并在具身智能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胡宇航表示,“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爆发但尚未标准化的阶段”。短期内会不断涌现一些“垂直场景”的应用,帮助机器人积累数据,但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设计一套可迁移、可共享的数据标准和学习体系。当这些基础打牢,未来就能构建出具备泛化能力、能推理、能交互的通用型机器人。
胡宇航与首形科技的新机器人查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