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万 芙
曾被誉为A股“扫地茅”的石头科技,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这边,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昌敬因“套现近9亿元却劝投资者耐心一点”的言论冲上热搜,舆论压力下昌敬清空社交媒体,引发市场哗然。那边,作为扫地机器人领域的知名品牌,却悄然向港交所递交了主板上市申请。
在A股市值大幅缩水近60%的背景下,石头科技赴港IPO意图通过更具国际化视野的资本平台寻找新一轮突破。然而,主营扫地机器人业务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寄予厚望的洗衣机业务被曝亏损与大幅裁员、新能源汽车项目销量惨淡,以及昌敬“不务正业”的争议,高管及早期投资方的密集减持,都让这家曾风光无两的科技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背负着沉重的信任危机。
此次赴港上市,投资人是否还愿意为这样个标的买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疯狂”的石头科技
石头科技的崛起,始于其与小米的深度合作。昌敬凭借对扫地机器人市场痛点的精准洞察,于2014年创立石头科技。2015年获得顺为资本投资后,石头科技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并于2016年推出首款“米家扫地机器人”。这款产品凭借激光雷达导航等创新功能,背靠小米强大的渠道和品牌效应,迅速成为爆款,推出四个月内便实现1.81亿元营收。2017年,石头科技与小米关联交易额高达10.1亿元,占据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90.36%,成为名副其实的“小米生态链企业”。
随着小米自建品牌战略的推进,石头科技也逐步开启“去小米化”。2017年起,公司陆续推出Roborock、“石头”、“小瓦”等自有品牌,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20年上半年,自有品牌收入占比已提升至85.12%,成功摆脱对小米的依赖。
这一年,成立六年的石头科技迎来高光时刻,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股价一度飙升至历史最高点1494.99元,市值逼近千亿元,被市场誉为“扫地茅”,成为A股继贵州茅台后的第二只千元股。
港股招股书显示,石头科技在智能扫地机器人领域取得显著的市场地位。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石头科技已成为全球GMV和销量第一的智能扫地机器人品牌,市占率达16%。公司营收规模也从2022年的66.2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119.44亿元。其中,智能扫地机器人及相关配件的收入占比在2024年达到91%,销量达345万台,是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
在营收规模持续增长背后,石头科技的盈利能力却出现了下降。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19.45亿元,同比增长38%,但归母净利润却下滑了3.64%至19.77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11.26%至16.2亿元。
进入2025年,盈利承压趋势进一步加剧。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虽同比增长86%至34.28亿元,但归母净利润仅为2.6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2.92%,“增收不增利”困境愈加明显。
毛利率上,石头科技的表现也出现波动。2022年至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47.9%、54.1%、50.4%。2024年毛利率的下降,以及净利润的下滑,凸显了公司在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的盈利压力。这可能与公司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而增加营销投入有关。财报显示,2024年石头科技营销费用高达29.67亿元,同比激增73.23%;2025年第一季度营销费用投入9.51亿元,同比增幅更是达到169.25%。高企的营销费用侵蚀了其利润空间。
二级市场上,石头科技自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的1494.99元/股后一路震荡下行。截至2025年7月28日收盘,石头科技股价仅为168.92元/股,总市值437.65亿元,较巅峰时期大幅缩水近60%。
A股增长空间有限,加上净利润下滑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促使石头科技寻求赴港IPO,希望通过港股这个更具国际化视野和估值逻辑的平台,为全球化战略提供融资支持并实现价值重估。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国际化拓展、产品组合扩充以及日常运营资金补充。
创始人“套现”争议,石头科技“骚操作”不断
石头科技赴港IPO之所以引发争议,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创始人昌敬的一系列“骚操作”,特别是“套现近9亿元却劝投资者耐心一点”的言论,以及公司在多元化发展上的屡屡碰壁。
一向低调的昌敬,在2024年下半年开始尝试走向台前,通过抖音等平台发布个人视频和直播活动,宣传其新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石汽车。然而,昌敬的这一举动非但未能成功打造个人IP,反而引来了石头科技投资者的强烈不满。许多投资者在评论区留言,表达对公司股价下跌的担忧,并呼吁昌敬重视市值管理,增强投资者信心,甚至直接喊话“昌老板管管公司”。
面对排山倒海的评论,昌敬于2024年11月发布视频回应,称“希望持有石头科技股票的投资者可以耐心一点,现在是一个战略的转型期,也是一个阵痛期,势必会带来公司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都是为了以后更长远的发展。”
然而,就在昌敬“劝投资者耐心一点”的同时,其个人却已经多次减持石头科技股票,累计减持262.8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2.06%),持股比例由23.15%降至21.09%,累计套现金额高达8.88亿元。在昌敬减持期间,石头科技的股价持续下行。尽管投资者多次呼吁昌敬回购股份以提振市场信心,但其对此无动于衷。
创始人一边劝说投资者要耐心,一边自己却大笔减持套现,这种“双标”行为迅速激起网友群嘲,并于2024年12月登上热搜,极大损害了昌敬的个人形象,石头科技的声誉也明显受损。此事件后,昌敬的抖音账号便停止了更新。
事实上,减持套现的并非只有昌敬一人。石头科技部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也曾发起减持计划。此外,早期投资石头科技的大股东如顺为资本、天津金米、高榕创投、启明创投等机构,在2021年至2024年之间合计套现约68.23亿元。2024年业绩报告显示,前十大股东中已有四家减持,其中顺为资本在减持后甚至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
从创始人、高管到机构股东纷纷减持套现,在外界看来,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操作,更被解读为对公司未来增长潜力、组织管理等方面缺乏信心的表现。
除了创始人套现风波,石头科技在多元化发展上的“不务正业”也饱受诟病。在昌敬看来,扫地机器人虽然技术门槛高、利润可观,但并非生活必需品,难以承载“大众品牌”的长期使命。为此,他将目光投向了新能源汽车和洗衣机业务。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年1月,昌敬与前威马汽车CTO闫枫共同创办北京洛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洛轲智能”),并迅速获得融资,估值一度高达20亿美元。2023年8月,洛轲智能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极石汽车”,首款产品极石01定位中大型电动化家用SUV,对标理想L系列,价格不菲但其市场表现却极为惨淡。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极石汽车累计销量仅为5039辆,月均不足500辆;截至2025年5月底,全球累计交付量为11399台(月均约600台)。一年多的累计销量,不如其他新势力车企一个月的销量。
洗衣机业务上,石头科技于2023年2月推出首款洗烘一体机H1系列,并在两年内陆续推出至少9款产品,布局洗烘一体机和迷你洗衣机两大产品线。2024年财报显示,石头科技对洗烘一体机研发投入1.79亿元,预计总投入达4亿元。然而,洗衣机市场早已是海尔、美的、TCL等传统家电巨头深耕多年的“红海”赛道,这些企业拥有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完善的线下渠道。
石头科技作为新入局者,不仅毛利率远低于扫地机器人主业(洗衣机业务毛利率仅为33%),还面临诸多挑战,甚至被曝出大幅裁员的消息,有内部员工透露南京产品项目组从12人裁至4人,供应链团队从40余人裁至10人左右,“裁了70%左右,赔偿N+2”。同时,消费者对石头科技洗衣机产品的投诉也屡见不鲜,反映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存在问题。
极石汽车销量惨淡,洗衣机业务突发裁员,石头科技在多元化发展的路上屡屡碰壁,也让昌敬被投资人质疑“分心”和“不务正业”。在主业扫地机器人面临科沃斯、小米、云鲸智能、美的、海尔等众多品牌激烈竞争的同时,新业务的亏损和裁员,进一步加剧了石头科技的经营压力和市场信心。
面对A股市值大幅缩水、净利润下滑、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多元化发展频频碰壁的困境,石头科技此次寻求港股IPO,被视为其在业务增速放缓背景下,重构资本故事、寻找新一轮现金输血的重要尝试。
但是,创始人套现风波、多元化策略受挫以及高管和机构投资者的密集减持,都让石头科技的战略一致性与组织稳定性正面临严峻拷问。如此背景下,港股投资人是否还愿意为这样一家公司买单,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