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绩波动、高管减持、负债高企、家族高度控股以及与格力电器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等多重压力下,奥克斯能否顺利通过港交所检验,真正实现其国际化抱负,仍充满不确定性。
文 | 啸 天
继2025年1月首次向港交所递表后,“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下称“奥克斯”)于近日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如果此番能在热闹的港交所成功上市,这将是浙商大佬郑坚江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作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重要参与者,奥克斯凭借其“性价比”策略和对线上渠道的敏锐布局,在近年来实现了销量与业绩的快速提升,一跃拿下“全球第五”。
然而,在这看似风光的增长背后,奥克斯长期存在的隐忧也随之浮出水面:其核心技术储备相对不足,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如影随形,与行业巨头格力长达十余年的专利纠纷更是耗费巨大,屡次败诉。
此外,高企的负债率、上市前巨额分红、以及高度集中的家族持股模式,都让市场对奥克斯此次能否成功登陆港股,及其未来的持续发展能力,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1
靠低价“上位”
在空调界,奥克斯是名副其实的“价格杀手”。
1994年,郑坚江将生产电能表相关产品的宁波三星集团转型为生产空调的企业,奥克斯品牌也就此诞生。秉承“性价比”战略,早期以大降价和《空调成本白皮书》一站成名,迅速跻身二线空调品牌阵营。此后,奥克斯积极布局线上渠道,一度成为“电商之王”,虽然后期电商王座被头部品牌占据,但其在消费者心中的高性价比形象已然确立。
目前,奥克斯的产品矩阵以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为主,孵化出了“华蒜”、“AUFIT”和“ShinFlow”等品牌,旨在实现更广泛消费者的覆盖。家用空调是奥克斯的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贡献总收入的87.1%,中央空调则贡献了10.8%左右。
目前,奥克斯产品线已经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巴西、墨西哥、波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更是位居前三大出口商。海外市场对奥克斯的贡献已经超过50%,是其近年来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以2024年销量计,奥克斯已经是全球第五大空调供应商,市场占有率为7.1%;在中国家用空调大众市场(2500元以下)中,奥克斯更是高居第一,市场份额高达25.7%。这一成绩得益于其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2022年至2024年,奥克斯的空调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30%,远高于同期全球空调行业4.6%的增长水平。
销量的增长直接推动了奥克斯业绩的快速提升。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95.28亿元增至297.59亿元;净利润从14.42亿元增至29.10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达到93.52亿元,同比增长27%;归母净利润9.25亿元,同比增长23%。
从数据上看,奥克斯的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但2024年的营收增速(19.8%)及净利润增速(17.0%)均出现明显下滑,显示出增长势头有所放缓。同时,和格力电器、美的集团两大巨头相比,奥克斯的营收规模仍存在巨大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奥克斯的毛利率呈现波动下滑态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21.3%、21.8%、21.0%,明显低于格力(2024年30.2%)和美的(28.6%),这反映出其在价格战和成本控制上面临的压力。家用空调平均售价的下降,也暗示着其产品结构和市场竞争策略的变化。
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长期处于高位。2022年至2024年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8.3%、78.8%、84.1%和82.5%。同期,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31.9亿元、20.29亿元、24.70亿元及7.9亿元。如此高的负债率之下,奥克斯却在IPO之前进行了一次大笔分红。
2024年,奥克斯使用现金及银行结余向股东宣派一次性股息37.94亿元,占2022年至2024年净利润总和的55%。奥克斯的股权结构高度集中,创始人郑坚江通过ZeHui、ChinaProsper及奥克斯控股控制公司约96.36%的投票权,其弟郑江和亲属何锡万分别持股,形成典型的“郑氏家族”主导格局。
据计算,此次分红,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分得约36.52亿元。这一举动被市场质疑为“抽血式分红”,在公司高负债、亟需资金用于发展之际,将巨额利润分配给股东,引发了对公司治理和募资真实意图的广泛关注。
2
与格力电器“缠斗”十余年
奥克斯的发展历程,始终伴随着与同行,特别是与格力电器旷日持久的知识产权纠纷。这场“格奥大战”不仅是商业竞争的缩影,更是对奥克斯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品牌管理风险的映射。
奥克斯与格力电器的恩怨始于2013年。董明珠公开指责奥克斯从格力电器挖人,揭开了两家公司长达十余年来恩怨的序幕。
此后,格力电器多次将奥克斯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专利权。2015年,格力电器首次起诉奥克斯侵犯3项新型实用专利,最终格力电器胜诉,奥克斯被判赔230万元。
2017年,格力电器再次起诉奥克斯侵犯8个类别的空调专利,这场长达3年的诉讼最终在2023年尘埃落定,奥克斯再次被判赔4000万元,创下了当时空调行业专利索赔金额的最高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格力电器共27次起诉奥克斯侵权,且全部胜诉。招股书披露,因2018年前后的知识产权诉讼,奥克斯子公司宁波奥胜已累计向原告支付赔偿1.16亿元。
奥克斯虽未能在“商战”中占据上风,但格力电器却没想放过奥克斯。2023年7月,格力电器再度起诉奥克斯、宁波奥胜及古汤汤等五名自然人侵害商业机密,请求法院将八件专利的专利权从奥克斯转至格力电器名下,并请求9900万元的经济损失赔偿。尽管今年4月一审判决宁波奥胜赔偿330万元并转移部分专利发明权,但宁波奥胜已提起上诉,这场法律战仍未结束。
奥克斯在招股书中坦言,知识产权诉讼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业务、分散管理层的注意力或消耗财务资源,且结果可能不利。这反映出公司对未来法律风险的担忧,也再次暴露了其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相对欠缺。
为弥补这一短板,奥克斯近年来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如2023年至2024年与松下建立压缩机研究与生产战略合作关系,并于今年6月投产芜湖工厂量产压缩机。
除了空调主业,奥克斯还开展了另一项备受争议的业务——品牌授权。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大量打着奥克斯商标的各类小家电产品(如冰箱、洗衣机、烧水壶、按摩椅等)充斥市场。公司称此举旨在通过授权合作伙伴利用奥克斯品牌开发小家电,以增强市场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并识别高增长潜力的产品类别。
其实,更实际的是,奥克斯无需额外投入,即可通过收取品牌授权费来提升业绩。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奥克斯包含品牌授权在内的其他收入从3.58亿元增至6.32亿元,且该板块毛利率超过50%,远高于空调业务约20%的毛利率水平。
然而,品牌授权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带来可观的额外收入,但若管理不当,可能损害核心品牌形象。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奥克斯品牌的投诉超过6300条,其中很多投诉与奥克斯授权的各类小家电的质量问题有关。这表明,虽然品牌授权带来了业绩增长,但也为奥克斯带来了潜在的品牌风险和消费者信任危机,可能伤及其苦心经营的品牌根基。
总而言之,在业绩波动、高管减持、负债高企、家族高度控股以及与格力电器旷日持久的法律纠纷等多重压力下,奥克斯能否顺利通过港交所考验,并真正实现其国际化抱负,仍充满不确定性。